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無意間看了一部都市情感劇《我們都要好好的》。
劇中主要講述的是楊爍演的男主向前,婚後忙于追崇物質生活,幾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在家庭中逐漸缺位。劉濤主演的妻子尋找,為了家庭,過起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生活,慢慢迷失了自我。
劇中有一個情節,是向前滿懷驕傲地帶着尋找,去看他辛苦打拼,重金買下的豪宅,尋找卻在那一刻,深感絕望,掉頭就走。
尋找當時唯一想要的,就是離婚,房子她不要,金錢無所謂,甚至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她都不帶走。
是什麼原因,讓她在丈夫事業有成的時候,卻如此決絕地選擇放棄婚姻?
01
婚姻裡的冷暴力,足以毀掉一個正常人。
都說劇情源于生活。
尋找的情況,跟我一個閨蜜的情況幾乎如出一轍。
閨蜜結婚6年,孩子5歲了。
她跟丈夫是家裡人介紹的,異地相處了一年,在家裡人的安排下,水到渠成地結婚了。
婚後他們過了一段甜蜜的小日子。
一年後他們有了小孩,于是閨蜜暫停了工作,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和家庭上。
丈夫在工作上也慢慢有了提升,後來越來越忙,留給家時的時間開始驟減。
有時候不用加班,丈夫回到家,就躺着看手機。閨蜜每次想找他聊一下,他卻隻顧着低頭看手機。
有一次,閨蜜說:“我們離婚吧?“
丈夫拿着手機随口就應了一句:”嗯。“
那一刻,閨蜜感到了徹底的絕望,不是因為丈夫答應了離婚,而是她知道丈夫根本就沒有聽到她說什麼。
她說婚前就已經跟丈夫溝通過,每天睡前,他們都要抽幾分鐘時間聊天,讓彼此知道對方的想法。
如今,丈夫隻要放下手機,就能倒頭馬上睡着。
她已經不記得有多久,沒有跟丈夫好好地溝通過了。
多少個夜晚,閨蜜被那種空洞的情緒壓得落淚,身旁的人卻安穩地打着呼噜。
難道婚姻走到最後都會這樣的黯然失色的嗎?
有時候壓抑不住情緒,孩子又不聽話的時候,閨蜜就會情不自禁地拿孩子來發洩。
可是每次事後,又無比的心疼,後悔,然後一次又一次地抱着孩子道歉。
她需要換一個環境,她需要工作。
這個問題她跟丈夫提過無數次,而丈夫每次都隻是一樣的答案:”等孩子上小學,再說吧。“
閨蜜覺得再不離開,她不僅會沒了自我,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她覺得她目前的狀态沒有辦法再帶孩子了。
終于,她搶過了丈夫手裡的手機,提出了離婚。
丈夫很驚訝,他說:”我的工資都交給你打理了,你買什麼我也不曾說過你,你還想要怎麼樣?“
你還想要怎麼樣?閨蜜說她被這句話刺痛了。
丈夫從來不主動溝通,現在卻問我想怎麼樣?
我曾經跟他講過很多次我想怎麼樣,可他一句也沒聽進去。
有時候僅一句話,就注定了這是一段失敗的婚姻。
閨蜜走得決然,家裡的存款她一分也沒拿,孩子也暫時跟着丈夫,她隻拿了幾套換洗的衣服,就離開了。
她說并非她太過狠心,隻因她已經沒有了自我,失去了愛人的能力了。
董卿說過:“隻有當你自己日臻完善的時候。你才擁有了可以去長久愛的能力”
離開,隻是為了自己能活下去,為了讓自已變得有力量,懂得去愛自己,去愛家人。
02
我把你當成最重要的人,你卻隻把我當成是過客。
如果說冷暴力,是婚姻走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那麼,不在意,則是婚姻破裂的一根導火線。
有網友在網上訴說她産後出院時的情景。
網友是剖腹産,在醫院住了6天。
出院的時候,她家公負責拿着行李走在最前面,家婆抱着小孩。
那天下着小雨,老公負責打傘一路護送着家婆和小孩。
産房在三樓,當時電梯壞了,網友說下樓梯的時候,盡管走得很慢,可是傷口依舊抽疼着。
等她扶着樓梯扶手走到一樓的時候,老公一行人已經走得很遠了,沒有一個人回頭看一眼她這個産婦。
她說那一刻,看着前面和和美美的一家人,讓她那點初為人母的喜悅,一下子就降到了冰點。
即使有了孩子,那一刻,卻感覺自已在那個家庭隻是一個局外人。
有的時候,細節是最能反饋一個人的最真實想法的。
一個人在你心裡的重要程度,往往影射在你下意識的舉動裡。
如果我一開始,在你心裡就沒有位置,那麼,婚姻将如何走到盡頭呢?
網友說,她沒有信心,跟一個不在意自己的人長期生活下去。
她說她從認定了他的那一刻開始,就把他當成往後餘生最重要的人。
可終究卻隻是她太過一廂情願了,到頭來,我隻是他生命中的一個過客而已。
03
和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人生活,久而久之,會讓人産生窒息感
想起之前網上有個帖子,是讨論夫妻間的共情能力。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和一個沒有共情能力的人結婚生活,就像是把自已放在一個牢籠裡,一天一天地活活把自己悶死了。”
深以為然。
我身邊就有個朋友跟我吐槽過,她老公就像是一個木頭人,不管說什麼,他永也感受不到我的痛點。
她孕吐的的時候,他說正常,每個女人都這樣。
她坐月子的時候,他說我覺得你生個小孩也沒什麼辛苦的。
她斷奶的時候,他說少吃少喝湯就行了。
她跟他說小孩難帶,他說小孩不都這樣。
她跟他聊上班擠車的痛苦,他說你下次再找遠的工作,别來跟我講坐車的辛苦。
……
他不能感你所感,不能痛你所痛,你的所有感覺之于他,都是毫無意義。
有的時候,訴說,隻是一種情感的交流。
當另一伴提供不了作何的情緒價值的時候,那麼,婚姻就真的猶如一個牢籠一樣,讓人難以喘息。
有個詞語叫做,感同身受。
想你所想,憂你所憂,當情緒能夠被關愛,情感才能更深一層。
04
夫妻雙方的認知是否在同一個層次,決定了婚姻的質量。
就像李承铉,對于妻子戚薇一樣。
如他所說的,女人的事業線要比男人短一點,他理解并且認可了這一點,也願意支持戚薇的工作。
一胎的時候,李承铉為了支持戚薇出去工作,他選擇把重心放在了家庭,全職帶娃六年。
而他自己的事業暫時擱淺了下來。
在帶娃的日子裡,他也深深地體會了當全職媽媽的不容易。
這也讓他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現在戚薇懷了二胎了,換李承铉出來打拼事來了。
戚薇說,關注她的人現在可以去關注李承铉了,因為他們現在換崗了。
這對夫妻,可以說在認知上幾乎達到了同頻。
他們都理解帶娃的辛苦,他們對各自的事業也有相同的認知。
這也是他們的婚姻能順利走下去的一個關鍵。
曾經有人問過他們:“你倆如此和諧,有什麼秘訣?”
他們一緻地回答:“做彼此最好的朋友。”
如朋友般的交流,能讓彼此的認知慢慢靠近。
相同的認知,可以成就最好的伴侶。
認知的層次,決定了溝通的效果,決定婚姻能走得多遠。
寫在最後:
誰的婚姻不是一邊走着,而又是一邊糾錯的過程。
大部份的婚姻,都是以愛為切入點的。
那麼,曾經那些過往美好的回憶,就别讓懶惰染得模糊了。
進入了婚姻,就少不了要面對柴米油鹽。
可别因為柴米油鹽太過煩心,而把日子過得麻木了。
婚姻中,如果一個人退卻了,而另一個可以拉一把,就可以防止另一半掉進深淵裡起不來。
多一點溝通,多一點主動,婚姻就多一份保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