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上期我們介紹了陝西部分地區的過年習俗,
本期我們來看看上期沒有介紹到的地區有着哪樣特殊的過年習俗
榆林:九曲黃河陣轉出太平年
“遊了黃河陣,全家享太平”、“轉九曲五谷豐登,抱老杆祛病消災”,這些民間諺語都是說流傳在陝北黃土高原的民俗活動“轉九曲”。這項民俗活動一般在除夕前後舉行,當地村民在村落邊的空地上,以彩燈的形式擺下九曲黃河陣,當地村民們按照規則穿梭在一片彩燈的海洋裡歡聲笑語,臉上洋溢着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
“壺口鬥鼓曆史悠久,民間文化世代流傳,氣勢宏偉、雄壯有力、威武彪悍、風味獨特、粗犷豪爽、魅力無窮。”這是蘭天剛對壺口鬥鼓的總結,在表演鬥鼓時,他可以作出種種舞姿身段。鼓鑼镲在這裡變成刀槍劍,演奏者則成為将校卒,威武雄壯。演奏中巧妙自如地運用了“鼓花”“鑼花”“镲花”,加之棰腕上的彩帶裝飾,整個場面顯得五彩缤紛,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漢中:社火舞起來
熱鬧非凡的漢中社火以“洋縣懸台社火”和“協稅社火”最為有名。一般春節時在街鎮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樣。有懸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種臉譜服裝扮演戲劇人物、場面,融音樂、舞蹈、美術、雜技于一體。“洋縣懸台社火”又稱洋縣高芯子社火。此種社火以戲劇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為表演形式,昔日以人擡肩扛為主要運載方式,現多改用車輛承載。它彙集了民間各種社火的精華,為洋縣城鄉所特有,已有三百年的曆史。
洋縣懸台社火又稱洋縣高芯子社火。是陝西省漢中市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此種社火是以戲劇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為表演形式,以人擡肩扛為主要運載方式的一種極為特殊的社火。它彙集了民間各種社火的精華,為陝西南部的洋縣城鄉所特有。春節期間普遍開展的傳統民俗文娛活動。是一種融合裝扮,造型,技巧表演的傳統民俗藝術,他通過各種高難度的動作和嚴密的構思,讓演員扮演曆史和現代人物,形成一個故事組合,雅俗共賞,寓教娛樂。這種來自黃土地與歌舞,戲劇向結合的傳統民俗藝術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魅力。
安康:進入臘月就“忙年”
在安康,秦巴山區農村進入臘月便開始“忙年”——殺年豬、熏臘肉、鹵菜、自制豆腐,而一種古老釀酒技藝也在秦巴山區代代相傳——甜稈酒、苞谷酒、拐棗酒、柿子酒、糯米黃酒……在老釀酒人看來,用最原始的工藝,農家最普通的農作物,才能釀出最原汁原味的酒。
商洛:正月初五“送瘟神”
“送瘟神”雖說是在正月初五,其實正月初一就開始準備了。除夕夜之前,人們把家裡打掃得幹幹淨淨,到了正月初一,每家會在家裡備一個大水缸,把洗菜水、洗臉水、洗腳水等生活廢水全都倒進水缸,掃地掃出的垃圾也要“存”在家裡面。同時,不能借财物給别人,就算關系再好也不能借。财物不外流,寓意着新的一年就不會折損财物。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四,天天如此。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就要“送瘟神”了,其實就是把垃圾、用過的廢水,一口氣都倒出去。把象征黴運的垃圾、水都驅趕出去,寓意着新的一年遠離黴運、病災。
楊淩:祭祀祈福護安康
作為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楊淩每年都舉辦農神後稷祭祀典禮,通過敬獻五谷、上香、祭酒、贊禮宣、齊誦福文、行祈禮等形式進行祭祀。祭祀人員佩戴金黃絲帶集體向農神後稷塑像行三拜禮,既是人們對上古傳統的遵同,又表達了人們在收獲時節對先賢的緬懷,祈福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以及對農神後稷文化的弘揚和傳承。
韓城:團團圓圓包馄饨
在韓城,逢年過節、男婚女嫁、老人過壽、喬遷、接待貴客等的第一頓飯必須是馄饨,馄饨在韓城的民俗文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關于馄饨流傳着一首歌謠:“清水水,和白面,一擀擀下多半案。左折右折刀兒切,面片變成蓮花瓣。你捏一,我捏三,捏的蝴蝶有萬千。排成行,列成隊,眼看翅膀還在扇……”
以上便是陝西各地方的部分過年習俗
你還知道有哪些特色的過年習俗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