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張照棟】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萬萬沒想到,這句經常被冠以“唯美古詩詞”的名頭,被萬千文藝網友争相引用的網絡流行語,最近又被玩出了新花樣。
一些短視頻平台的“詩詞國學”博主發布了一首名為《暮年》的詩,這句話就是該詩結尾一句。而在這首詩的作者欄,赫然寫着“唐·杜甫”……
近日,一首名為《暮年》的詩在短視頻平台流傳,一些“詩詞國學”短視頻博主還打上了“唐詩宋詞”、“中華文化”、“弘揚國學經典文化”等标簽。
這首詩的内容是這樣的:“你我暮年,閑坐庭院。雲卷雲舒聽雨聲,星密星稀賞月影,花開花落憶江南。你話往時,我話(畫)往事。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說這是唐詩,但完全沒有唐詩絕句和律詩的工整對仗,更談不上音韻格律;說這是宋詞,又不知押的是哪家詞牌的平仄韻腳。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四不像”作品,這些短視頻博主公然碰瓷“詩聖”,作者一欄竟然寫上了“唐·杜甫”。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詩聖杜甫并未寫過這首詩(姑且稱之為詩)。
而詩末的“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這句被無數文藝青年引用的深情詩句,被考據發現是出自于青年作家黃信然所著書籍《和花和月長少年》中的目錄,該書第四章标題為“願有歲月可回頭”,第九章節标題為“唯有深情共白頭。”
“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這句話首次出現,則是豆瓣平台上關于該書的一則書評标題。
此外,杜甫詩風沉郁頓挫,且内容大都是感懷家國、憂民疾苦。雖然晚年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有過短暫的幸福時光,也曾寫下“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這樣志趣盎然的詩句。
但杜甫晚年大部分時間還是在颠沛流離中度過,其詩作大都有一股郁結悲怆之氣,比如《登嶽陽樓》裡的“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登高》裡的“艱難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濁酒杯”。
而《暮年》這首詩裡卻是“閑坐庭院”、“聽雨聲”、“賞月影”、“話往事”、“共白頭”,一幅閑适惬意,歲月靜好的圖景,着實不像是經曆安史之亂、半生流離孤苦的詩聖杜甫所作。
這首詩在冠上杜甫的名頭後,在短視頻平台着實收割了一波流量。一些“詩詞國學”博主的相關視頻的點贊量高達二十多萬,轉發量2.6萬。
除了在短視頻平台引發關注外,這首《暮年》還出現在小紅書、喜馬拉雅和百度等網絡平台,作者也全都寫的是“杜甫”。
在評論區裡,一些用戶被這首詩感動了,有人認認真真地寫詩相和,或者仿作跟評。
也有許多網友站出來打假,明确指出這首詩不是杜甫寫的。
“不用懷疑,确定不是杜甫的詩。”
有人調侃:“的确是杜甫寫的,當年寫這首詩的圓珠筆保存在故宮博物院。”
“大海啊,你滿是水——唐·李白。”
有人則分析稱,這首詩過于淺白,直言是“網紅風格”。
盡管被衆多網友指出錯誤,但這些博主卻言之鑿鑿地表示,就是杜甫寫的。
還有人打出了“杜甫這首詩颠覆以往,所有人都懷疑不是他寫的”文案标題。
甚至一些網友也出言附和,聲稱:“英雄不問出處,好詞無畏誰抒。”
也有一些博主在被網友指出錯誤後,回複稱“作者可能有争議”,但對視頻内容不删也不改。
觀察者網查詢發現,除了杜甫外,慘遭“毒手”的還有李白、沈複和湯顯祖等古代文學大家。
湯顯祖的《牡丹亭》原文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被篡改成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恨不知所蹤,一笑而泯。人世間有千嬌百媚,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鐘!”
沈複《浮生六記》裡的“閑時與你立黃昏,竈前笑問粥可溫。”被化用成了網紅句“無人與我立黃昏,無人問我粥可溫。”但署名仍是沈複,且未标明是後人的二次創作。
而李白則在這些博主手裡變成了“預言家”。他們緊跟時事,趁着孟晚舟回國杜撰出一首藏頭詩,堂而皇之地冠上了詩仙李白的大名。
截至發稿,打着杜甫旗号的《暮年》相關視頻内容仍未删除下架,一些視頻博主還繼續創作,給這首詩配上了古風視頻和唯美抒情的音樂,再度傳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