設靈堂
“靈堂”是停屍、放柩、供人們祭奠及孝子守喪的地方。在廳堂正中挂一幅能遮蔽屍床或靈柩的大帳幔,帳幔正中書一大“奠”字,帳幔前空中懸吊剪有各種圖案的條形白紙“吊簾”,上書“嚴父(慈母)養育恩似海,兒孫未報終是憾”等悼語。帳幔前擺上桌子,桌上正中靠帳幔處供奉标志死者靈柩的靈牌或遺像,桌上擺上茶飯、點心、果品等供品,桌前沿陳列香筒、香爐等祭器,同時點上白燭。桌前糊上白紙桌裙,放着白紙包裹的土蟹,供灑酹奠酒用,還要放上“紙盆”。供孝子燒紙和來客祭奠盛紙灰。桌子兩側鋪上谷草或麥草,供孝子守喪跪卧(男左女右)。桌前至房門左右擺列“紙活”。這種“紙活”是由“紙活匠”用葦子、色紙紮糊而成,喪主掏錢購買。
房屋及庭院中大、小門上,在開吊祭奠前一日下午都要貼上白紙喪聯。總之,在靈堂和庭院布置上要營造一種白茫茫、凄慘慘的喪事氣氛。
出 子
人死後第三日早八九點鐘,是當地約定俗成的“出子”日辰。“出子”就是“出門告”、“出報訃(訃聞)”。也叫“成服”。叫“出子”有顯示子孫多少的意思。“出子”是喪儀中絕不可缺、嚴肅而隆重的一環。“出報訃”的實際用意在于向社會公開宣告喪事。另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不“出報訃”,亡人還自不知死,出了“報訃”,亡人才知道在陽世的壽命終結。“報訃”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五服”内的子、侄、孫寫在紙上(不上女性),貼在一個長方形的木闆上,放在大門外,供人們觀看和了解。
所謂“成服”,就是在“出子”時,全體孝子穿白戴孝,拄起哭喪棍(俗稱“哭棍”,即柳枝纏上牙狀的白紙條),滿院一片白。孝子穿上“孝服”以後,就要在靈前跪草守喪,接應來客祭奠,陪伴哭嚎緻哀,一直守到出殡。孝子特别是親生子女在守喪期間,按舊禮要求,不洗臉,不剃頭,不坐凳,不吸煙,見人低頭,不食葷腥,寝苫枕塊,更不得亂開玩笑,嬉皮笑臉;女子不可塗脂抹粉。這種舊禮,現在多已廢止,但守喪緻哀,乃人之常情,至今沿襲。
“出子”時,所有孝子要到齊,娘舅家人要在場,女婿、外甥及至親也要參加。吹着唢呐,奏起鼓樂,全體孝子在靈前磕頭燒紙後,由長子懷抱“報訃”領頭,其他孝子手拄“哭棍”随後,排成一串,哭奔大門以外,把“報訃”放在顯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燒紙磕頭,再返回靈前燒紙獻飯。“出子”時孝子越多,陣容越龐大就越體面,人們借此來顯示死者兒孫滿堂,家族人多勢衆,所以,民間對“出子”的禮儀非常重視。
(圖片來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特此緻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