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認為衆生皆“苦”。衆生之中,有一類人更是苦不堪言,他們總是很焦慮,惶惶不可終日,無法活在當下,沒有辦法也沒有能力去品味生活的甘甜。他們也能意識到自己病了,去看醫生,醫生通常會告知他們得了一種怪病:神經症。
神經症究竟怪在哪裡?
神經症的全稱為“神經官能症”,奇怪的是它沒有明顯的軀體病變,但卻有神經衰弱、強迫症、焦慮症、恐怖症、抑郁障礙、軀體形式障礙等多種形式的心理病變,俗稱心病。
心病的源頭就是深深的執念,是各種精神交互作用産生内心激烈的沖突。得了這種疾病的人往往會感覺到無法擺脫的困擾。明明周圍人能輕松跨過的障礙,在他們看來有如天塹,無奈中他們隻能畫地為牢,将自己圈在執念之中,不能坦然的接納痛苦。
心病還需心藥醫
《心經》有雲:“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挂礙;無挂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颠倒夢想,究竟涅槃。”這句話的大意是:面對執念,唯一的治愈辦法就是放下。能夠放下一切,才能擁有一切,沒必要患得患失,更不要被妄想和執念所束縛。
《金剛經》中這七字真言流傳很廣: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七個字能讓人領悟到佛法的精髓,令人茅塞頓開。關于這句話,還有一個典故。
傳說禅宗大師六祖慧能還是少年的時候,有一天,路過一個寺廟,聽人在誦讀金剛經,剛好聽到“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就這短短七個字,帶給他很大的觸動,人生百年有如過眼雲煙從眼前飄過。他很享受此刻這般的甯靜,于是做出一個人生中的重大決定:皈依我佛,于是才有了後來的一代宗師。
為什麼這七個字能讓慧能大師的人生軌迹徹底改變呢?謎底就是:“無所住而生其心”是佛法的精要,同時也是人生的真谛。不僅如此,掌握了這七個字,頑固的神經症也能迎刃而解。
巧妙運用佛法七字真言解決神經症
無所住而生其心,包括兩個方面,無所住以及生其心。無所住通俗點理解就是不執着的意思,簡單說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要執着于外物,也不要執着于自己内心。
這裡的外物是外界事物,比如房子、車子、票子、事業、美酒、佳人,比如我們的成績,比如我們身體等等。
而内心就是指我們的主觀想法和感受。
那麼為什麼佛要勸說我們無所住,不執着它呢?
因為佛法是有前瞻性的,哲學告訴我們一個真相:就是沒有恒久不變的物體,不論外物還是我們的内心,都無時不刻的發生變化。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
心理學上說,人的痛苦和煩惱來源于理想和現實的落差,人們總是将生活無限理想化,希望自己能永遠的舒服,永遠的快樂,永遠的健康,永遠的成功......
那麼為什麼人生實苦?
因為按照佛學來說,我們對自我産生的執着,是由于我們沒有看清楚這個世界的真相。觀摩神經症的衆生相:抑郁的人希望自己永遠開心;焦慮的人希望自己沒有負面情緒;強迫的人希望自己心無雜念;社交恐懼的人希望能坦然面對任何人......
佛教鼓勵人們學會無所住,讓人們平等的看待任何世間物,包括外物和我們的情緒,遇到痛苦的時候要理解世事無常,萬事萬物都有其遵循的規律,好運和厄運終究會轉化。要理性的接納痛苦,迎接新生活。這一點和神經症典型治療方法森田療法中的順其自然的觀點類似。森田療法鼓勵人們要直面痛苦,不要刻意去逃避它,也不要妄自評判和分析。當人們能做到與痛苦共存,痛苦即成為紙老虎,再也不足為懼。
比如疑病症的人為什麼會那麼恐懼自己的身體會得病呢?
因為通常人們都希望自己能永葆健康,但是人生路漫漫,未來充滿不确定性,于是恐懼就産生了。越是糾結,越是掙紮,就陷得越深,不可自拔。而如果我們能無所住,意識到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這個道理,那我們就不會因為軀體上一丁點不舒服而焦慮恐懼,抑郁害怕了。
比如社交恐懼的人,為什麼不能坦然和對方交流呢?
因為在人們内心,總是希望自己能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并希望這種美好能夠永遠保持下去,然而往往事與願違,于是産生了恐懼。倘若我們能無所住,意識到沒有人能保證被所有人都喜歡,那麼我們就不會再為難自己,社交恐懼自然也會煙消雲散。
再比如失眠的人為什麼會那麼恐懼失眠呢?
因為我們都知道睡眠的重要性,幻想着自己的睡眠永遠有質量,一旦睡不着了,就恐懼害怕,非要要求自己一定要睡着,于是陷入自我折磨。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無所住,任由自己睡不着,坦然數綿羊到天亮,一旦放棄恐懼,往往很快就能睡着了。
又例如強迫症的行為,為什麼會窮思竭慮?不停的洗手,不停的關門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要保證絕對的安全,保證自己要完美,周圍的一切要完美,所以隻能反複的洗手确保幹淨,反複的關門确認安全。
強迫症的核心就是過于執着的問題,是執着而生的病。如果我們能夠做到無所住,意識到世事無常,内心裡面的念頭也是無常的,強迫症的痛苦和難受也是無常的,那麼強迫症的痛苦就會得到化解。
我們都有經驗,手裡的沙子越抓漏的速度就越快,如果緊緊抓住這種無常的東西不放,反而越是痛苦煎熬,症狀嚴重。因此對于煩惱本身而言,我們并不需要特别的去對它做什麼,并不需要去消滅它,對抗它,并不需要去控制它,因為無常會将它帶走,時間就是最好的解藥。
接下來看看生其心,這怎麼理解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金剛經》标題裡金剛的意思,金剛指的是任何物質都無法摧毀的堅硬物體。當我們無所住之後,我們就能生起一顆金剛不壞的心。
在無所住之前,我們的心是被束縛的,因為我們沒有了解無常的真相,我們并不是心的主人。隻有當無所住之後,我們的心才真正屬于我們自己。
無所住之前我們一直追求的許多東西,往往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是那顆執着的心産生的對外物的需求,導緻我們被動的成為執着心的奴隸。而在佛法裡執着的心也被稱為妄心,并不是我們的真心。
神經症一方面讓人們痛不欲生,一方面又給予人們鳳凰涅槃的機會。無所住,才能生其心。當我們不再被煩惱和失去所傷害,世間就已經沒有事情能讓我們痛苦難受了。因為能挫傷你的妄心已經沒有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一顆金剛心。
六祖慧能大師有這麼一句詩:慧能無伎倆,不斷百思想。這句話也是對神經症痊愈的最佳解讀。
慧能無伎倆,這裡的無伎倆,是指我們對内心的念頭已經無為了,我們不會再跟随念頭,也不再排斥念頭。因此神經症的痊愈并非思想念頭痛苦消失,而是我們已經不在乎了。
最後
小麥醫生用六祖大師的開悟詩歌作為結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願我們都能擁有一顆金剛不壞的真心。
本文為麥迪森健康原創,更多健康資訊,歡迎關注“麥迪森健康”微信公衆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