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人的生活比以前更加豐富了,有些人喜歡在夏季喝冷飲、吃消夜,吹空調,貪涼怕熱也成為了常态,但是這些不良習慣的背後,往往隐藏着各種健康隐患,”濕氣重“現在已經成為了影響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如果忽視調理就會引發多種不适,還會增加疾病的風險。
中醫認為,濕氣重主要是由津液運行不暢,加上寒氣入侵導緻的,而艾葉剛好具備祛濕化瘀中和體内寒氣的作用,因此艾葉在祛濕方面出場率頗高,那麼備受歡迎的艾葉,應該怎樣用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呢?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01
首先了解一下,使用艾葉對人體有哪些好處?
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溫煦人體經脈,止住體内出血)、散寒調經、安胎、祛濕止癢,通經活絡的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量過多或點滴不止),月經過多等症狀。
1、溫經止血:艾葉是溫經止血的要藥,适用于虛寒性的出血病症,通常表現為出血,血色偏淡,質稀,伴有形寒(身體寒冷)肢冷等症狀。
2、散寒調經:艾葉能夠溫通經脈,去除寒濕止冷痛,尤其善于調經,是治療婦科下焦虛寒或者寒客胞宮的要藥,常用于治療下焦虛寒引起的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宮寒不孕,及帶下清稀等病症。
3、安胎:艾葉為婦科安胎的要藥,可以用于治療妊娠胎漏(妊娠早期出現陰道少量出血)、胎動不安。
4、祛濕止癢:艾草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草藥,中醫認為,艾草性溫,局部外用,可幫助去除體内的寒氣。平時生活中可用來泡腳,可幫助減輕體内的濕氣,緩解皮膚瘙癢。
5、通經活絡:在中醫方面,使用艾草進行艾灸,可刺激相應的穴位,進而使人體經絡疏通,對改善不良體質,具有很好的幫助作用,艾草可用來艾灸也可用來泡腳,需注意的是,某些特定情況不宜泡腳,如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足、足部皮膚感染或破潰等,否則可能會導緻病情加重。
02
艾葉全身是寶!體内濕氣重,怎麼用艾葉祛濕?一文講清
1、熏蒸療法:新生療法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艾灸,也是容易操作的一種方法,用艾條對我們身體的穴位進行熏蒸,從而透過皮膚對身體的内部進行調養,這個方法操作簡單,但是要注意最好按照穴位圖來進行熏蒸,這樣能更精準有效,還要注意熏蒸的距離,要合理不要燙傷皮膚。
2、浸泡療法:浸泡療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泡腳或者泡澡,将艾葉放在水中,從而進行浸泡治療,如果擔心效果不夠好,還可以用艾條中的艾絨,通過堅持泡腳或者泡澡,可促進身體血液循環,幫助消除水腫可消除體内的濕氣,讓氣血運行更加通暢,但需注意的是次數不要過于頻繁,女性朋友要避開經期,否則會讓身體變得更虛弱。
3、肚臍療法:肚臍療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肚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位,它是很多經絡的必經之路,也包含了很多重要穴位,所以對肚臍進行艾灸是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可以将艾葉、花椒,酸棗仁,枸杞等研磨好,放在肚臍中,用膠布封上,晚上睡前放上睡一晚再揭開,就完成了一次很好的祛濕,由于裡面含有酸棗仁,酸棗仁具有安神助眠的作用,對一些有睡眠困擾的人來說,能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其他的食材也能起到幫助津液運行、加快血液循環,多種藥材搭配達到更好的祛濕效果。
03
艾葉與哪種藥材配伍療效更好?
1、艾葉 紅花:紅花泡水喝,具有養血降脂、保護心髒的作用,除了孕婦外,老少都能夠飲用,除了内服,紅花也可以與艾葉搭配在一起進行泡腳,能夠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
先要将10克左右的紅花放入鍋中,然後加水煮開煮開後再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冷水調一下水溫就可以,洗腳時水沒過腳踝,不過要注意,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紅花來進行泡腳,因為紅花泡腳會促進血液循環,所以高血壓患者要盡量避免。
2、花椒 艾葉:将花椒和艾葉一同煎煮後,服用可治療因虛汗所緻的痛經,月經不調和崩漏,也可有效緩解皮膚瘙癢的症狀,而将花椒艾葉煮水後泡腳,可治療腳氣,穩定血壓,提高機體免疫力及預防感冒的發生。
花椒和艾葉都屬于草本植物,他們有各自的功效和作用,艾葉有驅寒調經的效果,所以很多女性都會用艾葉來泡腳,來緩解痛經的不适,另外,花椒和艾葉煮水後,可用于治療多種疾病。
由于花椒艾葉都有祛濕驅寒的作用,所以将花椒和艾葉一同煮水後服用,能有效緩解宮寒的症狀,對痛經情況嚴重的患者有明顯效果,尤其是咽虛寒體質,引起月經不調和崩漏,除了可口服艾葉水,還可将艾葉煮水後清洗外陰和泡腳。
花椒和艾葉中都含有止癢成分,将兩種藥材一同煎煮後,内服可有效止癢,這種藥方也可用,外洗治療緩解瘙癢的效果也不錯。
3、蒼耳 艾葉:蒼耳即中藥蒼耳子,具有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濕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感冒、鼻淵(主要表現為鼻涕穢濁,量多擦不幹淨)、目赤、目翳、風濕痹痛、拘攣麻木、疥癬、疔瘡、皮膚瘙癢等病症。
愛也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外用祛濕止癢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治療月經不調痛經,胎動不安,吐血,便血,咯血、妊娠下血,崩漏心腹冷痛,帶下、疥癬、濕疹等病症,兩者一起使用,可發揮祛風散寒溫經止血,通鼻竅,祛風濕等功效。
4、黃芪 艾葉:艾草藥用部分一般是艾葉,艾葉加黃芪,具有散寒止痛,補氣升陽利水消腫的功效,艾葉為菊科植物艾的幹燥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的功效。
可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經量過多或點滴不止)、月經過多、胎漏下血(妊娠早期出現陰道少量出血)、少腹冷痛(小腹疼痛寒冷)、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病證,外治皮膚瘙癢等。陰虛血熱者慎用。
黃芪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幹燥根,具有利水消腫、補氣升陽、固表止汗(通過鞏固肌表來止汗)、行滞通痹(使痹阻的經脈通暢)、生津養血、托毒排膿(排出體内膿毒)、斂瘡生肌(幫助瘡口更快愈合,促進新肉生長)的功效。
可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表虛自汗(由于肌表虛弱頻繁自然出汗)、内熱消渴(體内發熱伴随多食多飲多尿等症狀)等病證。注意黃芪凡表實邪盛,内有積滞、陰虛陽亢、瘡瘍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證慎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