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雲:“谷雨三朝看牡丹”,即谷雨後三天就可看盛放的牡丹花了。但此中牡丹一般指中原牡丹栽培群,伴随全球氣溫上升,洛陽和菏澤的牡丹盛花期已經比谷雨這個節氣早了,而江南地區的花期更早,比中原地區花期一般會提前2-3周,即清明前後牡丹在開花。但有一種牡丹的問世,讓江南人“谷雨三朝看牡丹”成為了可能,這便是伊藤牡丹。伊藤牡丹花期較晚,幾乎與芍藥花期同期,或介于牡丹和芍藥花期之間。花期多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單花期可達7天左右,整體花期可持續近1個月,這一特性正好可以彌補普通牡丹花期較早和花期較短的不足。
植物小檔案
中文名:伊藤雜種(俗稱,伊藤牡丹)
學名:Paeonia intersectional hybrid (itoh hybrid)
科屬:芍藥科芍藥屬
花期:4-5月
提到伊藤牡丹,不能不提日本育種家伊藤東一。1945年前後,他以白花的芍藥品種‘花香殿’(P. lactiflora‘Kakoden’)作母本,與滇系牡丹亞組間雜種(Paeonia subintersectional hybrid) ‘金晃’(‘Alice Harding’)作父本雜交,雜交了2000多朵花終于首次獲得了為數不多的幾粒種子。這幾粒寶貴的種子曆經十年左右在1954年才第一次開花。遺憾的是,伊藤東一先生在臨終前卻未能看到他們開花。在植物學上,牡丹與芍藥也一度被認為雖為同屬,但為不同組系植物,親緣關系相對較遠,且兩者花期又相差近1個月,因此組間雜交一直認為是天方夜譚,但伊藤東一成功了。他的成功打破了芍藥屬植物組間育種的空白,引起了國際園藝花卉界的轟動。後人為紀念他的這一成就,将凡是利用中國芍藥品種群的芍藥做母本,滇系亞組間雜種牡丹做父本雜交成功而培育的品種統稱為“伊藤雜種”(Itoh hybrids),俗稱“伊藤牡丹”。
此外,這類芍藥屬組間雜種還有“牡丹芍藥組間雜種”、“芍藥牡丹”、“草本牡丹”、“伊藤雜種牡丹”、“伊藤芍藥”、“伊藤雜種芍藥”、“牡丹芍藥”等稱謂。它是繼傳統栽培牡丹品種群、牡丹亞組間雜種品種群、中國芍藥品種群、雜種芍藥品種群之後又一類頗具特色和發展前景的芍藥屬品種群,兼具牡丹和芍藥的特性。
單看花朵您能分辨出究竟是牡丹還是芍藥嗎?
此後,人們吸取伊藤先生的經驗,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組合雜交嘗試,現已有200多個伊藤牡丹品種問世,運用到園藝生産中的約50多個。伊藤牡丹因其屬于遠緣雜種,雜交優勢明顯,因而無論是長勢,還是抗性和适應性均明顯優于普通牡丹與芍藥。在較寒冷、幹旱或濕熱的地方都能生長,且全年幾乎沒有病蟲害,适栽範圍更廣。
上海植物園目前共引進14個伊藤牡丹品種,表現良好,大多數品種的花像牡丹,具有類似牡丹的花色和花形,并多有香味,個别品種花像芍藥。其芽、莖、葉有的像牡丹,有的像芍藥,有的像二者中間型。根也為牡丹芍藥的中間型。尤其是‘草原魅力’和‘希拉裡’花色會随着開花過程不斷變化,可呈現一花多色的景緻,還有秋季二次開花現象。讓我們一起來看望這些難得的“混血寶寶”們吧~
“草原魅力”始花
“草原魅力”開着開着就會開啟變臉技能,是不是很神奇呢?
“希拉裡”,花苞頂端比牡丹和芍藥尖
“希拉裡”在陰生環境下時花型更像芍藥
“希拉裡”在光照充足時花型更像牡丹,且開花過程變色明顯
伊藤牡丹因現階段雜交親本相對單一,花色和花型都少于牡丹和芍藥。花色以黃色為主,亦有粉色、紅色、紫色、複色等。花心多有放射狀的紫、紅、紫紅和黑色耀斑。花型多以單瓣型、荷花型和薔薇型為主。
“草原魅力”
“淡紫早晨”
“粉紅熱情”
“輝煌”
“科拉·路易斯”
“檸檬夢”
“索太陽’
清明到谷雨,本是牡丹季,但突如其來的疫情擋住了我們賞花的腳步,緻使錯過了心愛的牡丹,但短暫的錯過不要緊,年複一年,花兒年年都會開。當下疫情依然嚴峻,希望如此難得而珍貴的伊藤牡丹能為大家帶來些許安慰。再堅持下,要相信一定會越來越好的,還有更多的花兒在等着我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