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斷斷續續已經持續了有2年半的時間了,到現在新冠病毒的變異株仍然在全球肆虐,而近期國内各地陸續出現的疫情,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疫情防控下對于生活的影響。為了更好地控制好疫情,保護好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我們國家一直采取的是“動态清零”的政策。
在這樣的疫情防控大背景下,為了避免疫情防控可能帶來的生活影響,在冰箱裡多儲存點肉、菜成了很多家庭的生活常态。通常說來,果蔬等食材,是不可能貯存太多的,畢竟即使是放置在冷藏室内,大多數的果蔬保質期也就隻有幾天,但肉類可以放入冷凍室,通過冷凍方式來保存,于是很多朋友就會習慣于多買點肉,放在冷凍室凍起來吃。
近日就有不少讀者朋友提出了這樣的一些問題:冰箱裡冷凍的肉,是可以一直吃,還是有一定的保質期?到底凍多久的肉就不能吃了?聽說吃冰箱裡冷凍時間太長的肉會緻癌,是真的嗎?今天的這篇科普文章,就來和大家聊一下冰箱裡冷凍肉的那些事兒。
吃了冰箱裡長時間冷凍的肉,真的會緻癌嗎?現在網絡上的信息真的是太多了,想要仔細分辨,也不太那麼容易。特别是一些用“緻癌”的說法,更是千奇百怪,什麼高壓鍋會緻癌,不粘鍋會緻癌,保溫杯會緻癌,隔夜茶會緻癌,隔夜菜會緻癌等等,面對這樣的一些說法,會讓我們覺得好像身邊危機重重,什麼都不敢用,不敢吃了。但這些話到底哪些是真正有科學道理的,哪些又隻是為了吸引眼球的噱頭,我們還是應該用自己理性的思考去甄别。
關于“緻癌”這種說法,首先我們應該明白的是,不管是長期冷凍的肉,還是其他東西,食材,都沒有用了,吃了馬上就會導緻癌症的作用,這種“緻癌”的說法,更多的是由于一些不健康因素,導緻癌症風險增加的一種提示。因此,如果把“緻癌”與“得癌症”等同起來看待,那就真的是理解和認知上的錯誤了。
那麼長期冷凍的肉,吃了會增加癌症風險嗎?我們還是應該結合情況辯證看待。有生活經驗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們買回來的鮮肉,冷凍起來時間太久沒吃,肉的顔色,口味都會發生變化,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多種,嗜冷菌的孳生繁殖,長期冷凍過程中肉類中水分的流失,相關營養物質的流失,以及氧化因素的影響等,都會影響肉的品質和健康度。
因此,冷凍太久的肉類,即使是烹饪熟了食用,無論是從口感還是營養度,安全性上,都有可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加大癌症風險方面,久凍的肉我們不能說一定會有這方面的作用,但如果确實冷凍時間過久,或在存放過程中沒有注意的話,冷凍肉的變質、氧化等變化,也确實是對健康不利,有可能會加大讓人患病的風險幾率的。
因此,對于冷凍肉,我們雖然不必産生吃了一定會緻癌的擔心,但對于過長時間冷凍貯存的肉類,可能帶來的潛在安全性和健康風險,還是值得特别了解的,關于這些風險,我們主要說三點。
首先冰箱并不是無菌的保險箱。零下18度的低溫下,多數自然界的微生物隻是會減慢生長繁殖速度,而并不會被“凍死”,而還有一些嗜冷菌在低溫下仍然可以繁殖生長,而這些微生物生存,繁殖,生長的所需的“養分”,自然就是肉類本身。因此,在冷凍條件下存放的肉類,同樣也會有微生物的附着和繁殖,同樣也可能産生“變質”的情況。千萬不要認為冷凍的肉類就一定是安全的,冷凍的肉類長時間存放,同樣也可能産生變質的情況,在食用時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飲食安全風險。
其次除了微生物的影響以外,肉類放在冰箱中,同樣會受到“氧化”作用的影響。肉類中的脂肪、蛋白質以及維生素類物質,都有可能會被氧化,這種氧化變化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瘦肉由鮮紅色變為褐色,而脂肪則有白色變為淡黃色,食用這種被氧化的肉類産品,當然也會有一定的健康風險。
第三,肉類放入冰箱後,如果過長時間存放,還會出現營養成分的流失。這些成分的流失,一方面是肉類中水分的流失,另一方面肉類中的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等營養成分,也随着存放時間的延長,進而出現一定程度的營養流失,這種營養流失不但會影響肉類的口感,也會對肉質的營養豐富程度造成一定的影響。
3類久凍的肉類不宜食用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冰箱冷凍室存放肉類,雖然是一種可以提高保質期的好方法,但切不可把冰箱當成是“保險箱”,過長時間存放的肉類,吃起來确實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健康隐患,值得我們特别注意。如果冰箱中久凍的肉類,如果出現以下3種情況,就千萬不要食用了。
1、解凍後發黏的肉類
這種情況往往是肉類變質的典型表現。多數情況下可能是因為肉類放入冰箱的時間過晚,或在冷凍過程中,冰箱出現過中途斷電,或人為進行過反複凍融造成肉類孳生微生物造成的。這種情況會在肉類的表面産生黏液樣物質,手接觸肉時會有黏滑的感覺,甚至會出現“拉絲”的情況,對于這類的解凍肉,就不要食用了。
2、發黴的肉類
某些黴菌屬于能夠耐受低溫的嗜冷菌,在零度以下仍然可以繁殖生長,受到這類黴菌污染的肉類,會在肉的表面出現白色或黑色的黴菌菌落,出現發黴問題的肉類,黴菌會分泌毒素造成肉類的污染,當然也是不可食用的。當然對于黴菌的白點和冷凍的霜點,也要學會分辨,霜點在肉類解凍後會消失,而黴菌的白點則會一直存在。
3、幹枯及變色的肉
經過長期久凍的肉,水分的過量散失是不可避免的,這種情況就難免會造成肉質口感及營養價值的下降,嚴重的情況下,這種肉食同嚼蠟,也就喪失了食用的價值。而變色的肉類,往往是由于肉質營養成分流失,被氧化或某些細菌孳生所導緻的,因此,對于解凍後顔色明顯出現變化的肉類,也是不宜食用的。
肉類放在冷凍室,多久後就不宜食用了呢?肉類放在冷凍室裡冷凍多久後就不宜使用了呢?我們可以首先結合上面的一些情況,識别肉類有沒有出現變質、發黴、幹枯、變色等現象,這樣的肉類,不管放置的時間長短,都是不宜食用的。
雖然從相關研究來看,肉類冷凍的保質期可長達12個月,但這種研究是在較為嚴苛的實驗條件下進行的,由于肉類在購買、存放地過程中,沾染微生物的風險比實驗條件大的多,因此,對于存放在冷凍室内的肉類,最好還是盡快食用,最保險的時間是一個月以内吃掉,即使是最長存放時間,盡量也不要超過3個月,同時應該多注意冰箱有無斷電的情況,做好肉類的定期檢查,及時處理,以免變質的肉類污染其他冷凍食材。
冰箱貯肉有講究,5點注意事項要了解對于肉類冷凍貯藏這件事,很多朋友可能都覺得稀松平常,但實際上采用正确的方式來進行肉類的冷凍貯藏使用,對于保證肉類的食用安全還是非常重要的。冰箱中的冷凍肉類,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呢?我們重點來說5個方面。
首先,在挑選肉類的時候,一定要選真正新鮮的合格的肉類。新鮮肉類,顔色一般呈紅色有光澤,脂肪結拜,手指碰觸不粘手,指壓後凹陷處很快就能很快回彈。這樣的肉類冷凍貯存後,保質期會相對更長久。
其次,肉類冷凍貯存,不宜大塊冷凍。一方面大塊肉可能會出現“凍不透”的情況而在内部出現腐壞,另一方面,把肉類分割成每次用量的大小存放,也更便于使用,避免肉類反複凍融帶來的變質風險。
第三,肉類買回在切塊貯存時,千萬不要用水沖洗,如果直接切塊存放,如果沾有污物或凝血等,可以用廚房用紙擦去,水沖洗肉類沾染更多的水,會影響的保質期。整理好的肉塊,應放入保鮮袋中再放入冷凍室,避免和其他食物相互“串味”或污染,在剛放入冷凍室時,不要将塑料袋紮口,肉冷凍變硬後,在把袋口紮緊為宜。
第四,在放置肉類至冷凍室時,一定要按先後順序存放,使用時也按先存先取的原則食用,能夠盡量避免肉類冷凍過久,無法食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解凍後肉類應盡快食用,擺滿反複放入冷凍室内,這樣會加大肉類變質的風險。
第五,肉類解凍的方法也有講究,最好的辦法是自然解凍,可以将帶保鮮袋的肉類提前放入冰箱冷藏室,在冷藏室内慢慢解凍後,并盡快食用。快速解凍的方法是放入涼水中,但通常會有一定的肉汁流失到水中,造成一定的養分流失。
這篇科普文章為大家介紹了過長時間冷凍肉的相關食用安全風險以及冷凍肉的一些生活小技巧,希望能夠對大家在疫情期間的物資儲備和飲食安全能夠有一定的幫助,也歡迎大家積極轉發分享,讓更多人看到這樣的科普知識,讓我們共同助力,一起傳播健康科普知識。
李藥師談健康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