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沙鄉村柴房特色菜

長沙鄉村柴房特色菜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04:18:18

長沙鄉村柴房特色菜(湖南高橋農家書屋創新下出)1

長沙鄉村柴房特色菜(湖南高橋農家書屋創新下出)2

農家書屋“下蛋”,為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靓麗的風景。

湖南省株洲市攸縣石羊塘鄉譚家垅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舉措——高橋農家書屋下出“五黃蛋”,就像南方早春中綻放的金黃油菜花,為村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一道靓麗的風景。

群衆需求,催生書屋“下蛋”

群衆對文化的需求是高橋農家書屋這隻“母雞下蛋”的初衷。

石羊塘鄉譚家垅村的高橋農家書屋建于2011年7月,是湖南科技大學退休教授夏昭炎籌集資源建設的書屋,現有圖書7000餘冊,吸引了附近3個鄉8個村的村民來借書,6年多來共借閱了7000餘人次,在周邊小有名氣。雖然石羊塘鄉其他村也有農家書屋,但由于各種原因,鄉親們借書不便,常常舍近求遠,到高橋書屋借書。

為方便其他村村民看書、借書,高橋書屋這隻“母雞”嘗試“下蛋”——把一部分圖書下到5裡遠的界市創辦借閱分點。“下蛋”當天,一下子來了十幾個孩子看書、借書。剛從廣東務工回來的廖石仔當天也選了幾本種植葡萄、養雞、養魚的書,他說:“我田裡種葡萄,山上養雞,塘裡養魚,城裡人來采摘葡萄,還會買山上放養的柴雞,買雞糞養的魚,還會在‘農家樂’吃飯。看了書,我找到了在家鄉的緻富路。”

農家書屋“下蛋”就這樣成功了,這說明,隻要選點恰當,書屋就不會像設在村委會的書屋那樣閑置起來。良好的效果,進一步堅定了高橋書屋繼續“下蛋”的信心,而且也引起了譚家垅村村支兩委的重視。

精心選址,悉心打造“窩點”

村支書了解到書屋“下蛋”情況後,開始在全村為高橋書屋尋找有條件的屋場,為書屋再“下蛋”踩點。

其标準有3個:一是居民較集中,二是有熱心人管理,三是能無償提供場地。最後,村支書找到了兩個理想的“下蛋”窩點:一個點是陳家場,地處鎮集市附近,6個居民組連成一片,有100多戶、400多人,農家書屋借閱分點設在82歲老黨員夏賤秀家裡,雖然是譚家垅村“下蛋”自辦的,但得到了鎮文化站和縣圖書館的支持,也挂上了“石羊塘鎮農家少兒圖書室”牌子;另一個點在杏塘村村支部書記家開的農藥門市部裡,這裡是來往行人的歇腳地,也是幾個村民組集聚地,該村村支書在門市部旁邊騰出一間屋子做書屋,能夠吸引衆多讀者。譚家垅村兩委幹部們從村部塵封多年的農家書屋中精選1280本書,一分為二,分送到兩個“窩點”。這樣,連同第一個試點的界市書屋,高橋書屋總共下了3個“蛋”。

造福鄉裡,廣受村民歡迎

事實證明,書屋“下蛋”的效果十分明顯。

據了解,陳家場借閱分點“下蛋”僅半個月,就借出了300多本圖書。義務管理員夏賤秀說,書屋好,很受歡迎,隻是少兒圖書太少了,借出的書一還,便有幾個孩子來“搶”。因此,“母雞”高橋書屋又向這個分點增加了幾十本少兒圖書,第二天這些新增圖書就又全部被借走了。

為發揮閑置農家書屋的作用,“母雞”高橋書屋向鄰村南田村商議,把他們村的書屋也照樣“下蛋”到兩個分點,統一歸高橋書屋管理。兩個村的書屋合起來就下了5個“蛋”。這5個“蛋”每年輪流滾動一次,每個書屋5年内每年都能更新一次圖書。這樣,圖書多了,讀者就會增多;圖書更新了,讀書的人就會更多。

讀書風氣慢慢在這兩個村的村民尤其是孩子身上形成,農家書屋在推動全民閱讀中也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

書屋“下蛋”,這個法子管用

這幾年,國家大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标準化均等化發展,更多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遍地開花。如何發揮好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效用,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是一個需要破解的難題。對比杏塘村與南田村農家書屋發揮的作用,我發現,農村需要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隻要用心做用心管,設施就能充分發揮作用。

首先,選好點是前提。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往往建在村委會,這樣做雖然省事,但村委會所在地不一定是村民集散地,人氣不旺,使用、管理都不方便,設施利用率低。如果采用農家書屋“下蛋”的做法,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在選點時,突破公共設施必須建在集體場所的老思維,選居民密集、往來人員多的地方,直接設在居民提供的場所,就能夠保證文化設施天天開放,不愁沒有使用設施的人。今年春節期間,陳家場借閱分點照常開放,僅幾天就有500多人次借閱,這樣的效果,如果設在村委會是不可能有的。

其次,用對人是關鍵。

農村文化設施的管理人員大部分是由村委會指定人或兼職,平時工作忙,沒有更多精力投入,文化設施基本處于關閉狀态。如果選那些有愛心、甘願奉獻且有文化的人管理,就能夠讓文化設施更好發揮作用。從調研中看,陳家場書屋管理員是一位老黨員、老婦女主任,責任心強,為調動孩子們借書看書,花了不少心思。書屋從2016年9月中旬“下蛋”到來年春節,僅僅4個月就有超過2000多人次借閱。

再次,對路子是基礎。

文化設施普遍受農村歡迎,但全國農村千差萬别,對文化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如果沒有針對性,公共文化服務就難以取得理想效果。調研中,我在“母雞”所在點高橋書屋統計了借閱本,發現在所有7000多借閱人次中,絕大部分是孩子借閱,成人借閱量不足100人次,僅占借閱量的1.4%,主要借閱的是健康、農業科技、小說、法律類圖書。一方面,少年兒童借閱比例如此之高,另一方面适合少兒的圖書與其他圖書的配置比例倒挂,高橋書屋7000餘冊圖書,少兒、文學藝術、教育等類圖書隻有2200多冊。書屋管理員也反映,書屋配書要對路,現在看書的主體是孩子,希望今後政府多配适合孩子的圖書,這樣孩子借書就會更多,也能夠從小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

最後,強管理是保障。

雖然這5個“蛋”與以前設在村委會的農家書屋全年都沒有人借閱、圖書還有丢失現象相比,有了明顯的效果,但5個點之間也有差别。借閱人次多的陳家場分點超過2000人次,而借閱少的點隻有100多人次。我了解到,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差别,除了有的分點人流更集中、少兒圖書更多外,還有一重要的原因是管理創新吸引了不少讀者。陳家場分點的管理員為每一個借書的孩子建立檔案,經常與孩子和家長溝通,鼓勵孩子們讀書,而且堅持每天開放甚至春節期間也不休息。同時,高橋書屋這隻“母雞”用社會熱心人士捐贈的圖書作為獎品,無論本村外村,隻要借閱達到10次的孩子,都獎勵一本圖書,激發了孩子們的讀書熱情。

(作者單位:中宣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