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方式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方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7 15:43:50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方式(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1

工業企業與商業企業最大的區别是工業企業有成本核算流程,成本核算至關重要

成本核算的意義:正确計算産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優化成本決策,制定目标成本;加強成本控制,促進成本責任制的鞏固和發展,增強企業活力

01

移動加權平均法

貨物的一種計價方法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每次收到存貨時,根據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并根據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确定領用或發出存貨的計價方式。移動加權平均法是可持續系統下加權平均法的名稱

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存貨的成本價格根據每個收入單據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方法是根據每筆收入的數量和金額以及每筆收入後的數量和金額計算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期收入後的貨物餘額本次收到的貨物金額; 本期收入後的商品餘額本期收入之中的商品數量

例如,首次發行時,開盤價為302萬元。8日,風力達到200萬2千2千,10日發出時,總共達到500萬4千2千。那麼加權平均單價是42000除以500件,等于84元,所以10号的交貨成本是400*84=33600元,10号的餘額是100件,8400元。第二期10日至28日按“月”計算,10日期初餘額為100件,8400元。20日入庫300件,23000件,共計400件,31400件。那麼加權平均單價是3.14400=78.5元,因此28日的交貨成本是200*78.5=15700元,28日的餘額是200件,15700元。按28日至31日的“月”計算,未發放。因此,31日餘額為400件,合計15700.25萬=40700元。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發出存貨全月成本為33600 15700=49300元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的貨物成本相對均衡準确,但計算工作量較大,一般适用于購進商品單價左右差異較大的小企業品種或商品流通企業

02

月平均法

加權平均法取當月的期初數量和總購進數量取當月采購總成本加期末采購成本,計算當月存貨的平均單位成本,在此基礎之上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月末的實際存貨成本。主要适用于制造企業的産成品、半成品成本核算;原材料成本核算

加權單價=(月末存貨成本 當月采購存貨成本)(月初存貨數量 當月采購存貨數量)

例如:如果原材料單價為5元,數量為5,則一次采購的原材料實際單價為6元,數量為6元,則原材料出庫時,出庫成本單價計算為(5*6 5*6)/(5 6)=5.45元/個

在月平均法下,采用月平均法将當期銷售成本計算在後期采購成本與當期采購成本間。該方法計算的銷售成本不易操作,因此被廣泛采用,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月平均法在一定程度之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可以在一個月之内進行。缺點:不利于會計核算的及時性;畢竟,與目前的成本相比,價格是随市場而變化的,而且有很大的差異

03

先進先出法

最新一期的材料;接收;拿這個材料來說,40英鎊;或此類材料;每個批次的入庫時間決定其庫存出庫定價依據。收據越早,問題就越早。采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存貨成本接近當前市場價值

示例1

假設存貨為零,第一天采購100件産品,單價為2元;3日采購50件産品,單價為3元

如果5日銷售并交付50件産品,單價為2元,成本為100元

先進先出法假設先收材料先消耗,期末庫存材料為已收材料。因此,發出的物料是根據第一次收到的物料的單位成本來計算的

示例2

對于銷售來說,首先得到的存貨是先銷售的,這樣離開存貨的日期越來越近,存貨價值也越來越接近重置價值。當價格上漲時,這種方法将導緻更低的銷售成本和更多的盈餘

例如,庫存情況如下

1.1月1日購買10件,每件5元,小計50元

2.4月1日購買10台,每台6元,小計60元

3.8月1日購買10台,每台7元,小計70元

4.12月1日購買10件,每件8元,小計80元

假設12月31日存貨數量為15件,12月1日期末存貨價值為10件,每件8元,小計80元,8月1日5件,每件7元,小計35元,計算機數據結構存貨總價值為115元,數據進出模式稱為排序,從一端進入,從另一端退出,類似于排隊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随意選擇存貨計價來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繁重,特别是對于經常進出庫存的企業。同時,當價格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存貨價值;;相反,它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方式(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2

04

後進先出方法

與先進先出方法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的時期,增加當期成本,減少利潤,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之中貫徹謹慎原則的方法之一。先進先出:對發出的存貨進行定價時,遵循先采購之後出庫的原則

後進先出:在發出存貨定價時,遵循後進先出的原則

超過兩種方法是指發出存貨的定價方法,與存貨本身的實際出庫單無關

例如:

2012年3月1日,三款産品a以8元件的單價購買

2012年3月5日購買9款産品a,單價7元件

2012年3月9日購買兩款産品a以10元件的單價購買

2012年3月發行8款産品a

8款産品a的定價為:

(1)先進先出法:3*8 5*7=59元

(2)後進先出法:2*10 6*7=62元

注意:後進先出法在中國不再适用于後續計量

05

個人定價法

個人定價法也稱為“個體識别法”、“特定識别法”和“批量實際法”“,是指分别确定發出存貨的單位成本和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具體的庫存項目需要有明顯的标志,數量小,價值大,如大型和有價值的項目。期末存貨各項目,分别确定各項目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再加上各存貨的成本,即期末存貨的總成本;

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 每批(次)存貨的發出數量×該批存貨的實際采購單價

例如:某工廠在本月生産過程之中收到了2000kg的a物料。确認1000公斤為第一批入庫,單位成本25元;其中第二批入庫600公斤,單位成本26元;其中400kg屬于第三批入庫,其中單位成本為28元,本月發出物料a的成本計算如下:

發出物料實際成本=1000×25600×26400×28=51800元

優點:發出存貨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計算合理、準确

缺點:實際操作工作量大,難度大。适用于易于識别、庫存品種少、單位成本高的庫存定價。如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

06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收入、交付和結存按預定的計劃成本計價,“物料成本差異”将科目設置為計劃成本與實際成本的鍊接,以登記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

月初,通過分攤存貨成本差異,調整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以反映實際成本。該方法适用于庫存種類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先設定計劃價,按計劃價發貨,再分攤物料差異(成本核算、制造)。例如,對于a項,計劃成本為120(預計分錄),實際成本為100,計劃與實際間的差異為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07

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當期的淨銷售額乘以上期(或本月的計劃)的實際成本。毛利率是估計當期銷售毛利率和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方法。這種計算方法适用于業務種類繁多的企業,每月成本的計算非常困難。這是一種簡化的成本計算方法,但綜合毛利率均為;或主修41歲;産品受多種因素影響,計算結果往往不準确在采礦之中使用這種方法時,一般隻在季度的後兩個月使用,季度初必須使用“加權平均法”和其他成本計算方法,使期末商品的銷售成本和金額在一個季度之内與實際相符毛利率=銷售毛利率淨銷售額*100%

淨銷售額=貨物銷售收入-銷售退貨和備抵銷售毛利率=淨銷售額×銷售毛利率成本=淨銷售額-銷售毛利率=淨銷售額×(1-毛利率)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采購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例如: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末a類商品庫存5萬元,本月采購5萬元,本月銷售收入11.1萬元,銷售退貨及銷售折讓1000元,上個月這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淨銷售額=111000-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50000-88000=12000元

08

零售價格法

零售價格法是指根據存貨成本與零售價格之比估算存貨成本的方法,在零售商和企業之中具有廣泛的适用性。它可以在平均成本法、後進先出法和先進先出法的基礎之上使用,也可以與成本法和市場價格法之中的較低者結合使用。他的核心是計算成本與零售價格的比率。其使用範圍在零售商和企業之中普遍存在。例如,沃爾瑪、中百倉儲等零售企業對零售型企業采用的是零售價格法,零售價格法可以基于平均成本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等成本流假設,也可以與成本與市場價格孰低法相結合。在美國,由于公認會計原則和稅法的承認,零售價格法被廣泛使用。零售價格法的優點在于,它提供了在定期存貨制下編制月度和季度報表所需的數據

例如:

企業使用零售價格法估算期末存貨成本,如下表所示:

采用零售價法估算存貨成本金額,單位:元

成本核算方法和核算方式(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哪些)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