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

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5 08:55:21

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村莊遍布田野、山區,見慣了各種各樣的鳥兒,有的鳥常住家裡,有的鳥兒雖然不住家裡,但不時會飛入庭院,或在房屋頂上人們長期與這些鳥兒相處,對一些鳥兒産生了好感和厭惡,并人為地賦予了這些鳥兒的一些民俗内涵于是,農村就有了“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的俗語,也有“家進兩鳥,無禍也有災”之說,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俗語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1

兩隻喜鵲搭窩好不好

村莊遍布田野、山區,見慣了各種各樣的鳥兒,有的鳥常住家裡,有的鳥兒雖然不住家裡,但不時會飛入庭院,或在房屋頂上。人們長期與這些鳥兒相處,對一些鳥兒産生了好感和厭惡,并人為地賦予了這些鳥兒的一些民俗内涵。于是,農村就有了“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的俗語,也有“家進兩鳥,無禍也有災”之說。

對于“家進兩鳥,無禍也有災”這句俗語,網絡上寫的文章比較多,這句中的“兩鳥”人們也比較熟悉,指烏鴉和夜貓子(貓頭鷹),本文在下面隻簡略介紹了,重點說說“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之中的“兩鳥”。

1、“兩鳥”中為什麼沒有喜鵲?

過去農家人認為會給家裡帶來喜和财的兩種鳥是什麼鳥呢?

說到農家能夠有喜添财的鳥,現在的人自然要想到燕子和喜鵲這兩種鳥兒。

民間有“燕子不落無福之地”,或者說“燕子不進愁門”、“燕子不進苦寒門”,大多人認為燕子是“福鳥”,因而,不管是富貴之家,還是尋常百姓之家,對燕子入住家裡,非常喜歡。

民間普遍說法:“喜鵲叫喜”。認為喜鵲在房屋的周圍叫,或者在房頂上叫,或者在房屋的上空叫,家裡都會有有好事上門。到底是什麼樣的好事上門,民間說法不太一緻,多數人認為是家裡要來貴客。舊時,我國民間傳統認為,家裡來客也是喜事。這主要看主人是否好客和家庭條件,如果主人不好客,未必就是喜事;如果家裡條件不好,無法招待客人,也未必是喜事,對于有些人來說是愁事。

事實上,老話中說的“兩鳥”,是“家鳥”,即住在家裡的鳥。喜鵲不在農家住,不是“家鳥”,自然也不在“兩鳥”之列。能夠在家裡築窩長久住下去的隻有兩種鳥,一是燕子, 二是麻雀。燕子是候鳥,冬天不會在家裡住,要飛到熱帶去過冬,隻有麻雀一年四季都住在家中。在人們的印象中,燕子有嫌貧愛富之嫌,不一定家家戶戶都有。

過去,每到春天,燕子飛回來的時候,有的人看到别人家住進了燕子,而自己家裡沒燕子進來,心裡總感覺到不舒服。一些人家,為了讓燕子住到自己家裡,能想的辦法都想了,比如,把家裡的衛生打掃好,在堂屋内或門口上面的檩條上塗抹泥巴,或者在檩條上釘一些能讓燕子築巢的竹片,如此等等。這些措施一般來說還是很有作用的,大多數情況下,燕子還是能遂人心願的。但是,有些人家,随便想什麼辦法,燕子就是不入他們家的門,如此也就無可奈何了,隻能感歎自己家裡沒福氣。

麻雀就不同,隻要有吃的地方,有能夠藏身的地方,對農村人家沒有貧富貴賤之分。

從舊時的民俗方面來說,燕子和麻雀的民俗寓意,對燕子來說,大家比較熟悉,我在前面的文章也多次講到,本文也就不再重複。這裡重點講講麻雀的民俗含義,對這種鳥兒,很多人既熟悉而又陌生,對它是好還是壞,在過去農村人之中有一種矛盾的心态。

2、麻雀曾經有過一段慘痛的曆史

舊時,農村對麻雀褒貶不一,主要原因是在那些糧食匮乏的年代,麻雀與人争食。當地裡的糧食成熟的時候,一群一群的麻雀就在地裡啄食麥穗、稻穗等,就是把糧食收割回家,在晾曬時,也會飛來一大群的麻雀偷食。如果把糧倉門打開,隻要人離開一會兒,麻雀就會飛進倉裡。

也就因為如此,曾經有一段時間,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麻雀被人為地列為“四害”,即蒼蠅、蚊子、老鼠、麻雀四種動物。滅“四害”既是個體家庭衛生、也是村鎮、街道的環境衛生要求,也是保護口糧的要求。

那時,農村民衆為了保住口裡的糧食,把麻雀趕盡殺絕,日夜在屋檐、四野裡、樹下等,凡是有麻雀的地方,敲鑼打鼓,吆喝呼喊,其目的就是打疲勞戰,讓麻雀不得歇息,最後在不停的飛翔之中勞累而死,或者驚恐而亡。可麻雀有極強的生命力,繁殖能力也特别強,這種原始的方法,雖然讓它們有一些損失,但田野、房屋、樹林的麻雀,越趕越多,讓民衆非常失望。

到了後來,農村糧食充足了,人們認識到,麻雀在偷食糧食的同時,也捕食大量的害蟲,利多弊少,一些首先提倡把麻雀列入“四害”的人,也已覺察到麻雀是被“冤枉”的。再說,農村民衆也不在乎麻雀吃掉那幾顆糧食。于是,把麻雀移出了“四害”的名單,用臭蟲代之。再到後來,由于農村生活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家已經沒有臭蟲了,臭蟲也被移出“四害”名單。取代臭蟲的是蟑螂,蟑螂之害,現在依舊,名副其實。最終的結果,“四害”名單就固定為蒼蠅、蚊子、老鼠、蟑螂。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這份“四害”名單一直沿用至今。

3、為什麼“兩鳥”之中農家選擇了麻雀?

記得小時候,村裡哪家建了新房子,剛把房頂上的瓦蓋好,或者剛把樹皮(南方山區建房,沒錢買瓦就用杉樹皮蓋房頂)蓋好,房屋裡進來了麻雀,家裡的主人非常高興,認為家裡的新房子,既會添喜又會添财,财喜一起進來。盡管那時,村裡人家裡糧食不多,都勒緊褲帶度日,但是,房屋的主人還是很大方地撒一兩把稻谷喂麻雀,以表示對它們的歡迎。

過去,農村建房,人們最期盼的就是家裡能夠“發财”和“發人”,即人财兩旺。在農村,别看平時人們對麻雀沒有太多的好感,但是,人們認為麻雀有兩大特點,會給新房子帶來兩大吉兆:

一是麻雀繁殖能力強。麻雀在房頂上築巢,證明新房子建在了一塊風水寶地上。麻雀會繁殖很多後代,這也就預示着這種新房子會子孫發達。

二是麻雀與家裡養的狗一樣,可帶來财富。我們平時聽民俗語說得最多的是“狗來富”,還有“狗不嫌家貧”,其實人們對麻雀的看法,與對狗的看法是一樣的。人們認為,麻雀進屋能給家裡帶來财富,同時,麻雀也不會嫌貧愛富。

我國農村,流傳遠古時候稻種的來源的故事,狗和麻雀都是為人類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動物,都給人類帶來了稻種,才使得人們不再受饑餓,得以繁衍生息。

在民間,很多地方流傳狗用尾巴偷稻種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因漲洪水,把稻田全部沖毀,連一顆種子也不剩下。村裡的一隻狗,渡過大河,到蕃國的稻田裡打滾,讓渾身的毛粘滿稻谷。可在狗回來渡河的時候,一下到河裡,身體的稻谷就掉到水裡,于是,這隻狗就用力把尾巴伸出水面。當狗渡過大河時,隻有尾巴上還剩七粒稻谷。人們就靠這七粒稻谷作種子,才使人類又可以種水稻,有了飯吃。直到現在,長江流域的一些農村,在家裡開始時,開鍋舀第一勺飯,必須要給家裡的狗吃。這種風俗的說法,是人類為了感恩狗帶來的谷種,才使人類有飯吃。

同樣,在長江流域的一些農村,人們認為稻谷種子,是麻雀在遠古的時候用嘴銜來的。這個故事比狗尾巴帶稻種的故事要古老得多,也要原始得多。

一些民俗專家認為,這與遠古時期長江流域的鳥圖騰崇拜有關。我國晚期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就是遠古先人鳥圖騰崇拜的物證。從現實的民俗文化之中,浙江一些農村,比如餘姚地區的農村還有“麻雀飯”風俗。農曆二月十九日早晨,村民來到田野做飯,在進行完祭祀鳥神程序後,并開鍋舀飯,把舀出來的飯撒在田野上,引衆鳥前來争食。鳥來吃食的時候,不能驅趕和恐吓鳥群。

長江流域很多農村都有“糊雀口”的風俗,大都在農曆二月至三月之間,不同地方,“糊雀口”的時間不太一樣。比如,湖南的湘中湘南地區,每年的二月初一,就要“糊雀口”的習俗。在二月初一的前一天晚上,把米磨成粉,做成糍粑,先由家裡人作早餐吃,剩餘放在小竹子的梢頭上,插 在田塍上和菜園裡,讓鳥兒來吃,稱為“糊鳥口”。這裡的鳥當然不單指麻雀,也包括其他的一些鳥,但在所有的鳥類中,主要是麻雀與人争食,其他的鳥相對來說與人争食的欲望沒有麻雀那麼強烈。

處于在水稻産區的山區還有一種有趣的風俗。每年秋收,在收割水稻時,當家裡水稻收割得隻剩下最後一丘(塊)田的時候,一般來說,要留下幾蔸到十多蔸稻谷不能收,特意留在那裡,給鳥雀吃,稱為“留雀食”。

《本草綱目》載:“老而斑者為麻雀,小而黃口者為黃雀。栖宿檐瓦之間,馴近階除之際,如賓客然。麻雀故曰瓦雀、賓雀,又謂之嘉賓也……”

由此看來,麻雀這種與農家相伴而居的小鳥,在一年之中與農家相處時間是最長的鳥,古人還把它們視為“嘉賓”,即尊貴的客人。可見麻雀在古代人心中的位置,不比人們認為是吉祥鳥的燕子、喜鵲地位低。

4、“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之說有沒有道理?

農村老話“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另外,還有“家進兩鳥,無禍也有災”,這兩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鳥兒本身與一個家庭的喜和财、禍和災沒有任何聯系,這兩種說法,隻是過去人們出于一種心理作用而已。

人是有感情,人們對每天與自己住在一起的“依人小鳥”燕子和麻雀,而且相對來說又是比較漂亮兩種“家鳥”,從感情上來說,肯定要深厚一些。對農家來說,與人們有感情的鳥自然就是“吉祥”之鳥;而烏鴉和夜貓子兩種鳥,相對來說,它們的模樣要醜陋一些,其叫聲比較凄厲,也讓人讨厭,從心理上感到害怕,并聯想到一些不好的東西。

再說,烏鴉除了啄家裡的小雞、小鴨外,很少飛入農家院落;而夜貓子一般在黑夜裡活動,喜歡捕捉老鼠,夜裡經常在房屋頂上活動,隻是人們難以發現而已,人們也就認為它們遠離民居,這隻不過是一種錯覺,覺得它離民居很遠。在農村人的心目中,這兩種鳥離人們的距離比較遠,也就沒有什麼感情而言。因此,過去的人們也就不喜歡烏鴉和夜貓子,就認為它們是不吉祥的鳥,并被人為地賦予了一定的迷信色彩。

總之,“家有兩鳥,無喜也添财”這句話,既是古老鳥圖騰崇拜習俗的遺存,也說明過去農村人對這兩種鳥兒的愛護,同時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至于所謂的“無喜也添财”,就不足為信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