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手機打車越貴越好嗎

手機打車越貴越好嗎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03 06:47:30

手機打車越貴越好嗎(手機越貴打車越貴)1

昨天,複旦大學教授孫金雲的一項調研成了網上熱議的話題:最近,他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件打車”的調研。該團隊在國内五個城市,花50000元,收集了常規場景下的800多份樣本,得出一份打車報告。

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如果不是蘋果手機,則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

我們也作了一次測試。

報告顯示: 手機越貴打車費就越高

臨近下班,先打開App叫個車回家。這是不少都市職場員工的日常生活方式。最近,複旦大學教授孫金雲帶領團隊做了一項“手機打車軟件打車”的調研。這支團隊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慶打車800多次,花費50000元換回了一份打車報告。

手機打車越貴越好嗎(手機越貴打車越貴)2

據這份報告顯示,蘋果機主更容易被專車、優享這類更貴車型接單,這個比例是安卓手機的3倍。報告中把這一現象稱為“蘋果稅”。

“蘋果稅”還體現在蘋果用戶比非蘋果用戶享受到的打車優惠更少。數據統計發現,蘋果手機用戶平均隻能獲得2.07元的優惠,而非蘋果用戶平均可以獲得4.12元的優惠。這一差異十分顯著。假如叫車的不是蘋果手機,安卓手機照樣會被進一步細分為三六九等,手機越貴,越容易被更貴車型接單。

這份調研還發現,實際車費比預估費要高,而這樣的情況占比高達80%。

有網約車司機也表示,實際車費肯定比預估價高;因為沒有各種打車補貼和優惠,蘋果手機的價格會貴一點;現在打車也确實更難。

對于打車的問題,孫金雲教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在使用打車軟件時,或者說是所有大數據支持的軟件,都不要在同一個平台“紮根”(一直用這個App)。

因為用同一個平台時間長了,并不會得到更多的優惠,反而會被當做熟客“宰”。所以我們點外賣、叫車、網購都應該在多個平台間“周旋”,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優惠。

實測15次 預估價基本一緻 相差在1元左右

昨天下午,我們找了兩部價格差距較大的安卓手機,對打車軟件叫車進行一番測試。便宜的一部是紅米3手機,官網價格為699元;貴的一部是華為P30 pro,網上售價4988元。同樣在不用會員登錄的情況下,在同一打車App上一鍵叫車。

下午3點左右開始,我們測試了從杭州日報報業大廈,分别到杭州火車東站、蕭山國際機場、和平廣場、杭州市民中心、杭州動物園和濱江寶龍城等15個地方的預估價格。

結果顯示,在同一時間(誤差在一兩秒内)用不同價位的手機網上叫車,有4次是華為手機上顯示的預估價格更高,1次是紅米手機上顯示的預估價格更高,還有10次完全一緻。

華為手機顯示預估價格高的是火車東站、蕭山機場和阿裡巴巴西溪園區,特惠一口價分别是17.27元、68.62元和42.33元。相對應的,紅米手機上顯示的預估價分别為16.27元、67.62元和39.70元。其中,到阿裡巴巴西溪園區的價格差距最大,達到2.63元,其餘兩個目的地差價均為1元,到和平廣場的特惠一口價基本一緻,但下面的“多彩約車”“逸乘出行”“小牛快跑”和“及時用車”等平台顯示的預估價格,華為都要比紅米手機上顯示的貴1元。唯一一個紅米手機顯示更貴的是到餘杭大劇院,特惠一口價50.40元,華為手機上顯示的是49.63元,相差0.77元。

我們還測試了到宋城、四季青、西溪銀泰城、市民中心、嘉裡中心等10個目的地,兩部手機上顯示的車價完全一緻。

實際車費高于預估價 “熟人”打車比“新人”貴

在孫金雲教授做的調研中,還發現實際車費與預估價總有差距。這個差距大多是實際車費比預估價要高,而這樣的情況占比高達80%。

通過對比2017—2020年中三個年度前後的數據,複旦大學調研團隊發現:乘客等候的時間明顯變長,相比2017年,2020年竟然翻了一倍。而打車的費用,相比三年前,上漲近14%。調研團隊認為,“熟人”打車比“新人”貴;打車人越多,打車費越貴;此外,人多排隊時,加價即可插隊。

這一說法得到了不少網友的印證。在微博熱搜裡,有網友提到:“打車比較頻繁的話,車費也會越來越高(不過沒有超出出租車的打表計費)。我很久沒有用打車App,有次上班來不及就打車,車費才13塊多,後來連着打了好幾天車,車費就慢慢變成15塊多、18塊多,最高到了20多塊(同樣的路線,沒有堵車,沒有繞路,沒有用任何優惠、折扣,不是惡劣天氣)。”

還有網友說到自己的測試:“大學時候就發現了,我們寝室三個安卓,一個蘋果,同時打車,蘋果貴多了。”

今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對在上海提供服務的AA出行、斑馬快跑等10家網約車平台進行暗訪後發現,消費者果真被多收錢了:在110次模拟乘坐中,有57次被多算路程、40次被多算時間。據上海市消保委統計,去年全市共受理網約車類投訴586件,其中1/4涉及計費糾紛。

人大代表建議立法 規制數據濫用、大數據“殺熟”

事實上,這并不是網約車利用大數據區别對待用戶第一次遭到社會質疑了。早在2018年,就有不少網友曬圖表示自己被大數據“殺熟”,其中大多數矛頭指向網約車、旅遊平台等。有網友發現,滴滴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在同一起點與終點的情況下,老用戶打車的費用比新用戶貴多了。而且,蘋果手機用戶打車的費用,往往比安卓手機用戶要高。

當時,滴滴出行總裁柳青也在微博上做了回應。她表示,滴滴出行不存在大數據“殺熟”的行為。在起點與終點都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用戶打車的費用不一樣是正常的。打車的費用,由路程、每公裡的單價、行車速度,以及是否有優惠券決定。而且,每個用戶的規劃路徑不一樣,打車的費用也會不一樣。

目前,各打車平台尚未回應孫金雲教授團隊的這一大數據結論。

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殺熟”現象引起廣泛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遼甯大學副校長楊松公開表示,将于今年全國兩會提交議案,建議立法禁止協同行為,規制數據濫用、大數據“殺熟”、平台二選一等行為。

(原标題《“手機越貴打車越貴” 沖上熱搜 真的是這樣嗎?我們測了15次,預估價基本一緻,相差1元左右》。編輯黃慧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