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為何父親一系稱堂,而母親一系稱表?堂、表不分的要好好讀讀了。
每當過年的時候,一大堆親戚來襲,然後好客的父母,總是讓我們問好。這時候,稱呼就成了大問題,首先很多的親戚見過的面寥寥無幾,并不熟悉,其次就是,堂系表系傻傻分不清。猶記得小時候,我一直分不清堂哥和表哥有什麼區别。
然後就說不都是哥哥嗎?為什麼要區分呢?真的是讓人為難啊。慢慢的長大以後知道了,正确的稱呼人,不僅是禮節的表現,更是對人的尊重。
堂系與表系該如何區分
下面我們對堂系和表系做一個簡單的區分。用最簡單的方法來說,堂系就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而表系則是母親那邊的親戚。為什麼要這麼區分呢?這要從華夏文明的倫理說起。
夏文明在傳承的過程中是父系傳承。簡單的理解來說就是重男輕女,迄今為止很多農村地方還是存留有這樣的思想。在這樣的文化傳承看來,隻能是兒子傳宗接代,而女兒一定會外嫁到别的家庭,成為别家的人,也就是說兒子是自己人,女兒終有一天會變成外人。
所以就有了外親和内親之分。内親就是自己本家的親戚,即叔叔或伯伯的兒女,稱為堂兄弟和堂姐妹。外親則是區别于本家的親戚,即舅舅或姑姑的兒女,稱為表兄弟和表姐妹。現代法律規定,兄妹和表兄妹之間是禁止通婚的,不然則會觸犯法律。但是在古代的時候,堂兄妹之間是禁止通婚,而表兄妹之間是允許通婚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紅樓夢》中有可能與賈寶玉成親的林黛玉和薛寶钗兩人都與賈寶玉是表親關系。不同的是林黛玉是兄妹倆的孩子,與賈寶玉稱為姑舅兄妹。薛寶钗則是姐妹倆的孩子,與賈寶玉稱為兩姨兄妹。最後賈寶玉與薛寶钗成婚,可見在古代的時候,表兄妹之間是允許通婚的。
有史可考的則是漢武帝第一任的妻子陳阿嬌,是自己姑姑的女兒,因為“金屋藏嬌”的典故,兩人是較為典型的表兄妹通婚。
要區分外親還是較為容易的,在稱呼上就已經體現出來。通常我們稱外親時,前面都會加一個外字,如外甥,外孫,外公,外婆,外侄子等。而且财産的繼承權外親是沒有的,隻有内親能夠繼承财産。與現代人死後法律規定财産平等劃分到不同,古代人死後财産繼承權隻有自己繼承的親内,即父親死亡,兒子擁有繼承權,而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與歐洲國家不同,兒子女兒都能擁有繼承權,即女兒或是外孫也能繼承王位。
為什麼人們這麼在意内親和外親的不同
為什麼人們這麼在意内親和外親的不同呢,而它的主要原因則是封建文化統治下的宗族制度,中國自古以來便是農業大國,農耕文化是中國的主流文化。而封建文化為了管理與統治的方便,推舉宗族制度,一層一階的進行管理。一個個小的宗族,他們之間的紐帶便是血親,以父系社會為統治的封建文化,共同的父系祖先是内親的核心。
内親和外親的聯系程度,以及認同是不一樣的。内親最長可延至五代,即民間的說法出五服,便基本不算是本家人了。而外親最多能延續一兩代,大多數在姑姑或舅舅去世之後,與姑姑或舅舅家減少親戚聯系往來。即便是表兄妹之間關系較好,也會在下一代沒有聯系,形同路人。而堂兄弟的下一代,還是具有來往的,并且可以稱之為族兄弟。
為什麼我們将内親稱為堂兄妹呢,因為古時候人們将家族稱為堂,而“四世同堂”則是最幸福的一家人。堂則是家族的代名詞,所以堂兄妹就是家族内部的兄弟姐妹。
民間有說法“一表三千裡”,由這句話可以看出,表兄妹之間的關系已經較為遙遠,就好像隔着三千裡一樣。由此可見表兄妹之間能維持一兩代人的親屬關系。
後記
其實現在雖然稱呼仍然存在,有一些地方也确實在存在一定的區分,但是随着時間的發展,兒子女子的差異越來越小。“窮不生女,富不養男”等一些落後的觀念也在慢慢消失。要知道,不管堂系還是表系,一家人快快樂樂的才最重要,不要由于所謂的親疏遠近影響一大家人的心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