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謝關注 左岩珠寶課 -
天珠出現的背景
天珠是蝕花瑪瑙珠的一種,其工藝也是蝕花工藝中最複雜、最精美的一種。
蝕花瑪瑙工藝起源于公元前2600年印度河谷文明。
公元前1500年前後印度河谷文明衰落之後,蝕花工藝一度銷聲匿迹,幾乎沒有出現在考古資料中。
直到公元前600年前後,鐵器時代的到來和各個文明城邦的興起,貿易繁榮,手工興盛,蝕花瑪瑙工藝悄然複興,并衍生出新的工藝類型。
天珠最早就出現在這樣的背景下。
貝克博士對蝕花瑪瑙裝飾類型的分類
按照貝克所見蝕花瑪瑙的實物,裝飾類型大緻分為兩類:
類型一
在天然色彩(肉紅色)的珠子上使用堿性溶劑畫圖案。
然後給石頭加熱,使得堿性溶劑牢固附着甚至浸入石頭。之後珠子便顯現出永久性的白色裝飾圖案。
(即印度河谷類型“紅地白花”,“蝕花肉紅玉髓”)
類型二
在表面“白化”過的石頭上施加黑色圖案設計(白地黑花)。
白化所使用的溶劑一定程度地深入石頭内部,覆蓋整個珠子表面,而黑色圖案同樣是用表面畫花的辦法。
總結
貝克博士的類型二比類型一多一道“白化”的工序。
實際上是給珠子多次染色的工藝,這種工藝在後來将衍生出更加複雜的工藝流程。
天珠與印度河谷類型蝕花瑪瑙的區别
1材料不同
天珠的材料不同于印度河谷類型蝕花瑪瑙。
天珠使用的是纏絲瑪瑙,而印度河谷類型的蝕花瑪瑙使用的是肉紅玉髓。
2蝕花工藝類型不同
印度河谷類型蝕花瑪瑙使用的是表面畫花的工藝。
(即貝克和艾賓豪斯對蝕花瑪瑙技術類型分類的“型一”)
而天珠使用的是抗染的工藝,這種工藝的第一步需對加工成型的珠坯進行白化。
(即貝克和艾賓豪斯對蝕花瑪瑙技術類型分類的“型二”)
必須提到的是至純天珠的白化工藝,這一工藝流程是除至純天珠、壽珠和部分措思珠之外其他瑟珠類型所沒有的。
白化珠體不僅僅是為了給基底材料(纏絲瑪瑙)改色,從珠體白化之後的質感看,白化工序一定程度改變了石頭的質地以使其更加容易着色和施加圖案。
天珠(至純天珠)的工藝過程圖解
1. 成型
将纏絲瑪瑙加工成珠子成品的形制,此時的珠子仍舊是天然纏絲瑪瑙的質地。
2. 白化
将珠子浸入染劑中進行“白化”,此工序将造成珠子整體白化,纏絲瑪瑙的天然纏絲紋樣被掩蓋。
3. 畫花
至純天珠所使用的是“抗染”的辦法,即使用抗染劑在已經白化的珠體上畫上所需要的圖案,抗染劑覆蓋的部分便是最後呈現白色圖案的部分。
4. 黑化
待珠子上的抗染劑風幹後将珠子浸入堿性溶劑(染色劑)中,對珠體進行第二次染色,此溶劑(染色劑)最後将在珠子表面呈現黑色或棕色的效果,與抗染劑覆蓋的線條部分形成黑白圖案對比。
5. 焙燒
将經過堿性溶劑(染色劑)黑化過的珠子風幹,放入炭火中焙燒,(對現在的工藝過程的觀察)焙燒時間一般是待炭火逐漸冷卻之後,将珠子取出。
6. 打磨抛光
打磨掉珠子表面幹結的溶劑,對珠子經過精細打磨和抛光處理。
抛光所使用的介質不得而知,應該與現代抛光工藝使用的介質不同,抛光後的珠子呈現出蠟質光澤。
7. 打孔
通過對天珠殘件和半成品的觀察,(至純)天珠一般是在完成蝕花工藝之後再打孔,孔壁有螺旋紋,兩端對打孔,孔道對接處有台階。
注:以上工藝流程複原來自對古代實物的觀察和現代工藝的借鑒,并未得到過證據支持和實驗證明,其中涉及的工具、裝置、媒介、配方和工藝控制均無具體詳細的操作原理和數據。
結語
其實,古代制作天珠所使用的抗染劑和堿性溶劑(染色劑)的配方到今天早已無法确切知道。
但是蝕花工藝從4600年前發明之初直到現在,一直有工匠在使用。
這些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工匠使用的配方各自不同,工藝流程和工藝控制也有差異,因而制作出來的蝕花瑪瑙珠的表面效果有明顯不同。
由于對傳統的偏愛,尤其是對古老傳統的浪漫想象,我們經常會想當然地認為一種手工藝品的制作工藝是某項古老傳統的延續,或者使用更美好的詞“傳承”,這是可能的。
但事實上,單純的、直線式的技術傳承并不是經常見到,特别是像天珠這種跨越數個文化背景和曆史階段的手工藝術品。
因此,就讓我們的懷古情緒來得更直接純粹些吧~ 靠第一眼的直覺,你是否怦然心動呢?
每個人的審美千差萬别,忠于自己、忠于所選。每顆古珠在屬于你的刹那,它就早已是獨一無二的了。
- 感謝關注 左岩珠寶課 -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