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

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2 23:42:24

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今天是兒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既屬于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也屬于每一位心如赤子的大人宋人章良能《小重山》詞雲:“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舊遊既然堪尋,風光如舊;舊心亦可追尋,永葆童真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雲,“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願我們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永懷赤子之心,成為書寫自己人生詩意篇章的詞人,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古詩詞裡的可愛兒童)1

形容關于童年的回憶的古詩

今天是兒童節,這個特殊的節日,既屬于每一位天真可愛的孩子,也屬于每一位心如赤子的大人。宋人章良能《小重山》詞雲:“舊遊無處不堪尋。無尋處,惟有少年心。”舊遊既然堪尋,風光如舊;舊心亦可追尋,永葆童真。王國維《人間詞話》中雲,“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願我們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能永懷赤子之心,成為書寫自己人生詩意篇章的詞人。

春風知解意 鬥草放紙鸢

古詩詞裡的兒童,從春風裡散開的書卷開始,春風吹過了書頁,吹散琅琅書聲;散學歸來,春色正好,春風無限,于是“忙趁東風放紙鸢”:

村居

(清)高鼎

草長莺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鸢。

豐子恺 繪《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南朝梁時,丘遲《與陳伯之書》中雲:“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正是草長莺飛的時節,二三月天,春風和煦,春草依依,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一切都是那麼靜谧,溫暖,欣欣向榮,積蓄着生命的力量,噴薄出一個曠野的春天。就在這樣一片翠綠的生機中,活潑的兒童出場了,帶着散學歸來的琅琅書聲,帶着清風吹翻的頁頁書卷,帶着田間小徑上爽朗的笑聲。他們一路奔跑着、雀躍着、歡笑着,歸來了。他們在春風如醉的綠茵上,趁着東風放飛紙鸢,放飛孩童純真的歡笑和幻夢,帶着青草和楊柳的氣息,和着春風的腳步,直上雲霄,跌入白雲的夢裡。

花草是春天最溫柔的禮物,也是孩童們最喜歡的遊戲。紙鸢放飛夢想,飛上雲霄;“鬥草”則親近大地,充滿童趣。

春日田園雜興(其五)

(宋)範成大

社下燒錢鼓似雷,

日斜扶得醉翁回。

青枝滿地花狼藉,

知是兒孫鬥草來。

鬥草分為“文鬥”和“武鬥”兩種方式,孩童之間多為“武鬥”。武鬥時,兩人各拿一植物的莖,兩手分持莖的兩端,雙方交叉使植物的莖勾連,然後各自用力,誰斷了即為輸家,沒有斷開的便是赢家。唐代白居易《觀兒戲》中即寫道:“髫龀七八歲,绮纨三四兒。弄塵複鬥草,盡日樂嬉嬉。”可見唐時鬥草之趣。宋時鬥草習俗更盛,如晏殊《破陣子·春景》詞中雲:“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裡逢迎。疑怪昨宵春夢好,元是今朝鬥草赢,笑從雙臉生。”範成大《春日田園雜興》(其五)中亦寫兒童鬥草酣暢之态,“青枝滿地花狼藉”,枝條四散,滿地鋪開,花朵狼藉,意興正酣,兒童鬥草的熱鬧與歡快,都融化在這無邊的曠野與綿延的綠意之中。

《嬰戲圖冊·鬥草圖》

村居共田園 采蓮又撲蝶

當春風再次拂過江南,帶着夏日的絮語,村居屋舍,小橋流水,亦被青綠環繞。

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媪?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

劉熙載《藝概》中雲,“詞要清新”,“澹語要有味”。稼軒《清平樂·村居》一詞,即為此中典範。全詞清新自然,如溪水潺潺,清流澄澈;亦如芳草萋萋,滿地生機。在這一片和諧甯靜、樸素安适的村居生活中,閑卧着一個可愛的兒童。“最喜小兒亡賴,溪頭卧剝蓮蓬”,一個“喜”字,愛意盡顯;一個“卧”字,将兒童的天真、活潑、頑皮、悠閑刻畫得淋漓盡緻。

有“溪頭卧剝蓮蓬”的閑适兒童,便有“也傍桑陰學種瓜”的勤耕小兒。

夏日田園雜興(其七)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同是夏日時節,稼軒詞中,有小兒于溪邊卧剝蓮蓬;石湖詩中,有童孫于桑陰學習種瓜。大人們白天下田除草,晚上搓麻紡線,各司其職,都在辛勤耕織。村莊裡的孩子們,雖不會耕織,卻也不閑着,他們在桑樹下,正學習種瓜呢。“童孫未解供耕織”,着一“未”字,寫出兒童的自然天真;“也傍桑陰學種瓜”,着一“也”字,寫出兒童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全詩在一“未”一“也”之間,在“未解”與“也學”之中,寫盡村居兒童的純真童趣。

豐子恺繪《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将荷葉蓋頭歸》

池上二絕(其二)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迹,浮萍一道開。

夏天亦有采蓮的可愛兒童。“小娃撐小艇”,着兩“小”字,兒童之可愛形象畢現。全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他撐船入畫,偷采白蓮而回,在詩中隻留下一片被劃開的浮萍。全詩動作流暢,有“撐”有“回”,有“采”有“藏”;心理描寫細膩,有“偷”有“不解”,寥寥數筆,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便躍然紙上。故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中雲:“此二十字寫小娃天真如在眼前,有畫筆所不到者。”

閑居初夏午睡起二絕句

(宋)楊萬裡

梅子留酸軟齒牙,

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

閑看兒童捉柳花。(其一)

松陰一架半弓苔,

偶欲看書又懶開。

戲掬清泉灑蕉葉,

兒童誤認雨聲來。(其二)

初夏時節,閑居無事,午睡醒來,意興闌珊,而兒童給詩人帶來了純真的慰藉。“日長睡起無情思”,意甚慵懶;“閑看兒童捉柳花”,卻又安閑。“捉柳花”三字,可想見柳花飄忽,兒童競逐之狀,動态畢現,兒童奔跑追逐如在目前。其二寫詩人百無聊賴懶翻書,故“戲掬清泉灑蕉葉”,淅瀝水聲驚動了正在玩耍的兒童,他們誤以為驟然下起雨來了。一“戲”一“誤”,互相映襯,詩人的閑散無聊與兒童的天真爛漫相映成趣。

豐子恺繪《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院中捉柳花,庭前誤雨聲,這份天真爛漫,不禁讓人想起春日裡在廣袤田間追逐黃蝶的那位孩童:

宿新市徐公店(其二)

(宋)楊萬裡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兒童急走追黃蝶”,“急”點明狀态和心理,撲蝶之切形貌畢現;“走”“追”二字連用,寫出孩童快速奔跑、追逐的場面,歡樂與童趣如在眼前。他天真活潑,好奇好勝,然而蝴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鏡頭突然轉為靜止,“無處尋”三字恰當留白,他或許正着急跺腳,搔首踟蹰;又或許重振旗鼓,細心觀察。撲蝶孩童的天真與童趣,都融化在這春日田間的金黃菜花中,純粹鮮明,任何時候讀起,都會讓人童心複萌。

溪邊學垂釣 牧童正悠閑

溪邊兒童能卧剝蓮蓬,亦能學習垂釣。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

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

怕得魚驚不應人。

此詩寫一個孩童在水邊聚精會神學習垂釣的情景。“蓬頭稚子”寫其童真形貌,“側坐莓苔草映身”寫其垂釣環境。“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則寫其動作和心理,體現其初學垂釣之态和專心垂釣之心,亦顯機智與純真。全詩清新活潑,寥寥數語,便描繪出一幅童趣盎然的溪邊兒童垂釣圖。

溪邊垂釣多自在,林中牧童亦悠閑。清代詩人袁枚所寫《所見》,便描繪出一個在林間意欲捕蟬的可愛孩童: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牧童騎着黃牛,無憂無慮,天真活潑,悠然自得。他心情愉悅,故歌聲清越,響徹林間。忽然,歌聲戛然而止,因為他想要捕捉樹上的鳴蟬。“忽然閉口立”一語,小牧童的聰明與機警便躍然紙上。

李可染繪、齊白石題《吾輩都能言》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助人為樂的小牧童。詩詞中亦有陶醉于山野鄉間,悠閑自在的小牧童。

牧童

(唐)呂岩

草鋪橫野六七裡,

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

不脫蓑衣卧月明。

芳草遍地,廣袤原野之中,晚歸的牧童吹奏着短笛,在夕陽和晚風聲中帶來大自然的訊息。飯後閑卧,潇灑自然,恣意投入自然的懷抱,明月相伴,好夢酣然。再如宋代詩人雷震的《村晚》,亦寫這樣的小牧童: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

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池塘生春草,陌上正萋萋;碧水滿陂塘,落日浸寒漪。寥寥數筆,作者便描繪出一幅幽雅甯靜的鄉村山野圖。夕陽西下,牧童晚歸,一個“橫”字,盡顯其悠閑自在之态,無憂無慮,優哉遊哉;“短笛無腔信口吹”,笛聲天然,一個“信”字,更顯其天真活潑,淳樸可愛,自由自在。鄉村生活的無拘無束,輕松閑适,都融化在這悠揚的笛聲和微醺的夕陽之中了。

結語

“舊遊無處不堪尋”,我想,隻要我們願意尋訪,無論是兒時的風景,還是兒時的童心,都一直在心靈深處默默等待,待你小扣柴扉,待你靜谧尋訪。

願我們曆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閱遍沉浮,内心永葆童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