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錦賽落下帷幕,13天的比賽,不僅運動員、教練員、工作人員沒時間休息,一直收看比賽的球迷也不輕松,看球也是力氣活,大家都辛苦了。
劉雨辰/馮彥哲男雙奪冠,從小馮獲勝後脫衣慶祝的動作就能看出對這個冠軍是多麼的渴望。北京隊的“雙塔”單項賽以來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大的阻礙,7場比賽僅丢2局,面對國手組合韓呈恺/何濟霆,送給對手一個3:0;決賽面對劉成/黃凱祥,比分也是輕松的4:1。兩人把自己控球面積大和後場進攻質量高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緻,同時也把高個組合的特點很好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運動員的身高越來越高是一個趨勢,男雙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個組合,正如上面提到,高個子球員有控制面積、進攻等方面的先天優勢,但事情總有兩面性,與此同時他們也有連貫速度、靈活性方面的相對劣勢。
如果簡單來想,如果我們能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緻,壓制住對手,就完全不用考慮自身劣勢,但這隻是從理論角度來說,實際上哪有那麼好的事。在男雙主要對手中,有打法偏防守的,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隊員可以快速進入自己喜歡的進攻、雙壓節奏;可遇到對方也喜歡進攻時怎麼辦?對攻?也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雙方實力、速度差不多,如果對方比你快,你還去打快、打雙壓,那可能情況就不是那麼樂觀了,比如對手是“小黃人”的時候。
決賽當中黃凱祥開局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很好,前場搶得很兇,網口連貫速度也完全打出來了,這種情況下,劉雨辰/馮彥哲在場面上就很被動了,高個隊員和矮個隊員比速度比連貫,很難取勝。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你要有個性化的東西。
當今男雙,打進攻打雙壓是大趨勢,任何一個時期的趨勢都是大家經過實踐後發現的性價比最高的打法,所以我們的男雙打雙壓沒有任何問題,但這不應該是全部。就像大家文化課考試,基礎部分大家都差不多,拉開分數主要就看後面的大題,你有多少種快速解答大題的方法,往往是你能考多少分的關鍵。
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們的男雙打法相對單調,雙壓進攻都很強,打快都不錯,但變節奏、主動降速的能力卻稍顯不足;就是基礎部分都不錯,但是關鍵時刻需要拿出個性化解題方法的時候,往往顯得辦法不多。這樣造成的影響是多面的,一方面在比賽中遇到困難時應變不夠,另一方面在訓練中容易把整個團隊的氛圍“鎖死”,缺乏創新。
我們打球的時候,殺球重的有傅海峰,速度快的有劉小龍,個子高的有洪炜、魯恺,各種條件各種特點的運動員在一起訓練,不同打法間會有不同的碰撞,一是激發新的技戰術思路,二是讓每個人都有比較豐富的面對不同打法對手時的應對經驗。
而這一切的前提是,每一個運動員的基礎能力都很強,還是用考試來比喻,就是基礎題我不比你差,到大題的時候,傅海峰用進攻,劉小龍用速度,洪炜、魯恺用高度去解答,和對手的距離一下就拉開了。
女單同樣有這樣的情況,全錦賽女單決賽陳雨菲和王祉怡打了104分鐘,陳雨菲是帶着腰傷打的,王祉怡是從團體賽打到單項賽,傷病或疲勞影響的情況下,還能頂住這樣長時間高質量的對抗,也說明了我們的女單在基礎能力這塊确實不錯。
能力強,是大家對于現在世界女單的一個普遍認識,2017年奧原希望和辛德胡那場将近2個小時的世錦賽決賽,讓大家都感慨女單新時代到來,沒膀子力氣你真頂不下來。
但是,現在的頂尖女單,在能力超強這一“時代基礎”上,也都有自己的個性化殺手锏。辛德胡能在近2個小時的比賽中始終保持主動進攻的态勢,奧原希望跑到最後依然有犀利的突擊,戴資穎手上的變化能夠貫穿全場……整體來說,女單的能力都很強,但具體分析,每個人能力強的代表性表現又不太一樣。
所以對于我們的女單來說,能力上我絲毫不懷疑,但是在個人特點的突出上,還是有提升的空間。或許全錦賽決賽時受傷病或體能的影響,單從比賽過程來看,兩名運動員的變速能力、突擊能力需要加強,爆發力不足是兩人都存在的問題。打多拍相持,我們的隊員不怕任何人,但是現代羽毛球光靠這個是很難赢球的,足球裡防守後需要反擊,乒乓球裡削球打法也需要反擊才能站住腳,羽毛球也是一樣。現在年輕,身體好,不靠特點能耗對方,那再過幾年呢?
中國隊隊員的能力一直以來都是優勢,在越來越講究能力的羽壇,我們“随大流”時一點都不吃虧,可到了要分勝負,要決冠軍的時刻,左右最終結果的是個性,是絕招,是獨門殺手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