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女前段時間對待事情有些漫不經心。
場景一:
閨女說“爸爸,我要聽故事”,我說“好”。我拿起故事書開始給她讀故事,她會一邊捯饬手裡的玩具一邊聽。
場景二:
閨女要背《弟子規》,有些字不認識,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基于知道意思會有助于記憶的想法,我給她講《弟子規》的含義,她也願意聽。她聽的時候,不是摳摳這就是擺弄擺弄那,不認真聽。
總之就是不能做到心無旁骛地聽。我也會時不時要求她注意聽,甚至會強制要求,繩之以規,我會威脅說“閨女,你要是不想聽我就不講了,要是想聽就好好專心聽”。但收效甚微,沒幾秒依然如故。
昨天在換乘地鐵的空隙,腦子裡突然冒出了“漫不經心VS心無旁骛”的想法,我問自己孰好孰壞呢?冒出這一想法的第一念頭就是,如果漫不經心都能get到她想關注的内容,為什麼非要心無旁骛呢?
細思,我們做事“心無旁骛”的想法源頭可能是我們所受到的教育。我們上學時一直被告知“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要專心,不能開小差”,所以我們養成了、學成了做事一心一意的習慣。誠然,這不能說不好,但對于孩子的漫不經心是否就一定要“糾正”呢?
我分析後的答案是N~~O~~NO
①關乎内容。漫不經心與心無旁骛能達到相同的get效果,沒有必要厚此薄彼;
②關乎态度。在某些場景下——傳統的學校教育場景——可能會關乎态度(并不代表這種場景下關乎态度的做法就一定是正确的),但就本文的兩種場景,與态度無關。
“漫不經心”悠悠地莞爾一笑,
“心無旁骛”在風中瑟瑟發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