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菁宿根撲鼻香
文/劉豫東
來修武這麼多年,我還真沒有見過蔓菁。
據了解,蔓菁其實就是大頭菜,也叫蕪菁、圓菜頭、圓根、盤菜、大芥。去年秋天,有一次與同事召哥吃飯聊天時,提起了蔓菁。他說,他的父親最喜歡喝蔓菁湯了,那時許多修武人家裡早晚飯都離不了蔓菁,但他卻吃不慣那種苦澀的味道。大頭菜在我們老家俗稱鹹大頭,小時候自己沒少吃這種鹹菜,隻是它到底長什麼模樣,沒有親見過。那次聊天後,我早把蔓菁的事忘掉了,沒想到召哥卻記在了心上,過了兩個多月,他在微信裡特意為我發來了蔓菁的圖片,原來它跟白色的大頭蘿蔔很像。同事說,蔓菁的根皮也有紫紅色和黃色的。
原來,蔓菁與蘿蔔同屬于十字花科,并且蘿蔔部分品種跟蔓菁的形狀很相似,都是圓球狀,所以有些人就會将其混淆。但是兩種植物還是有區别的,蔓菁為芸薹屬,蘿蔔則是蘿蔔屬,且小顆蔓菁的肉質較為硬,水分較少。蔓菁成熟後肉質較為松軟,所以可作為主食加以食用;蘿蔔成熟後脆嫩多汁。
《修武縣志》裡物産之蔬類篇目下記載有,蔓菁,《周禮•醢人》菁菹注:菁,蔓菁也。《詩經•邶風》“采葑”即此。菹即是腌菜,說明蔓菁在我國出現很早。有人說它又叫諸葛菜,沒想到,這名字與三國時的諸葛亮有關,并将其作為軍糧。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在《嘉話錄》記載:“諸葛所止,令兵士獨種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葉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則随以滋長,三也;棄不令惜,四也;回則易尋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比諸蔬屬,其利不亦博哉?劉禹錫曰:‘信矣。’三蜀之人也,今呼蔓菁為諸葛菜,江陵亦然。”這個記述極有可能是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冬,劉禹錫被任為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刺史的時候聽當地人說的,當然,隻是猜測了。蔓菁還有一個别稱叫五美菜,明代文學家張岱的《夜航船》記載:“諸葛武侯出軍,凡所止之處,必種蔓菁,即蘿蔔菜,蜀人呼為諸葛菜。其菜有五美:可以生食,一美;可菹,二美;根可充饑,三美;生食消痰止咳,四美;煮食之補人,五美。故又為五美菜。”這樣說來,蔓菁倒像個謙謙君子了,雖然貌不驚人,但卻質樸内秀,被人奉為“座上賓”----居家必備,食之佳品。宋代詩人楊萬裡曾贊美道:“蔓菁宿根撲鼻香。”這不是一般的喜愛了。
關于蔓菁花,詩人也是喜愛有加,唐代詩人元稹《村花晚》詩裡有:“棠梨花白蔓菁黃”的描寫,在宋代詩人韓绮的筆下也有“黛抹蔓菁花滿畦”的詩句,寥寥數語卻寫盡了蔓菁的風韻。值得一提的是,蔓菁除了食用之外,它的花、種子、根莖皆可入入藥,主治開胃下氣、利濕解毒、食積不化等。在《千金方》等許多醫書裡都有蔓菁的身影,隻是因其性味苦辛甘、平,令人氣脹,不可多食。
由此看來,蔓菁渾身是寶,真是人見人愛了。
作者簡介:
劉豫東,男,河南商丘人,筆名:流汗的公牛。文學作品曾在《中國醫藥報》《河南日報》《焦作日報》《焦作晚報》《文化商丘》等報刊發表。
今日作家”微信公衆号ID:jinrizuojia00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