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能創造怎樣的峰值體驗?
《閱讀的方法》為你串聯了超過160多部著作,細細解讀其中之意。聽過很多故事,但将不同年代、不同背景的故事講得如此精彩,為數不多。
看書名,想必很多人會産生畏懼,即便知道閱讀好處多多,但是方法還能有啥花樣兒?真的能讓不愛閱讀或者不會閱讀之人對書愛不釋手嗎?
羅振宇老師的《閱讀的方法》還真能給你一份愛上閱讀的有效說明書。
大部分人都認同閱讀的重要性,但為何堅持的人卻很少呢?
也許原因有二:
一是讀書要對書負責,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吃透榨淨,無形中提高閱讀難度;二是讀書則是對自己負責任,與愛不愛無關,不斷減弱閱讀愛好。
而羅老師的《閱讀的方法》打破了舊常規,本着自我需求的理念,去閱讀喜歡的書籍、文章、段落,享受閱讀所帶來的快樂。
與其說這是一本《閱讀的方法》,倒不如說這是一本教你《如何愛上閱讀的方法》。
01、一本閱讀“導遊”
這是羅老師的第一本新書,可以說為了這本書,他準備了40多年,他讀書之多、之快、之雜,都在此書中可以見證。
書中展現了讀書的樂趣,什麼你不會讀、讀不進去、不知讀什麼書之類的問題,羅老師一一破解你的閱讀難題。
而且,就是這本書,你也不必從頭至尾來閱讀,打開目錄,覺得哪個章節有意思,你便從哪個章節開始看,甚至任何一頁也可以。
也不用想要用讀完,多數被你讀完的書都會放回書架,請你閱讀本書時保持着“随時閱讀的狀态”,放床頭、餐桌、沙發、邊櫃都是可以的,隻要讓你順手拿起。
不要在意你閱讀的儀式感,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娛樂”,你視為打發時間、輕松享受都行。
比如,你為什麼想得多做得少,明明決定回家學習的,但窩在沙發裡就不會再開始了。
再比如,如何做一個随時能振作且能随時清理自己的人?
這些都在書中第180頁、79頁找到答案,一看就能理解。
如今最流行的就是“格局”二字,讀書作為一種長期的腦力訓練,不僅增長知識,還有無窮樂趣,讀了羅老師的解說後,你才恍然大悟,原來,讀書能讓人獲得一種超能力,這種寶貴的能力讓你把不同事物之間隐秘的聯系完全打通,所謂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便是如此。
02、一本好書的樣子
羅老師曾經無數次設想,什麼樣的書才能算得上是一本好書呢?
經過反複驗證和思考,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至少有三個特點,自己覺得好、對他人有用、不是負擔。
正如本書,四個部分你可以随意翻開你感興趣的内容閱讀。
分别是第一部分強勁的大腦、第二部分遙遠的地方、第三部分奇妙的創新、第四部分極緻的體驗。
四部分從内、外、新、舊的四方向帶着我們探索如何成為更好的自己,它們遍布于二十四個章節中,每一個章節都是一次奇特的旅行。
羅老師講完他的閱讀體驗後,每章節後面都有相應的書單,這些書的樂趣之處等着你去與它相遇。
這哪裡是一本方法書,簡直就是小型的書展會,羅老師穿插了很多不同書中的片段,它們之間的關系若即若離,用這本書的觀點解釋另一本書的内容。
讀此書你有一種讀百科全書之感,治愈了我們對書的偏見,不再糾結于這本書講什麼的、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什麼?
很多優秀的書是沒有辦法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它的内容魅力在片段、在細節、也可以就是一句話,而這一切的美好感受都是你用目光撫摸它們的時刻。
03、強勁大腦,轉念開頭
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分辯這兩者的區别。【雷茵霍爾德·尼布爾】
教徒在祈禱時犯了煙瘾,于是問神父:“祈禱可以抽煙嗎?”神父瞪了他一眼說:“不可以”。另一個教徒正在抽煙也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神父贊賞地說:“可以。”
諷刺荒廢的故事,但我們也不能說神父回答得沒道理。一個人在懈怠地禱告,還是抽煙時都不忘記祈禱,行為看起來一樣,但背後的觀念和狀态不一樣。
一個人的狀态不是由事實和行為決定的,而是由他此刻的觀念決定的。改變觀念,就是改變一個人的世界。
讀書能影響一個人的觀念。
這個過程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一個人讀了書,就懂得了書中所講的道理,事實沒有這樣簡單,書籍不是一支往腦子裡随意注入觀念的注射器。
讀得書多,能得到更多的現象解釋,更多的思考角度,更多的反應模式,原來的觀念不是更換了,而是摻入了新的東西,由此變得更加複雜。
當你不再認為誰是壞人,誰是好人時,當你能讀出所有事件當事人的“不得已”時,當你看到事實的複雜性時,就算你跨過了讀書的入門級别。
讀書多的人談資多,面對同一個事實,還能站在不同側面立體解讀,而不讀書的人,被動接受知識,越來越茫然無知。
這是一本值得你閱讀的書籍,從翻開的那一刻,注定讓你從此愛上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