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6 11:26:43

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中秋節由來: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谕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1

中秋節的由來及民間習俗

  中秋節由來: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谕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嫦娥奔月

  中秋節起源的另一個說法是: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時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報的遺俗。更有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

玉兔搗藥

吳剛伐桂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中秋節習俗主要有:

  賞月:中秋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于魏晉時期,盛于唐宋。

賞月

  拜月:拜月是我國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即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祭拜月神。

拜月

  祭月: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少數民族祭月的活動内容除了與漢族的中秋節相似外,還有極富民族特色的一系列活動,比如壯族的祭月亮,所以也叫“祭月節”。中秋祭月儀式是一種古老的祭祀禮儀,表達人們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吃月餅: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圓形的月餅,象征團圓,寓意團圓美好。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吃月餅

  賞桂花:農曆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傳說中說:月中有桂樹,高五百丈,漢朝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至月中伐桂,但此樹随砍随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吳剛總是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神奇的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馨香四溢。隻有中秋這一天,吳剛才在樹下稍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

賞桂花

  一些地區還有觀潮、燃燈、猜謎、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玩兔兒爺等習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