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在給南開大學8名新入伍大學生的回信中,對懷揣理想投身軍營的青年提出希望:“把熱血揮灑在實現強軍夢的偉大實踐之中,在軍隊這個大舞台上施展才華,在軍營這個大熔爐裡淬煉成鋼,書寫絢爛、無悔的青春篇章。”淬煉成鋼,是諄諄教誨的核心要義。王銳的成長之路,就生動诠釋了“淬煉”的豐富内涵。備戰駕駛特級,他鉚在駕駛椅上刻苦練習,手掌磨出血泡、磨起老繭,也決不放棄;參加海訓,他腿上生出雞蛋大的膿包,依然堅持鑽進戰車參加訓練。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王銳總能以百折不撓的鬥志和毅力,戰勝困難,克服險阻,書寫出一名戰士的鐵血榮光。
鋼與鐵的主要區别,就在于鋼比鐵更加堅韌,也因此,人們常說“好鋼用在刀刃上”。由鐵到鋼,是一個反複淬煉的過程;淬煉的結果,就是成就堅韌的質地。人的成長也是這樣,“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堅韌,是一種愈挫愈勇、迎難而上、無堅不摧的品質,是軍人氣質的“閃亮标簽”,也是擔當強軍重任的時代要求。
克勞塞維茨說:“物質的原因和結果不過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結果才是鋒利的刀刃。”我軍之所以能屢勝強敵,就在于“鋼少但氣多”,有着“謎一樣的東方精神”。自古以來,戰場就被人們視為“死生之地”,軍旅就被視為“擐甲執兵,固即死也”的危險職業,而帶着血色的勝利,隻垂青于敢于突破、一往無前的軍隊,垂青于英勇無畏、堅韌頑強的軍人。
堅韌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特别是對于在長期和平環境和家庭百般呵護中成長起來的這一代年輕人,更加需要甩掉身上的“驕”“嬌”二氣,像王銳那樣不服輸、能吃苦,有血性、敢擔當,自覺投身軍營的火熱實踐,讓自己在風雨中經受千磨萬擊,由溫室裡的花朵變成堅韌挺拔的大樹。
在任務摔打中培育“烈火焚身若等閑”的堅韌。“素練之卒,不如久戰之兵”。錘煉軍人血性,鍛造戰鬥精神,離不開急難險重任務的摔打磨練。面對擔負的新職能新使命,青年官兵需要自覺從難從嚴加強鍛煉,在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中淬煉自己,在置身血與火的挑戰中錘煉意志,如此方能鍛造出堅不可摧的精神利刃,把艱難困苦踩在腳下,練就一副能擔當的鐵肩膀,成為勝任未來戰場打赢使命的精兵強将。
在逆境挫折中砥砺“千錘萬鑿出深山”的堅韌。孟子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當前,國防和軍隊改革正有序推進,人民軍隊面臨體制重塑和練兵備戰的雙重使命,青年官兵隻有自覺在實戰環境中壯膽魄、練心理、強技能,在高強度的對抗中磨砺狼性,在忍耐煎熬中砥砺韌勁,才能錘煉出“烈火焚身,也巋然不動”的頑強意志,培養出“身陷絕境,也堅守戰位”的血性品質,以昂揚鬥志走好強軍興軍的“萬裡長征”。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面對未來競争激烈的戰場、實力強大的對手,要實現能打勝仗的目标,就隻有始終保持萬苦不懼、萬難不屈、萬死不辭的意志品質,遇危不亂、處險從容,方能在未來戰場上成為勝戰打赢的鋼刀利刃,用火熱青春熔鑄強軍衛國的人生誓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