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司鼓樂隊開場曲

司鼓樂隊開場曲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8:45:56
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介紹晉劇一級鼓師賈炳正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1

愛好晉劇的戲迷朋友,都熟悉晉劇舞台上的名家高手,但很少有觀衆關心和熟悉舞台上的樂隊師傅。演員還沒出場,以鼓師、琴師為主的文武場面早已正襟危坐,打頭通、殺二通,預示就要開戲了。演員下場了,樂隊還得吹奏閉幕曲,才能将一場演出劃上一個漂亮的句号,所以民間早有“一台鑼鼓半台戲”的說法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2

好的伴奏,使演員演唱節奏感強,能扣人心弦,人物情緒能恰到好處;好的演唱家,能緊緊抓住樂隊,調動鼓師、琴師以及整個樂隊的情緒,使整個伴奏明亮舒展,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沒有演員演唱的鼓樂、吹腔也有,但舞台上樂隊首先是為演員演故事服務的。在傳統戲曲中,樂隊中最大的“官”是司鼓,即鼓闆師傅,他就是戲曲的總指揮。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3

樂隊和演員之間有“約定俗成”的默契,各有其程式。比如演員左手掌橫過,右手一個指頭頂着,就是要鼓師起倒闆;演員伸一個指頭是要求起介闆;二個指頭是起二性;三個指頭是吹牌三眼腔;四個指頭是起四股頭;五個指頭是打五錘子,比劃六是起流水;七是打七錘子;演員一拍腦袋是要樂隊起帽子頭;輕輕搖腦袋是起捶頭子......有一次演出,演員出場,頭上有一隻蒼蠅搗亂,演員不介意,輕輕搖了搖頭,打鼓師傅,心領神會,打起了“捶頭子”。還是演員有舞台經驗,在這緊急情況下,順着劇情扭轉了這難堪的局面。當然,這個笑話并不是發生在賈炳正先生的身上。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4

國家一級鼓師賈炳正先生,是晉劇舞台上著名的鼓師。賈炳正乳名明明,1932年出生在太原。他的太爺、爺爺都是晉劇愛好者。當年家境不錯,一些老藝人窮愁潦倒,揭不開鍋了,或有災難時,太爺、爺爺就幫助他們渡饑荒。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5

後來賈師傅的父親賈子節,在新民戲院入了股,成為梨園界的合夥人。這樣賈炳正看戲的機會比同齡夥伴多得多。台上演戲,他在台下用糖葫蘆棒棒跟着戲的節奏打擊,從學校逃出來,就鑽進了戲園子。晉劇擊樂對他的吸引力超過了枯燥的書本知識。開始,大人們還是希望他多念幾年書,後來看他心思不在念書上,也就同意他入科學打闆了。于是賈炳正 15 歲就在複興舞台入科,學習司鼓了。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6

司鼓是樂隊的當家人。沒有過硬的藝術基礎,就當不好指揮,别的樂師也不會服你。當時的申天福、馮萬福、白晉山等都是賈炳正的先輩,但影響最深的還是王德勝、趙廷傑。王德勝小名寶兒師傅,他會打的戲很多,晉劇界很有威信。但是先生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自己必須肯吃苦,學人之長,補己之短,知難而進,兼收并蓄,才能跟上日益前進的時代步伐。在樂隊中站到總指揮的位置也不是輕而易舉能做到的。

司鼓樂隊開場曲(司鼓是戲曲樂隊的指揮)7

當時賈炳正年齡不大,但他卻為丁果仙、郭蘭英、鄭雅樓、花豔君等名家伴奏過。他工作時間最長的是平遙群衆劇團,即後來的晉中專署晉劇團。為程玉英、王樹仁、胡逢恩、田秀英、程玲仙、闫翠鳳、馬月琴等伴奏,都是當年的藝術骨幹。後來賈炳正和青年須生董玉琴結為夫妻,更把劇團當成家一樣,深深愛着這個集體,和演員一起上山、下鄉、赴東北,演員的節目獲得榮譽,得到觀衆贊賞,都有賈師傅的一份貢獻。1957年全省戲劇會演,程玉英主演的《火焰駒》獲獎,賈炳正首次獲省級鼓闆獎。1959 年晉中晉劇團演出的《朝陽烈火》獲獎,同時也獲音樂、唱腔設計獎。

戲曲是綜合性藝術,一個戲的成功,凝聚着劇作家、導演、舞美、音樂、燈光各部門的心血。鼓師、琴師能幫助演員美化、修飾他們的聲腔,就連演員各自的唱腔特色,也有一半是和樂隊共同研究創作的70 年代後期賈炳正編著了一本《晉劇打擊樂》,很受讀者歡迎,很快被一搶而光。1976年,晉中藝校恢複後,賈炳正擔任副校長。76 屆學生畢業組建晉中青年團,賈炳正出任團長兼書記,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沒有放棄對打擊樂的研究,在他 75 歲的時候,編著了《晉劇傳統鑼鼓通譜》,于 2005 年 11 月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上中、下三卷

上編:擊樂與語氣動作。基礎擊樂、程式專用擊樂、純擊樂、譜例223個。

中編:擊樂與唱腔弦樂,譜例 915個。

下編:擊樂與吹牌、吹腔,譜例 120多個。

尤其是頻于失傳的吹腔、曲牌及唱腔擊樂 90 餘首,也收集到書裡。

該書還被定為戲劇演奏員、尤其是晉劇擊樂工作者不可缺的常備工具書;稱該書填補了晉劇打擊樂譜例的空白,并定為國家重點圖書。這當然也是山西戲劇界一件大事。這本書是賈師傅集幾十年的實際經驗總結和他潛心收集的晉劇資料彙編,今後此書将會更顯示出它燦爛的價值。

賈炳正先生著的《晉劇傳統鑼鼓通譜》書稿由我省人民藝術家寒聲審閱,寒老為書寫了序;晉劇表演藝術家程玉英為書寫了“跋”。中國文聯主席周巍峙為書寫了書名;戲劇家趙尋為書題詞。有位晉劇愛好者王緻長先生,不僅愛好,而且識譜,字也漂亮,他花 38 個多月的時間.為賈師傅精心抄寫 80餘萬字,正如寒聲同志講的:“一個好漢三個幫”。

賈炳正先生的敬業精神,深得妻子董玉琴的理解和支持。她是平遙人.專工須生,她在《殺廟》中扮演韓琪,《算糧》中扮演薛平貴,很有丁派韻味。她退休後,有兩次機會住 130平米的大房子,但為了丈夫的書,他們放棄了。她說:“房子再大,也是躺下2米,坐起來3尺,等咱見了馬克思也是留給子女的财産,而'書’是留給社會的财富,是為晉劇事業添磚加瓦,為晉劇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一份貢獻,無怨無悔。”

賈炳正先生早在 1961 年收了 6 名徒弟。1995 年又收了 10 名徒弟。2005 年 10 月 26 日,是賈炳正先生與所收 20 位徒弟的 10 年聚會。賈師傅的徒弟都是目前晉劇舞台上的擊樂骨幹,賈炳正先生給他們提寫的“藝須德輔,功自苦追”八個字,希望他們有道德,有追求,肯吃苦,藝術才能成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