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談談南方美食

談談南方美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6 04:02:52

作者:燕人

時間:2008-06-19

先解釋一下名字。我想回憶一下我所吃過,見過和聽說過的北方餅類食品。忘記哪裡的話頭,說”南人吃米,北人吃面”。如果這裡的南北劃分,是以淮河秦嶺為界的,那末大緻上還可以說得通。但是北方之大,以麥面作餅為主食的省份,實際上隻有山東河北。西北諸省也有著名的以”餅”為名的面食小吃,但是更常見的面食名字是“馍”。這就不談了。

宋代以前,餅是各類面食的總稱,有蒸餅,燒餅,湯餅等等,其中湯餅即是今日的面條,蒸餅即今饅頭之類。宋以後,各類面食的名字逐漸獨立,而餅開始成為以面粉制成圓形的面食,具備現代的餅食的含義。清人薛寶辰在《素食說略》中歸納的餅食品種如下:烙餅,燒餅,火餅。以生面擀薄塗油,摺疊環轉為之,曰油旋。以酥面實餡作餅, 曰餡兒火燒。以生面實餡作餅,曰餡兒餅。他的歸納與現代生活幾乎沒有差别了。

中國人手中的一袋白面,可以做出多少種食品?我不及統計,隻是為祖先所傳下的生活智慧而自豪。

(一)燒餅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1

在大連街頭,常能看見賣餅的小攤。攤主通常銷售一種發面餅,厚實而多層,内有蔥花和鹽。這實際上是山東風格,在山東叫做千層餅的。河裡有一位朋友曾經回憶過。與普通的烙餅不同,千層餅使用發酵面團。這樣,餅身雖然厚實,但仍然可以做到松軟的程度。如果在餅坯裡面放上蔥花和鹽,外面蘸上芝麻,烙的時候鍋裡多放油,它的味道是相當不錯。這實際上可以被歸納到發面燒餅這一類。

燒餅有時被叫做火燒,與烙餅的主要區别在于:厚度不同,成熟方式不同。燒者,烤爐中成熟也。因為燒餅通常是比烙餅厚的多,所以用烤熟的辦法。除了酵面燒餅,山東也有幾種非發酵面團制作的燒餅,所謂硬面食,比如杠子頭火燒。這種硬面食是小火慢烤出來的,如果用烙的方法也可行。這種面食水分低,耐存放,吃不慣的人嚼都嚼不動,是當年山東民性堅韌的象征之一。不是現在是否還有。

陝西人吃羊肉泡馍用的馍,也可以歸類為這種非發酵面團燒餅。這種實心面餅比較耐泡。如果用發面餅泡馍,鄉黨們邊吃邊聊的時候,馍就爛在碗裡了。

我在保定和北京都吃過芝麻醬燒餅。剛出爐的燒餅,外表焦黃,吃口外酥裡軟,一股濃郁的芝麻和花椒的香氣。它是發酵面團制作的。

(二)春餅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2

大連的餅攤有時還會出售一種叫做筋餅的,言其吃口有勁,實際餅身很薄,簡直是半透明的,可以與精緻的春餅相比。不過筋餅是大張的,要論斤賣。賣筋餅的通常是東北口音。而要論祖籍,十有七八的東北人是當年從山東來的。

說起春餅,我記得當年在北京吃過的有生以來第一回。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的事情。我上學時讀過鄧雲鄉先生的《燕京鄉土記》,對北京人吃春餅一節印象很深。有一次出差到北京,在王府井大街上溜達到中華書局這邊,一眼看到這家春餅店。想起”春盤””咬春”,馬上來了興緻。要了10張春餅,實際上是合葉的,可以一分為二。點了一個京醬肉絲,一個韭菜豆芽。把蔥絲,面醬,肉絲和豆芽卷在一起,那個味道,山珍海味也不換啊。

說點關于卷餅的題外話。梁實秋先生在《雅舍談吃》中,特别鄙夷了一類吃餅時卷菜太多的人,尤其是怕卷露餡,要用一根筷子幫忙卷牢。梁先生直斥之為”下作”。一位金雲臻先生,當然沒有梁先生這般有名氣,在他的《燕居夢憶》中寫道,會卷餅的人,特别要用一根筷子,這樣才能把餅卷的嚴實,否則吃的時候會湯湯水水流下來。這末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有如此截然相反的看法!

(三)餡餅

北京有一樣令我心悅誠服的餅食:京東肉餅。看它的起源,似乎應該是回民最早制作的,不過我吃的都是豬肉餡的。京東肉餅從分類上說,算是餡餅一種,生面而實餡。隻不過個頭比普通的餡餅要大得多。如何做到皮薄而不露餡,擀餅的時候手下一定要小心,是一件真才實料的手藝活。與此可以一比的是遼甯海城的特色牛莊餡餅,知道這個的河友恐怕不多吧。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3

如果說京東肉餅的特色在于餅大,那末牛莊餡餅的特色就在于餅厚餡多,非常符合”牛””莊(裝)”這兩個字的意思。這是一個天作之巧合,牛莊隻是海城地區一個地名。這末說,牛莊餡餅的厚度至少有兩個普通餡餅那末厚。裡面厚實實的都是餡。如果是純肉餡,那末一個壯小夥子也就隻能吃兩三個而已。北方人吃帶餡的食品,講究薄皮大餡,牛莊餡餅算是一個極緻,與近年來流行的廣式月餅,甜膩膩的簡直像沒有餅皮,可以一比。餡料方面,倒沒有甚末地方特色,都是豬牛肉和蔬菜。

要說特色餡料,遼甯另有一種餡餅,名字卻是”韭菜盒子”。它不是通常的圓餅樣式,而是一個按扁的大餃子。這個是否本地特色,可能會有争議。在大連,韭菜,雞蛋加蝦皮的韭菜盒子可以在飯店出現。在沈陽,我吃過一次低成本的韭菜盒子,餡料是韭菜加粉條。不過味道也不錯。韭菜盒子的好味道,在平底鍋中半煎半烙形成香脆的外皮也起一定作用。

(四)煎餅

我的一個天津朋友經常和我說:京油子,衛嘴子。天津人喜歡吃,也講究吃,在北方人”低水準,瓜菜代”的消費傾向中,顯得很突出。不過那是以前的事情了。天津人也吃烙餅。我有一次在天津吃早點,吃”大餅油條一副”。那是一張碗口大的普通家常風格的烙餅,一根油條。把油條夾在餅裡面,吃來也不錯,主要是攜帶方便,甚至可以邊走邊吃。如果在作餅坯的時候多放點油,用油煎熟,那就叫油餅。不免想到那個天津人的相聲,釣魚。男人說,二兒他媽,烙兩張油餅,我今兒個去釣魚。這要用天津話說出來,才夠哏啊。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4

不過天津最有特色的餅食,當屬煎餅果子。除了天津衛,誰也做不好。我認為這裡的訣竅,一是綠豆雜面和的面漿,綠豆面的比例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不好吃。天津的煎餅果子口感爽韌而外地人仿制的口感多發粘,就是因為綠豆面太少或者根本沒有放。二是天津人往面漿裡加花椒大料水,所以攤出來的煎餅,本身味道就很清香。這一點被大多數人給忽略了。一大早,在天津街頭上,你老遠就聞到那蔥香,醬香和花椒大料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吃上一口,爽口的煎餅伴着雞蛋和油條特有的香氣,真是美極了。很多人喜歡煎餅卷鍋篦兒(油炸的脆面片),吃的是那個脆勁兒。

在河北地區和山東北部,大家通常都吃烙餅。用溫水和面,軟軟的面團,擀制的時候在面坯上刷油,這樣就做成分層松軟的餅。實際上也有比較省事的做法,把麥面調成面漿,直接攤成餅。不過我們保定人不叫煎餅,而叫鹹食片,因為裡面加了鹽和蔥花。這種做法,在歐洲也是通行的,英國人叫做pan cake,味道以甜為主。法國人叫做Crepe, 味道的變化比較多。他們用來做Crepe的鍋,外觀與天津人的煎餅鍋看來一樣,也是一塊大圓鐵闆。更絕的是,他們也用一個小木推子,把面漿推勻推平,手法與中國人一樣。

與天津河北相比,山東煎餅名副其實。他們的煎餅,非常薄,水分低,可以久存不壞。清人蒲松齡曾經考證過煎餅的來曆,并作《煎餅賦》,中有”豈非自古至今,惟齊有之欤?”在他看來煎餅可以算作山東特産。實際上除沿海諸縣,山東其他地區都有各自特色的煎餅。

山東煎餅的原料多樣化。在東北的山東後代用玉米面攤煎餅。在山東北部和濟南,人們用小米面攤煎餅。魯南以及蘇北地區,人們用麥面攤煎餅。這表明了當地物産與流行食品的直接關系。濟南的糖酥煎餅,是山東煎餅中的佼佼者。

煎餅的水分低,易保存是優點,反過來說口感會很幹韌。我在山東臨沂吃過一次當地的麥面煎餅,用來卷菜。開始的時候太用力,腮幫子都酸了。過一會兒,菜汁把餅浸軟了,才好一些。1931年泰安一家煎餅鋪店老闆有鑒于此,改進了普通小米煎餅的配方,又加入白糖和果味香料,同時改進了工藝,将煎餅的水分進一步降低,使得成品極為酥脆。1956年被評為濟南名小吃糖酥煎餅。這當然已經不是普通意義的煎餅了。

網友cococal談起徐州老家的煎餅。它的風格與魯南臨沂一帶的麥面煎餅是一緻的。蘇北靠近山東的幾個地區, 語言和飲食頗受山東影響。我記得從臨沂南下,過了山東省界就是江蘇的東海縣,是中國的水晶之鄉。我在那裡吃過一次别緻的煎餅,那是一個球面式的餅铛(北方烙餅專用的平底鍋),用麥面作成的面漿澆上去就自動向下四處流淌,攤主隻需抹勻,就成一張薄薄的圓餅。然後把餅翻身,打上雞蛋,蔥花,面醬,一樣都不少,除了油條。攤主最後要把這張餅反複折疊成一個長方形,用手勺把餅壓實。這張餅的加工時間比天津的煎餅果子要長,所以面皮完全熟透,雖是白面,口感并不粘。就像吃臨沂的煎餅,裡面預先抹好了雞蛋和面醬,吃來也是香醇可口。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5

山東淄博出産一種周村燒餅。名為燒餅,我看更像是煎餅。薄薄的一張圓餅,上面挂滿了芝麻。它有甜鹹兩種口味。吃口松脆香甜,與濟南糖酥煎餅很類似,不過麥面芝麻的香氣勝過小米和果味香精,我個人以為。作為小食,周村燒餅低脂低糖低鹽,還沒有防腐劑,比英國超市裡任何的薯片小吃都高明。如果要比口味,意大利出産的一種沾滿芝麻的細面包條,Grissini,才可一比。不過那是發酵面團制作的,說白了,是把本來就疏松多孔的面包烤得幹透而形成的酥脆,相對而言容易些。要論手藝,中國人的周村燒餅要高得多。

為燕兄續貂|張七公子

各地對同名的餅做法不同,對做法相同的餅叫法不同,所以我以我所知道的情況為燕兄續貂好了。

(一)燒餅

燒餅或曰火燒,大多地方是一種東西。但是在我故鄉威縣,火燒是“牛舌頭燒餅”的特稱。牛舌頭燒餅,别的做法和一般的圓火燒相同,但面坯做好後,以擀面杖擀成長條形,若牛舌狀。特點是比一般的燒餅更薄,外皮口感更酥脆,内瓤更為軟嫩。此物我隻在家鄉見過,不知别處可有?不過杠子頭火燒我是吃過的,不過這東西現在就算是老家,也很少有人做了。

(二)春餅

燕兄所謂的中華書局這邊,可能說的是緊挨着商務印書館的中華書局的門市部。這裡現在已經沒有春餅店了。但王府井往西,南河沿大街東來順總店對面倒是有一家春餅店,名曰:春餅大王。名氣很大,味道不錯。立春時節若來,往往老闆對曰:有菜、無餅矣。春餅所卷,首推豆芽。立春時節吃春餅卷豆芽,名曰:咬春,為老北京習俗。若平日吃,可卷攤雞蛋、肘子肉等。

(三)餡餅

京東肉餅為清真所創,燕兄所言不差。清真教律森嚴,不許教民在外亂吃肉食,因非阿訇宰殺之牲畜為不潔之物。然回教多商旅,在外勞頓,往往需吃肉解乏。顧有清真廚師以牛羊肉餡卷于餅中,售予客商,以遮人耳目爾。

韭菜盒子我在故鄉吃過。我感覺是水煎包的變形。水煎包,可算餅食,亦可算扁食(餃子類食品)。個人傾向于後者。

另,家鄉曾以上文所述牛舌頭火燒加陷,名曰:宴火燒。風味獨特。

(四)煎餅

煎餅,水分低,可以久存不壞,但卻怕潮。若潮起太重,往往發黴。顧保存煎餅,可扔于窗台,卻不可放于冰箱。

附:油餅

北京所謂油餅,面用油條面,切成餅狀,後用油鍋炸制。此物在京津保一帶稱油餅,覆蓋紅糖面皮一層,則稱糖油餅。相聲所謂糖餅,或為糖油餅簡稱。糖油餅于我故鄉,引其若鍋蓋狀,故名之曰:糖蓋。

沈陽有一種小時叫做熏肉大餅|緩慢的蝸牛

當然,這個東西從根上說來自四平,雙方官司沒少打,這就不細說了。主要是這種餅似乎老兄的文中沒有提到。

沈陽的熏肉大餅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街邊小攤上賣的,三塊錢一份,用一張餅把土豆絲、豆腐皮、蔥絲、面醬和熏肉卷起來,樣子相當于墨西哥雞肉卷。這是簡易版的。

正經的要算李連貴隊的熏肉大餅,他們的餅是半烙半炸做出來的(做法和小攤差不多),外皮有些酥脆,内裡綿軟。上桌之前将餅切成兩半,拿起一半就會發現裡面是分層的,可以放入甜面醬蔥絲和熏肉等。送到嘴裡味道很好。

提到韭菜盒子,我還看到過另一種做法。就是外皮不用白面,而是用玉米面煎餅,其餘作法相同。這種韭菜盒子基本都是素餡的,韭菜的素餡一般都會放蝦皮,我第一不吃蝦皮,第二是食肉動物,所以味道如何不得而知,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力。

說起餡餅,沈陽還有一種東西我不知道是否應該将它歸做餅類,但是它跟餡餅實在很像——回頭。回頭是長條形的,外皮感覺似乎和餡餅差不多,但是要厚一些,也是煎出來的,所以外皮酥脆。餡料大家區别不大,不過基本沒見過素餡的回頭,總的來說與餡餅是表兄弟,大家口感上有微妙的差别。目前在沈陽回頭館也不是很多,而且據我所知所有的回頭館都是清真飯店,因此一般來說它被看作是清真食品之一,類似于燒賣。

補充幾點|水風

1 山東所謂的杠子頭火燒,實際上就是鍋盔。鍋盔源自關中,而山東自靖難以後,赤野千裡,在關中等地生活困苦的,往往都會逃難到山東過活。久而久之,也就把關中的很多面食做法帶到了山東。

隻不過山東的杠子頭火燒,有着自己獨特的形狀,大多數是機器壓制成型的。大體上是一個圈形,隻不過中間不是中空的,而是像窩窩頭一樣,鼓出一個尖來,而底下就是中空的。早期的時候,标準的杠子頭火燒是一個2斤重,個别店有4斤的賣。估計是考慮到長途旅行的需要。現在逐漸出現了1斤,甚至半斤一個的杆子頭。隻不過是越做越軟了。

杠子頭火燒是發面制作的。但凡烤制的餅,越幹的,越是發面的,唯一的一個例外就是陝北的泡馍。

2 燒餅的分類法太簡單了一點,以前在我們那裡,燒餅和火燒的區别,是明火烤與暗火烤的區别。也就是直接用火灼燒加熱和用火加熱爐壁,用爐壁來烤的區别。所以,火燒上面,多少有火燒灼的痕迹,而燒餅就沒有。但是随着電爐的普及,以及小煤爐的消失,這兩者的區别也是越來越小。

對了,現在的明爐火燒據說已經到了5元一個的天價,燒得這裡胡那裡爛的,還要排好長的隊。

3 春餅,實際上是蒸餅。你舉的北京用來包烤鴨的所謂荷葉餅,就是蒸出來的,所以才能夠薄若紙,透若紗。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某些地方娶親用的喜餅,也是蒸的,雖然厚薄差異巨大,但也算是春餅的一類。

4 除了烤、蒸之外,另外一個做餅的法子是用鏊(音奧)子烙。經典的山東千層餅,就是應該烙出來的,但是現在有了雙面的電鏊子,做起來要方便許多。所謂烙,是不加油的。這樣做出來的,最典型的是煎餅和徐州的餅,(當然,這種餅在山東中部的,更流行一些)。當然,現在用平地煎鍋,也是越來越多了,樓主總結的後面的幾種,都可以歸到這一大類裡面。

談談南方美食(北省餅食小記)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