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教師朗讀的意義

教師朗讀的意義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8 19:39:41

教師朗讀的意義(教師閱讀讀什麼)1

這麼多年來,教師讀書的現狀,令人堪憂。其實,并不是教師沒有怎麼讀書,而是教師的讀書範圍太過狹窄,他們不知道該讀什麼以及為什麼需要讀這些。

在我看來,教師首先要讀點人文著作

現在的教師,閱讀中的功利主義是非常明顯的。而一些報刊的功利導向,一些不負責任的教育出版社,則讓教師在功利主義的泥坑裡越陷越深。最後,則非常迷茫,不知今天立足何地,明天将去向何方。從而逐漸喪失人文修養與立場,并進而喪失責任感與道德。

在震驚世界的《兩種文化》一書中,英國學者C·P·斯諾提出了“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的劃分。這種分類意義重大。科學,其目的是認識世界,而人文則提供我們認識世界的意義與價值取向。人文文化的提出,使我們“重新考慮我們的教育”。對現代人而言,已經很少有人會仰望星空歌頌自然了,這不僅僅是人類詩意的消解,而且也意味着人類精神的匮乏。教育的真正意義在于,要培養人學會仰望星空,又要學會省察心靈。

作為一個教師,如果隻讀教科書,隻做一個普通的教書匠是多麼可憐。一個教師,如果想成為真正的人師,真正使教育成為學生生命中重要的奠基,就必須要讀一讀近百年來重要的人文著作,關注近百年的人文曆史,并使之融入我們的課程體系中。

一個不通人文的人,即使是一些所謂名師,也會經常犯一些低級錯誤,同時失卻應有的教育創造性。譬如,自從某名師引用“人是一棵會思想的蘆葦”,教育界一夜之間就插遍了這種“蘆葦”,卻沒有一個人願意去考究帕斯卡爾是在什麼語境下說出這句話的。

這實際上是一種可怕的失語與無意識。如果我們是個清醒的讀書人,我們既會對自己作出判斷,也會對他人——甚至是我們平時須仰視才能見到的人有清醒的認知。前些年,小學語文界一個名師,其《親情測試》課拙劣地抄襲畢淑敏《我的五樣》。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你會發現他至少違背了教育的創造性原則,同時又喪失了教育中的倫理規範。

同時,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代教師的閱讀已經出現了偏離,到了應該糾正的時候。因此,教育原典的意義,便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在一個價值觀紊亂、學術失範的多元時代,是原典引導着我們去思考教育、思考社會、思考我們和世界的關系。閱讀的意義,就是尋求我們與外部世界關系的绾結點。有些人尋到了,他便是一個堅定而踐行的人;很多人沒有尋到,便一直處在一種焦慮和浮躁中。

我們不能忽略、漠視教育原典的意義與價值,不能被時下一些膚淺的文本或次生性文本所裹挾。否則,我們永遠不能進入真正閱讀的境界。

那麼,何謂原典

所謂原典,是指“原初狀态”的“經典”,是那些作為文化源頭的經典要籍。它們記載着一種文化、思想、流派最開始、最本源的學說,是一種未經修飾、诠釋和解讀的經典著作。

對于教育而言,教育原典則是指那些有教育發展之初或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教育經典著作,如《論語》、《孟子》、《學記》等重要典籍,皆具有原典意義。而在西方,蘇格拉底因為是古希臘“最饒有趣味的人物”,且提出了“認識你自己”、“精神助産術”等思想,而成為最著名的經典哲學家,其教育思想便具有了教育原典的性質。其後,柏拉圖的《理想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典。因為,“我們今天讨論的一切問題都來自柏拉圖”。此外,還有亞裡士多德、昆體良(正是昆體良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而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這一論點乃出于葉聖陶)、羅耀拉(“文科學校”的濫觞、《教學大全》的作者)、誇美紐斯(班級教學的鼻祖,《大教學論》的作者、教育科學的真正奠基人)、洛克(哲學家式的教育家、《教育漫話》的作者)、盧梭、裴斯泰洛齊、赫爾巴特(勤奮的哲學家和優秀的大學教師,将心理學引入教育學,确立了教學論,将倫理學引入教育學,确立了教育目的論)、福祿培爾(“幼兒教育之父”和《人的教育》的作者、開創了學前教育的新紀元)、斯賓塞(被稱為“現代的亞裡士多德”)、杜威(他認為“教育即生長的過程,本身沒有目的”,被稱為“最後一個偉大的經典式教育家”)、蒙台梭利(真正的早期教育從她開始,“兒童之家”的創始人和“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我們經常談所謂“有根的教育”。其實,隻有返回原典,從原典出發,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成為“有根的教育”。我在上文中曾指出,一些名師引述名人的話常常發生語境錯誤,其目的正是為了正本清源,避免過去那種誤導的再度發生,重新找回被我們忽略或抛棄的偉大教育家的“原來的思想”,從而使我們的教育真正回歸。隻有這樣,我們才不會發生因随意引用、閹割前代偉大的教育家與思想家的學說而産生語境錯誤。如果這樣的現象繼續存在,那麼,我們的讀書便是誤入歧途。其結果,遑論人師,即便連經師也無法勝任。

另一方面,我們确實應該清醒地看到,從某種意義上講,西方教育具有一種引領世界的價值。因此,我們更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教育的問題其實并非始于今日。橫加指責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最重要的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要懷着建設的心态,重建我們的教育價值體系與教育思想體系,以對應于中國文化的重建。

教育閱讀,功用甚巨。教育工作者不可一日而廢閱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