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5:01:22

金庸先生在小說《射雕英雄傳》裡,給湘西鐵掌幫幫主取名叫裘千仞,他有個孿生哥哥叫裘千丈,還有個妹妹叫裘千尺。裘家三兄妹排行大小是按長度單位來決定的,很有意思。很明顯丈最長仞次之尺最短,那它們具體的換算關系是怎樣的呢?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1

古代最初的長度計量常常借助于人體某一部分或某種動作來實現。《孔子家語》說:“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尋,斯不遠之則也。”意思是伸開手指就知道寸的長度,伸開手掌就知道尺的長度,舒展肘就知道尋的長度。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2

《說文解字》裡提到:“仞諸度量皆以人之體為法。”可見,尺是最方便的由人體确定下來的長度單位,也是其它單位的參考。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3

“一尺”是指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大拇指和食指伸開之間的距離,折合現代長度約為16厘米。在當今出土的文物中有相當多的“尺“,标準不一。若以秦漢為例,一尺折合現代長度約為21.35~23.75厘米。“一寸”是指中指一橫紋的長度十寸為一尺。《說文解字·寸部》裡也提到:“寸,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脈謂之寸口。”中醫寸口脈有“寸關尺“之說,”脈取三寸,三部各為一寸“。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4

有個成語叫“咫尺天涯”,大家很熟悉。咫尺雖近,天涯很遠。咫尺雖然很近,但也有區别,“尺”是以男子的手為标準測量,而“咫”是以女子的手為标準測量的,一般男子的手都比女子的手大,所以“尺“比”咫“要長一些。一般來說,八寸為一咫十寸為一尺

“字,《說文解字》解釋:”伸臂一尋八尺從人刃聲。”而“”字,甲骨文的字形就像一個人伸開雙臂的樣子,《說文解字》裡解釋:“人之兩臂為尋八尺也。”因此,“仞”和”尋“都約為”八尺“,相當于一個成年男子伸開雙臂的長度。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5

雖然尋和仞長度相似,但古人用法卻很講究。明代張自烈撰《正字通》記載:“古以周尺八尺為仞中人之身長八尺兩臂尋之亦八尺兩足步之亦八尺度高深以仞度長短以尋度地以步。“意思是,量身高用尺,測高低用仞,度長短用尋,丈土地用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這是荀子《勸學篇》裡的名言。所謂“跬步”就是半步一步等于一尋一步等于二跬步。關于“步”的長度衡量,曆代也不一樣。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6

從周代到漢代,按照“步尺法”來計算,一步等于六尺。到了唐宋,一步等于五尺,那麼一裡大概是三百步。

有個成語叫“墨丈尋常”,比喻不太長的距離。出自左丘明《國語·周天下》“夫目之能察也,不過步武尺寸之間;其察色也,不過丈墨尋常之間。”“墨、丈、尋、常”皆是古代長度計量單位。漢代孔鲋所著《小爾雅》記載:“五尺為墨倍墨為丈。”《儀禮·公食物禮》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尋。”總結起來就是,一丈等于兩墨為十尺一常等于兩尋為十六尺。《說文解字·十部》記載:“丈,十尺也,從又(手)持(拿着)十。”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7

關于“丈”還有個趣談。寺廟裡的主持我們尊稱為“方丈“,而”方丈“一詞與度量衡中的”丈“也是頗有淵源,據說方丈身上所辟袈裟的面積正好是”一平方丈“,袈裟甚至可以用來丈量面積,十分方便,并且”一平方丈“在古代即稱”方丈“。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說”尋常之事“,這裡的”尋常“二字皆源自古代長度計量單位,引申為”普通、平常“之意。

一尺和半丈誰更高(尺丈仞)8

有大的度量單位,也就有小的度量單位。成語“毫厘絲忽”,比喻極細微的事物。“毫、厘、絲、忽”都是古代“分”以下的長度單位。《孫子算經》中載“度之所起起于忽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 可見“毫”“厘”“絲”“忽”都是“分"以下的小量值長度單位,皆十進制。到了宋代則把“秒”改成“絲”,清末又把長度的小單位定到“毫”為止。“毫厘絲忽”出自明代馮夢龍《醒世恒言·李道人獨步雲門》,裡面寫道“我來時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個性命是毫厘絲忽上掙來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