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首說理詩,也屬于勸學詩,詩中兩名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脍炙人口,家喻戶曉,成為讀書人做學問的座右銘。
今又讀難有新意,多說就是老生常談,但結合當下寫自媒體,溫故而知新,把自媒體當成學問做,需要借古人勵志名言為自己加油鼓勁,并分享于網上網下文友。
朱熹勸學詩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縣)人。南宋哲學家、教育家,從事教育50多年,教學經驗十分豐富,并在遭受迫害打擊的逆境之中,仍然堅持執教。一生著述甚豐,主要有《詩集傳》《楚辭集注》等,後人編纂有《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方塘”:池塘,“鑒”:鏡子。前句說:這個半畝大小的池塘像一面打開的鏡子一樣。“徘徊”,來回地走動,這裡指“天光雲影”在水中來回晃動。
朱熹畫像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渠”:他,這裡用拟人化的手法,指的是“方塘”。“得”:能。“如許”,如此,這樣。“謂”:說。這兩句是說:試問池塘為什麼能夠這樣清澈呢?因為上面有活水源源不斷地流進來。
這首詩用藝術手法講讀書時的感受,用“方塘”不斷注入“活水”,來比喻堅持讀書的好處。“一鑒開”則說明作者讀書時,一旦解決了疑難而豁然開朗的心境。全詩巧用比喻、拟人和問答,形象鮮明,筆法靈活,把不無深奧的哲理講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啟功書法
[宋代·朱熹《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