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望,是很難有止境的。最初的目标達成後,會迅速生成下一個目标。權力的欲望,有時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盡管“金錢”本身就是一種權力。
《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九》:王經少貧苦,仕至二千石,母語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乎。”經不能用。為尚書,助魏,不忠于晉,被收。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母都無戚容,語之曰:“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吾邪?”
王經年輕時家裡貧窮,做官做到俸祿二千石(dàn)(時),母親對他說:“你原本是寒門子弟,官已經做到二千石,到這個地步可以停住了。”王經沒有聽從勸告。(後)官至尚書,盡心竭力輔佐魏(曹髦),不歸附晉(司馬昭),(事敗後)被逮捕。(抓走前)哭着向母親辭别說:“沒有聽從母親的告誡,才有今天(的結果)。”(他)母親完全沒有悲傷的表情,對他說:“做兒子要孝順,做臣子要忠誠。(你)有孝有忠,哪裡辜負了我呢?”
各種版本均認為王經為農民——“農”是職業,“民”是社會身份。這裡有三個誤區:一、“九品中正制”的社會背景下,純粹的農民,基本上沒有進階的可能;二、《世語》所謂“寒家子”即是“寒門”,是破落的世族,與其從事的職業沒有關系;三、《三國志》有“始經為郡守,經母謂經曰:`汝田家子,今仕至二千石……'”“田家子”就是農民?地主,甚至大地主,出身世家豪門的“隐居”者,也有親自下地務農的。如果把“田家子”直接解為“農民”,那諸葛亮“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也是農民了。諸葛亮是農民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