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音
三台縣方言屬現代漢語普通話的基礎方言——北方語系中四川方言區的分支 ,基本 詞彙和語法與普通話大同小異 ,語音差異稍大。
一、聲 調
調類。 一般分陰平、 陽平、上聲、 去聲等 4 個調類 ,古人聲字都歸入陽平。 塔山 區、 富順區和石安區的高堰、金鼓等鄉至今仍保留着入聲 ,為 5 個調類。 調值。三台與普通話調值比較如圖示:
二、聲母
三、韻母
四、三台方言音聲、韻與普通話對照表
還保留着入聲聲調的地區,常把有些帶 è韻母的音節發音為 ei韻母的音節。如: “遮”讀作“zei 1”,“扯”讀作“cei 3”,“奢賒”讀“sei 1”,“蛇”讀“sei 2”,“社”讀“sei4 ”,“舍”讀 “sei 3”。 城區、南路、 西路和南路的部分人,對 h、f 兩個聲母同 u 帶頭的韻母相拼的音 節,常相混淆。如下表:
西 平 全 區和 古 井 的進 都、 萬安等鄉 的口音 沒有“u”音, 凡帶“u”的音 節都讀 作“i” (衣) 音。 把“魚”讀作“vi 2” (移); 把“安居 區”讀作“安基欺”; 把“許玉娟”讀作“洗意 堅”; 把“選舉”讀作“顯己”; 把“全軍”讀作“錢金”。 進 都鄉 的少數人 有把“u”讀作“u” 的。 如把“女”nu 讀作“n u”; 把“須”xu1 讀作“xu 1”。 全縣農村多把“去”q u 4讀作“qie 4” (切 4 )。
安居 區、 新生 區的部分鄉 的口音裡常有 g ua 3 (寡) 音,表示“過”或“了”的意思。 如:“吃過了”說成“吃 g ua3 (寡)”,“走 了”說成“走 g ua3 (寡)”,“打了”說成“打 g ua 3(寡)。
向陽區靠射洪的鄉 ,口音裡 沒有“er”音,把 er 都發音為“e 〔o〕”。 如:“兒子 (er 2 zi)”讀作“e2 zi”;“二十 (er 2 si 2) 讀作“e 2 si 2”;“而且” (er2 qie 3 ) 讀作“e 2 qi3”。
第二節 詞彙 句法
基本詞 彙 ,如天、 地、 人、 男、 女、 豬、 看、 走、 打、 非 常等 ,與普通話基本一 緻。 但也有許多具有地方特點的詞彙。
一、 名 詞
詞尾常帶“子”。 如: 羊子、 蠶子、 梨子、 樹子、 杏子、 桃子、 房子等。 詞素重疊 (有的帶“兒”)。 如: 㮟㮟(ká) ——角落。 腳腳 (juo) ——沉渣。 拷拷 (káo 2) ——玉米糊糊。 抽抽—抽 屜。 嘎嘎 (gá 3 ) — —豬肉。 拐拐 (g uái 3 ) ——泛 指鳥。 皺皺 (zo ng 4 ) ——皺紋。 洞洞兒——小洞 兒。 架架——背心。 蟲蟲兒——蟲。 塌塌 ——地方。 根根兒——根。 棒棒兒——小棒。 坑坑兒——坑。 包包兒——衣褲口袋 等。
有地方特點的稱呼。 如: 丁丁邦兒 (蜻蜓)、 瓜娃子 (傻子)、 蠶妞妞 (蠶蛹)、 摸 哥兒 (扒 手)、 偷油 婆 (蟑螂)、 操妹兒 (時髦女子)、 拐乖陽 (杜鵑鳥)、 蜞螞子 (青 蛙)、 竈雞子 (蟋 蟀)、 腰 杆 (腰)、 倒拐 子 (胳臂 肘)、 砣子 (to 2 zi) (拳頭)、 二天 (指以後)、 抄手兒 (馄饨) 等。
二、 動 詞
讀音與普通話相同 ,但意義不相同的動詞,見下表:
讀音、用字不同,意義相同的動詞 (有的音還沒有現成的漢字),如下表:
三、形容詞
還有些形容詞前或後帶上附加成份,顯得非常生動,形象,很富于表現力。 如: 邦 緊、 抿 ( m in1 ) 甜、 稀溜耙、 白卡卡、 邦老、 滂臭、 稀耙 爛、 溜尖、 澆或焦耙 濕、 焦 千、 溜 耙 、 賊呵呵、 焦鹹、 冰浸 (qin4)、 懑秋秋、 稀髒、 蒙 ( m o ng 1 ) 細、 稀亂、 黢 黑、 蔫梭梭、 怄粗粗等。
四、 量 詞
物量詞。 根: 一 根蛇、 兩根樹子、 三根蠶子、 幾根領帶 ,普 通話多用“條、 棵、 株”。 匹: 一匹山、 三匹瓦、 五匹磚 ,普通話多用“座、 片、 塊”。 摞: 一摞票子、 一摞 紙。 普通話用“沓、 疊”。
動量詞。 道: 上幾道菜、 看幾道書,表示遍、 次。 下 (ha4 ) 表示次、 回 ,如“打 他幾下”、“下下都是我倒黴”。
五、 代 詞 人稱代詞的特殊用法。 如: 别個、 恩 (en2 ) 拉、 恩 (en4 ) nia 1 ,表示别人、 某 人。
指示代詞有: 這陣子、 那會 (her) 等說法。
疑問代詞不同說法有: 哪個、 啥子、 啷個、 咋個等。
六、 句法特點
動詞加“得有”加賓語句法。 如: 你帶得有火柴嗎? 我揣得有錢。
詢問句中用“得不”或“得不得”,答“得”或“不得”句法,相當于“能不能”、“會不會” 的意思。 如: 我來得不? 你來得; 這飯還吃得不? 還吃得; 衣服我穿得不,你穿不得; 他得不得來? 不得來;他得不得受處分? 可能不得。
動詞加“得來”或“不來”加賓語的句法,表示“會”或“不會”。如:他做得來花;我擺 不來架子;你釣得來魚嗎;他吃不來煙等。
動詞後加“倒”表示“着、 了、到”等意思。如: 他埋倒腦殼看書; 他說倒說倒就走 了;我聽倒聽倒就睡着了;把牛吆去拴倒了等。
動詞後加“起、得起、起在、倒起”表示“着、 上、能…成、持續着”等意思。如:睜 起眼睛說瞎話;把門關起;材料今天寫得起不? 他現在耍起在;你先走倒起等。
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帶上“很了”、“慘了”或“嶄了”作程度補語。表示程度。如:怄 很了要得病;他把别個整慘了;這幾天他耍嶄了。
西北路一些鄉常在句末帶 上“講”,表示說、 說了和疑問、驚奇、惋惜的意思。如: 他吃了講;他病好了講;他去過了講;他看過了講;他就死了講;他不去了講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