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在天津市津南區某公路卡口處,騎警隊員在核查進入人員的防疫信息。新華社發(張吉蔚攝)
1月22日,天津落雪。14時,首批14名确診兒童走出海河醫院,笑顔穿透了口罩,融化了冰雪。
這幾日,越來越多的好消息從天津傳來——1月21日,宣布“社會面清零”!1月23日,新增1例,确診病例數連續4天保持個位并不斷走低,且全部來自隔離人群。
這是國内首次大規模迎戰奧密克戎取得的階段性戰果,天津為此已鏖戰了半個多月。
1月8日,疫情突襲天津。面對傳播速度極快、隐匿性極強,在國外造成“海嘯式”傳播的奧密克戎,如何打赢這場“遭遇戰”,挑戰的是一座約14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考驗的是“治商”。
“中國如何在這麼短的時間做到?答案是:行動快、功夫細、人心齊。”經曆武漢、石家莊、天津等地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張伯禮院士說。
快!快!快!背後是過硬的組織力
1月8日,疫情警報在天津驟然拉響。
淩晨,天津兩人确定為陽性感染者;到21時再增18例陽性感染者;24時确認屬于奧密克戎。
有“福爾摩斯”之稱的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張穎判斷,當時病毒在天津至少已傳播三代。
形勢陡然嚴峻,以快制快的戰役迅即打響。
8日中午,天津緊急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8日晚,天津發布1号公告,要求“非必要不離津”;9日淩晨,天津緊急決定,開展全員核酸檢測;9日7時,群衆走出家門,進行核酸檢測;9日晚,天津發布通告,全面加強離津管理;
……
疫情發生後,從市、區到街鎮,上下貫通的防控指揮網,迅速把全市約1400萬群衆動員起來,投入到與奧密克戎的戰鬥中。
——全員核酸檢測快速啟動。
學校、小區、廣場、體育館……一夜之間,全市“變”出一個個核酸檢測點。天剛蒙蒙亮,記者在多個檢測點看到,“大白”已準備就緒,社區工作者、志願者開始引導大家排隊。
“淩晨接到通知,爬起來就去布置檢測點位了。”天津經開區衛生防疫站工作人員曹鑫欣說。“當天,僅一個上午微信步數就達到2萬步以上。”濱海新區寨上街道東風裡社區工作人員李轲說。
——“三區”封管快速到位。
8日,疫情“風暴眼”中的津南區劃定28個小區為封控區,大批當地幹部、社區工作者、網格員、志願者等火速投入“三區”管控和服務管理。
“封控區足不出戶;管控區不出小區;防範區強化社會面管控。”津南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魏胤說。
“劃定‘三區’時,我正送乘客到津南,還沒反應過來,路口就開始禁止車輛外出。”網約車司機劉琛琛說。
——離津通道快速管控。
“堅決防範和遏制疫情通過交通運輸傳播擴散。”天津市交通運輸委副主任劉道剛說。
從“非必要不離津”到“全面加強離津管理”,24小時内離津管理不斷升級。記者在高速口現場看到,民警對進出車輛逐一排查,做到不落一人、不漏一車。
“天津疫情在發現初期形成一個高峰,又出現一個平台期,這是很少見的,說明天津所采取的篩查和管控措施是非常早、非常快的。”張穎說。
讓一座超大城市“奔跑”起來的,是中國強大的組織力。
“中國重視每個人的生命安全,自上而下迅速調度部署,造就了抗疫的奇迹。”南開大學韓國籍助理教授權五燮感慨。
細!細!細!背後是頑強的戰鬥力
四輪全員核酸,重點區域加篩,如何确保“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細緻組織是關鍵。
在風險區域,一支支“掃樓小分隊”一家一戶敲門進行核酸檢測。“裝”進白色防護服裡的醫護人員們,這樣形容“掃樓行動”:“大白”多爬幾層樓,病毒就能“少跑幾步路”。
全市範圍,四輪全員核酸檢測不斷“叠代”,組織方式不斷優化、檢測點位逐步增多、科技手段及時上線。細緻的工作帶來更快捷的檢測,第四輪全市大篩采樣超千萬用時4個半小時,比三篩時縮短了1個半小時。
天津市甯河區闆橋鎮一核酸采樣點工作人員李志強說:“接到任務後,我們馬不停蹄地畫作戰圖、布置現場、反複演練,常常忙到天亮。”
阻斷病毒傳播,如何精準按下“暫停鍵”?
——細緻管控是關鍵。
疫情發生後,天津市劃定的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不斷根據疫情進行動态調整,最小的封控區精準到一棟樓。有網友留言:“我的女兒在天津,看到這樣精準的變更,擔心就少了一分。”
市域之外,一場離津人員的健康“追蹤”有序展開。10日,一組從天津市58所高校彙攏而來的數據,令大家心頭一緊。疫情發生前的十多天裡,超34萬名師生員工離津,僅津南區就超6萬人。
為嚴防病毒外溢,天津決定對這34萬餘人“逐一通知到人、逐一向社區報備、逐一開展核酸檢測、逐一收集檢測結果”。1月15日晚,最後一份離津師生員工的核酸證明反饋到天津市教育兩委的工作專班手中。這六個晝夜,許多人吃住在辦公室。
病毒侵擾生活,如何兜住百姓一餐一食、就醫用藥?
——細緻保障是關鍵。
1月9日上午,有市民反映,市場上肉蛋蔬菜出現短缺。但下午時分,大家就發現,超市、菜場上的貨源再次充盈,價格也回到了往日。
原來,天津啟動了群衆生活供給保障聯動應急響應機制,在組織貨源、加強備貨的基礎上,對市場進行了動态檢測,确保“米袋子”“菜籃子”安妥。
疫情中,網友還意外發現一個細節:天津衆多政務微博、客戶端、電視頻道,在每天6點至午夜,每隔2小時更新一次詳盡的全市發熱門診候診信息。事實上,這項工作天津已堅持了700多天。“平時不在意的小細節,在關鍵時期卻是就醫的保障。”市民留言道。
已經确診的他們,尤其是兒童,如何才能恢複健康?
——細緻治療是關鍵。
疫情發生後,天津市第一時間調集醫療專家,在定點救治醫院海河醫院對患者進行緊急救治。随後,中醫、兒科專家也緊急進入“紅區”,共同為感染者開出“一人一策”治療方案。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主任李新民說,救治的十多天中,他們一邊關切着确診兒童的身體健康,一邊安撫着他們的心情。22日起,确診兒童病例陸續出院。
齊!齊!齊!背後是強大的凝聚力
1月9日下午,天津機場。
一支身着紫色衣服的隊伍格外引人注目——他們是來自湖北恩施的59名醫務工作者。“我們這次派出的醫療隊隊員都經過了全面培訓,将攜手天津共同抗擊疫情。”恩施醫療隊領隊向東風說。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面對來勢洶洶的奧密克戎,除了醫護人員、基層幹部、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等主要抗疫力量,整個社會都凝聚起來,共克時艱。
——他們的名字叫黨員。
“組織還缺人嗎?我是黨員!”天津南開區欣苑公寓社區居民蔡志強在住戶群裡主動詢問,随後就開始幫助社區打電話核對居民信息。
天津市委組織部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後,天津8萬餘名市級機關和市屬事業單位的黨員幹部來到各社區、村,全力以赴支援疫情防控工作。
——他們的名字叫志願者。
“拉開檔子(距離)排好了隊,大家這樣不受罪!”在天津河東區一處核酸檢測點,“90後”視障小夥蔡成正打着快闆引導居民。“雖然眼睛看不清,但也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疫情發生以來,“蔡成們”主動報名,天津全市共有5.17萬名志願者參戰,不顧寒冷與疲勞奔波在抗疫戰線。
——他們的名字叫企業經營者。
疫情發生後,天津易得康醫養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馬澤光第一時間成立抗疫志願隊,發揮公司專業護理人員多的優勢,主動投身各社區抗疫工作。天津市新宇彩闆有限公司向天津市慈善協會捐款1000萬元支持天津抗疫,總經理杜寶新說,吃水不忘挖井人,企業要主動站出來,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他們的名字叫文藝工作者。
1月20日,一首以國風作品《骁》為藍本改編的抗疫歌曲在社交媒體走紅,演唱者是來自天津各文藝院團的四位年輕演員,她們組成“國潮戲曲組合”,為天津戰疫加油鼓勁。因為疫情,天津各劇院線下演出基本暫停,但文藝工作者的新作品在線上源源不斷——《硬剛“奧密克戎”天津感謝有你》《堅守》《共迎春光》《天津加油》……
——他們的名字叫人民。
這次疫情,讓天津人多了一個習慣:瓶裝熱水送一線。連續奮戰在核酸檢測點的“白衣天使”宋青超說,對他們來說,居民一瓶熱水、一個熱貼、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他們感覺溫暖如春。
抗擊奧密克戎是一場人民戰争,抖空竹、說相聲、打快闆、跳街舞……天津人在寒冬裡用樂觀的凝聚力,實現了特殊時期的“社會共治”,迎接春天的到來。
這一切都被來自巴基斯坦的天津大學留學生穆帥看在眼裡,積極參與學校志願服務的他說:“我見證了中國的抗疫決心和力度。當大家擰成一股繩,就沒有什麼困難不可逾越。”(記者王明浩、王井懷、白佳麗、李鲲)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