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娛樂

 > 高中必讀名著呐喊的内容

高中必讀名著呐喊的内容

娛樂 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59

《呐喊》20世紀中國最好的一部小說集

高中必讀名著呐喊的内容(初中課外名著導讀)1

魯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說集

高中必讀名著呐喊的内容(初中課外名著導讀)2

撼動中國現代曆史的《呐喊》,是20世紀最著名的文集,也是抛向苦難中國的一塊問路石。在“20世紀中文小說排行榜”上,《呐喊》高居榜首,居世紀之冠。大師魯迅将他的慈悲和熱血、他輾轉三千年的憂思、他深夜哀坳的低泣,全部傾注在《呐喊》的字字句句之中。

《呐喊》中收錄了魯迅創作的三篇非常重要的小說:《狂人日記》《阿Q正傳》及《孔乙己》。收錄的其餘作品如《故鄉》《一件小事》《藥》《風波》等也都是具有深刻思想和時代理念的佳作。魯迅在自述《狂人日記》的創作動機時說道:“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弊害”,而這個弊害被形象地提煉為兩個碩大的字——“吃人”。

小說的主人公“狂人”,既是一個現實意義上的“狂人”,同時也是一位清醒的舊社會的叛逆者和反封建戰士。他終日生活在懷疑、恐懼與妄想之中,行為詭異,言語異常,受到周圍人的孤立和排斥。導緻言行異常的原因在于他的個人思想與現實存在的尖銳矛盾。狂人是寂寞的,然而“狂人”不但以清晰的視角透徹地剖析了整個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而且呼籲不要讓這種社會的流毒殘害到下一代。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這部中篇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為大的時代背景,以一個閉塞落後的小鎮——未莊為人物的活動舞台。

阿Q這個人物性格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勝利法”,這是一種脫離現實的病态表現。現實生活中,阿Q是一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百姓,他沒有田地,沒有住所,靠四處打短工糊口。盡管如此,他和别人鬥嘴時卻要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他不但誇耀自己從前是闊綽的,而且虛誇将來的榮耀:“我的兒子會闊得多啦!”在虛構的精神世界裡充滿了自我陶醉的感覺。

阿Q自覺意識淪喪的原因來自于社會和個人兩方面。一方面,阿Q作為人的尊嚴已經被當時的社會所貶低和否定,他僅僅被看做一件勞動的工具和供人們在精神上宣洩和調侃的玩具。另一方面,阿Q本人深受封建等級制度和倫理道德觀念的毒害,在心理上有很強的自我壓抑的意識。

魯迅先生創作《阿Q正傳》的意圖在于“暴露國民的弱點”“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魯迅看到了砌築在國民心中的那堵無形的“高牆”,而砌築高牆的罪魁禍首就是封建等級制度,它将人分為三六九等,身份地位上的差距,導緻了人們相互之間的隔閡,人與人之間由此缺乏關愛和發自内心的交流。圍繞着對阿Q這個人物典型的塑造,魯迅成功地将國人沉默、麻木的魂靈暴露無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體現了魯迅對被壓迫卻尚未覺醒的勞動人民最深沉的感情。

繼《狂人日記》之後,魯迅又創作了第二篇白話小說《孔乙己》。小說以清朝末年的魯鎮酒店為背景,通過酒店裡一個小夥計之口,描述了一個落魄的讀書人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的悲劇是必然的,他是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骨子裡滲透着“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封建偏見,一心希望通過科舉考試取得權勢和榮耀,卻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一籌莫展,連個秀才都沒有考中,最終淪為貧民。但他仍然從根本上看不起勞苦大衆,不肯放下讀書人的架子,時刻要穿一條破舊的長衫,以示和短衫的勞動人民的區别。在酒店裡,站着喝酒的是短衣幫的下層百姓,穿長衫的則是坐着喝酒的“上等人”,隻有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因此孔乙己就将自己置于一種奇怪和尴尬的境地,一方面被上等人鄙視,另一方面受到短衣幫的嘲笑。

魯迅既刻畫了孔乙己單純、善良、真摯的品質,又描寫了旁人對孔乙己無情的嘲笑和譏諷,從而形成強烈而鮮明的對比,用孔乙己的善良反襯群衆的麻木和冷漠,用人們的陣陣哄笑來烘托孔乙己的悲涼。他們用孔乙己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孔乙己在他們看來“是這樣地使人快活”,但是孔乙己始終是可有可無的小醜,“沒有他,别人也便這麼過”。人性的殘忍與冷酷令人觸目驚心。同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衆,卻又貶斥和傷害同樣不幸的同胞,群衆的愚昧也由此可見一斑。

遍覽一卷《呐喊》,會發現魯迅的智慧使得他的文字集結顯得遊刃自如,獨具風神。而魯迅的深刻之處更在于,他在呐喊之時蓦然覺察,醒來之後的人們也可能因為無路可走而重蹈覆轍。無疑,寫《呐喊》的魯迅是懷有民族沉淪的深哀劇痛的,他以一種來自鐵屋中振聾發聩的聲音,呈示出那些長期受封建勢力壓迫與麻醉的人們痛苦而愚昧的生活。憑借《呐喊》,魯迅發出了華夏大地壓抑已久的聲音,成就了一場民族精神的大震撼。

民族魂——魯迅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來改名為周樹人,字豫才,1881年9月誕生于南國溫潤的水鄉——浙江紹興。魯迅生在一個走向破落的封建家庭中,母親姓魯,知書達理,對魯迅的童年心理形成産生了深刻的影響。魯迅7歲開始讀書,12歲起師從壽鏡吾老先生就讀于三味書屋,學習詩書經傳,卻對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表現出濃烈的興趣。13歲那年,一場很大的變故使周家的經濟狀況漸漸地困頓起來,緊接着,父親的一病不起,使少年魯迅飽嘗了冷眼和侮蔑的滋味,他“看見世人的真面目”。5年後,魯迅就讀于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和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的學說,受到了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

幼年時代父親的疾病在魯迅心靈中留下了巨大的創傷,使得他在1902年前赴日本仙台學醫,也正是從這一時期開始他參加了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了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而中國内外交困的殘酷現實,又讓魯迅意識到再高超的醫術也不能扭轉中國的貧弱,而拯救國人的靈魂才是徹底改變現狀的根本,他毅然棄醫從文,希望借助文藝來改造國民精神。此後便積極地發表了《摩羅詩力說》《文化偏至論》等著名論文,并參加了革命黨人的活動。

魯迅的著作以小說、雜文為主,他在短篇小說、散文、散文詩、曆史小說、雜文各種類型的創作中,都有全新的創造,雜文更是有着很強的戰鬥力量。代表作有小說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小說《祝福》《阿Q正傳》等先後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後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魯迅以筆為武器,戰鬥了一生,被譽為“民族魂”。

魯迅已經成為了中國文化史上一個永恒的奇迹,是讓人歎為觀止的大師中的大師!這位書寫了20世紀華夏大地疼痛與掙紮的真的“猛士”,足以影響每個讀者的一生。小說集《呐喊》,正是魯迅發出的時代最強音。

有關魯迅的小知識

1.《朝花夕拾》——魯迅的回憶性散文

它是一本家喻戶曉的散文集。原名《舊事重提》,是一本必讀的散文集。是一本如良師益友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不是為少年兒童寫的,但寫了許多關乎少年兒童的事,讀起來興味盎然,而且随着年歲的增加,我們總能從中讀出不同的味道來,這就是魯迅作品的魅力所在。全書由《小引》《狗·貓·鼠》《阿長與〈山海經〉》《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瑣記》《藤野先生》《範愛農》《後記》構成。本書裡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展現了當時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出魯迅先生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對家人師友的真摯感情。叙述親切感人,又有機地糅進了大量的描寫、抒情和議論,文筆優美清新,所以被稱為現代文學史上最高水平的回憶散文。

2.魯迅的遺言

生前,他立下遺言:“一、不能因為喪事收任何一文錢,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關于紀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六、别人應許給你的事物,不可當真。七、損着别人的牙眼,卻反對報複,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我們從魯迅的遺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偉大的精神世界。

不容錯過的經典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面深藍的天空中挂着一輪金黃的圓月。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争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孔乙己》)

阿Q在形式上打敗了,被人揪住黃辮子,在壁上碰了四五個響頭,閑人這才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裡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也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走了。(《阿Q正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娛樂资讯推荐

热门娛樂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