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脈别論的内容及臨床應用?“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首見于《素問·痿論》,為心病緻痿的症狀表現曆代醫家對此句含義雖認識基本一緻,但在相關醫籍中對此句的文字表述略有差異究竟此句該如何明句讀?筆者有一些個人認識,現簡述如下,望同道斧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經脈别論的内容及臨床應用?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首見于《素問·痿論》,為心病緻痿的症狀表現。曆代醫家對此句含義雖認識基本一緻,但在相關醫籍中對此句的文字表述略有差異。究竟此句該如何明句讀?筆者有一些個人認識,現簡述如下,望同道斧正。
“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
明代顧從德翻刻宋本句讀縮影版《重廣補注黃帝内經素問》對此句未作句讀。王冰認為:“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胫筋縱緩而不能任用于地也。”張景嶽在《類經》中亦認為:“脈痿者,凡四肢關節之處,如樞紐之折而不能提挈,足胫縱緩而不能任地也。”兩書對本句之意的認識基本一緻。《張景嶽醫學全書·類經》采用了以下斷法“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這與日本松井家藏本的斷法一緻。此種斷法也被當今諸多著述所采納,如《黃帝内經素問校注語譯》、《黃帝内經素問校釋》、《黃帝内經素問譯注》、《内經講義》等等。
然則,細究此種斷法亦有不通之處。因為“挈”有提舉之義。據王冰、張景嶽二位醫家對此句的認識,四肢關節如折而不能提舉,但“挈”前并無否定性詞語,所以釋文與原文意反,令人難以理解。故郭霭春教授認為:“王注:‘膝腕樞紐如折去而不相提挈。’是王注本明作‘不挈’。若原文止言‘挈’,何注雲‘不相提挈’?則其脫‘不’字之誤顯然。”此種認識被諸多注家采用,成為當今的主流觀點。
那麼,這種認識是否正确呢?且把此句放回原文中理解其含義。“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在《素問·痿論》中全句原文為:“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張志聰對這段文字進行了精辟的闡釋:“心為火髒,心氣熱則氣惟上炎,心主脈,故脈氣亦厥而上矣。上則身半以下之脈虛,而成脈痿也。夫經脈者,所以行氣血而營陰陽,濡筋骨以利關節,故經脈虛則樞折于下矣。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骨繇者,節緩而不收,故筋骨繇挈不收,足胫緩縱而不能任地也。”該段文字指出了脈痿與心相關,其病理機制為心氣熱,則下脈之血随熱上逆,而緻下脈不足以養下肢,所以才有下肢關節如折,從而出現不能支撐履地的情況。
據原文之意,“樞”當指下肢并不是如王、張二氏所說的四肢關節。由此可知,二氏對此句的釋文并未進行直譯,而是對原文文意進行了擴展與發揮,故不能以此作為判斷原文脫“不”的依據。
另外,上述分析是以“挈”音qiè為前提的。而“挈”亦音qì。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手部》:“挈,古假借為契”。故挈、契古通用。《爾雅·釋诂》:“契,絕也。”有“絕,斷絕”之意。如《晏子春秋·谏下二四》:“皆反其桃,挈領而死。”《詩》傳:“領,頸也。”洪頤煊《讀書叢録》:“挈通作契。……‘挈領而死’,謂斷頸而死也。”因此将“挈”讀為qì,意“斷絕”,則可句讀為“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折挈”能很好地反映樞失其用的狀态,且語通理順。此則無提舉之意,更無“不挈”之說。因此郭氏以釋文為依據而認為原文脫“不”之說不能成立。
若要以“挈”音qiè去斷句,則應改變“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的斷法,改為“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其含義是因下肢失養緻下肢關節如同折了一般,擡腿行走,其卻緩縱無力不能支撐身體發揮履地之功。故本句實為“樞折,挈胫,(胫)縱而不任地也”。
“樞折挈胫疭而不任地”
196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黃帝内經太素·五髒痿》作:“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胫疭而不任地。”《說文解字》段注“疭之言縱也。”說明“疭”同“縱”,故此處的句讀和理解同上。
“樞折瘈胫腫而不任地”
1956年人民衛生出版社《針灸甲乙經卷十·熱在五藏發痿第四》句讀縮影版原文為“故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瘈胫,腫而不任地(《素問》瘈作挈,腫作疭)”。其将“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變為“樞折瘈胫腫而不任地”。瘈,音chì,為瘛之異體字。王冰在《素問·玉機真髒論》注有:“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瘛。”故本句可理解為:因心氣熱下肢失養緻下肢關節如同折了一般,無力支撐身體發揮履地之功,同時伴有跳掣、腫脹的表現。因此,本書所斷“樞折瘈胫,腫而不任地”是合理的。至于導緻腫脹之原因,《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明确指出“熱盛則腫”。
“樞析挈胫縱不任地”
明·蕭京《軒岐救正論·論諸痿》提及:“心痿脈上逆而下虛,樞析挈胫,縱不任地,為脈痿”。其将“折”改為“析”,本文不校其是非,隻就字面文意進行探讨。析,《廣韻·錫韻》“析,分也”,有分開之意。如《荀子·王霸》:“上詐其下,下詐其上,則是上下析也。”故析與折意近,雖文異而義同。斷句亦可同上。
總之,此句曆代記述雖有出入,但均不離《内經》本旨,故可以“樞折挈胫縱而不任地也”概之。至于如何句讀,應視“挈”之讀音而定。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針灸甲乙經》的表述擴展了脈痿的症狀表現,有利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臨床工作者和文獻研究者均應重視。
侯仙明 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