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32顆代表什麼含義呢? 不同顆數的佛珠,具有不同的含義現将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佛珠32顆代表什麼含義呢?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不同顆數的佛珠,具有不同的含義。現将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
◆108顆
108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佛教修行者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态。
一百零八種煩惱的内容,佛教中有很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共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止觀輔行傳弘決》卷第五之五,《大正藏》卷四六中所言:“諸菩薩問:雲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癡,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因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刹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别知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
◆54顆
佛教修行者在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這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信心 念心 精進心 慧心 定心
舍心 戒心 護法心 願心 回向心
十住:
初發心住 治地住
修行住 生貴住
方便具足住 正心住
不退住 童真住
法王子住 灌頂住
十行:
歡喜行 饒益行
無嗔恨行 無盡行
離癡亂行 善現行
無著行 尊重行
善法行 真實行
十回向:
救護一切衆生離衆 不壞回向
等一切佛回向 至一切處回向
無盡功德藏回向 随順平等善根回向
随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 如相回向
無縛無著解脫回向 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歡喜地 離垢地
發光地 焰慧地
難勝地 現前地
遠行地 不動地
善慧地 法雲地
四善根:
四善根位又稱四家行位,是佛教修行者的修行階位,包括:暖位、頂位、忍位、世第一位
◆42顆
表示佛教修行者在修行過程的四十二個階位,既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見“54顆“一節的介紹,茲不贅述。
等覺:是佛教修行者的一個階位,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内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上修行比佛略遜一籌者。
妙覺:又稱無上正覺,比等覺得階位高一籌,可稱為佛。
◆36顆
佛教中通常認為是為了便于攜帶,逐将108顆三分成36顆。其中蘊涵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108顆義理相同。
◆27顆
翟昙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福田經》,《大正藏》卷一中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個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雪”與第四阿羅汗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
随信行 随法行 信解 見至 身證
家家 一間(一種) 預流向 預流果 一來向
一來果 不還向 不還果 中般者 生般者
有行般者 無行般者 上流般者
九無學:
退相 守相 死相 住相 可進相
不壞相 不退相 慧解脫相 俱解脫相
◆21顆
佛教修行者在修行中的二十一個位次,其中包括十地、十波羅蜜、佛果,“十地”見“54顆”一節的介紹,茲不贅述。
佛教認為修行者修行到大涅槃的最終結果前,需要具備的十種勝行稱為“十波羅蜜”。根據《六十華嚴經》的記載,其内容包括:
施波羅蜜 戒波羅蜜 忍波羅蜜 精進波羅蜜
禅波羅蜜 般若波羅蜜 方便波羅蜜 願波羅蜜
力波羅蜜 智波羅蜜
◆18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三者之間的關系為六識是六根的操縱者,六根是六識用來接角六塵的工具。佛教認為,作善作惡是出于六識的主張,造成善惡行為的事實,
是出于六根的作用。因此,修行者要守護六根的大門,做到六根清淨。
六根:
眼界 耳界 鼻界 舌界 身界 意界
六塵:
色塵 聲塵 香塵 味塵 觸塵 法塵
六識: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14顆
佛教中認為其表示修行者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衆生同一悲仰,令諸衆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十四無畏:
十四無畏是佛教用語,據《楞嚴經》的記載,其内容包括:
使衆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是為無畏。
使衆生旋轉知見,若遇火難,火不能燒,是為無畏。
使衆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是為無畏。
使衆生入于羅刹鬼國,鬼自滅惡,是為無畏。
使衆生六根消複,臨當被害,刀刃所加,段段折壞,是為無畏。
使衆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是為無畏。
使衆生不受虛妄聲塵系縛,是為無畏。
使衆生行于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是為無畏。
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是為無畏。
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嗔恚,是為無畏。
使一切混沌無善心之人,遠離癡暗,是為無畏
使無子衆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是為無畏。
使無子衆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是為無畏。
使衆生持觀音名号者所得福德與恒河沙數無異,是為無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