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年輕時期的散文

年輕時期的散文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21:39:48

年輕時期的散文(微信時代散文)1

如今的世界五彩缤紛,生動活潑。最讓人癡迷、最精彩的,莫過于微信了。

所謂的微信,是騰訊于2011年推出的一款免費提供即時通信服務的智能終端。其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并通過網絡,實現了語音、視頻、圖片、文字等各種信息的快速發送。

中國人,絕對是微信的重要客戶。據說,微信已經覆蓋了95%以上的智能手機,幾乎人人都生活在微信之中。

毫不誇張地說,微信為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為人類生活翻開了一個嶄新的篇章。古往今來,洲際、山川、團體、親友,以及所有存在着壁壘與差别的距離,被徹底地突破于無形之際。

我們家三代六口人,手機不止六部。兩個孫子未成年,不能用手機。可是,讀四年級的大孫子卻擁有一隻手表電話,也是通信工具,算半部手機。每部手機,都可以擁有一到兩個微信賬号。也就是說,我一家就享受着不少于六個微信号的“即時服務”。

當然,電話還在繼續地使用着。隻不過,常規的許多通信聯絡,大多都用微信來處理了。因為,我們和兒子的兩個家,都以手機為載體,開通了家用無線網絡。在家裡,在外面,都不必考慮“流量”的問題。比如視頻,既是通話的渠道,還解決了直接“見面”的便利。若不想“見面”,就用語音,跟打電話沒有什麼區别。需要傳個圖片、視頻什麼的,動一下手指頭,分分秒秒就可以搞定。最方便的自然是傳遞文字信息,不管什麼内容,隻要寫好了,确定沒有錯誤,可專向發送,也可多人、多渠道的發送。若是發錯了,還可以撤回。而且,文字、圖片、視頻等,可以保存,可以收藏,也可以轉移到電腦上、U盤上,留下永久的資料。

微信的另一個功能,就是經濟支付。微信與支付寶,可以綁定銀行卡、醫保卡、乘車卡等等,再加上手機銀行的運用,人們的生活似乎是在一夜間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層面。領工資,不用出門,也無需簽字。向單位、個人,支付或收取一筆款子,也不用數鈔票了。在商場、超市,甚至個人,購買任何一樣東西,隻要……微信的這一貢獻,不僅颠覆了整個社會的産業結構,也颠覆了人們業已形成的思維模式。

我大孫子的手表電話,不可以安裝微信。他卻是會“玩”微信的,常常用媽媽的手機跟我視頻,給我發語音或圖片,與我也是“微友”的關系。

我的三部手機,分别申請了三個微信号。當然,使用的是不同的微信名與不一樣的頭像。我“圈”裡的“朋友”,差不多有三百位,各種類别的“微信群”也有五十多個。嚴格地說,這個“圈”與“群”是個既龐大而又複雜的“組織”。有親戚、親屬,有同學、同事,有鄰居、熟人,更多的還是社會各方面的“朋友”。因此,可以欣賞到各行各業,五花八門的精彩。隻不過,有很多東西我不想去關注。我在意的,是“微友”們的“愛好”與“心态”。

我的手機裡特意安裝了一款“印象筆記”,是寫文章的好幫手。因為手機品牌、款式的不同,屏幕的大小也不一樣。經常,我将文字在三個手機之間騰挪,便于修改,待完善成“文檔”了,再轉發出去,而傳輸的平台便是微信。

我還擁有一個公衆号,并創辦了一份微刊。有作者投稿,也都是在微信上直接傳遞給我的。因此,我的微信,不是一個簡單地與朋友交流的媒介,而是作者與編者之間互相溝通的一座橋梁。

凡是擁有微信的人,都不會讓微信閑着,似乎不“玩”微信是不可能的。無論城市、鄉村,隻要是有人的地方,人們手上拿着的,幾乎都是手機,眼睛、心思也都是在手機上。絕大多數的人,又都是在玩微信。

每天清晨,我做完了應做的事務,自然是打開手機看微信。先看自己發布的文章,有幾人關注,有誰點了贊,又有誰提了什麼意見。當然,對給予點贊并提了寶貴意見的,要回個“禮”。有的,回個謝謝的手勢;有的,則寫上一兩句話,表示最真誠的謝意!

接着,再看“圈”裡、“群”裡的人都發了什麼。有意思的,順手随個“禮”;特别有益的,也說點個人的感受,或發表若幹想法與建議等。

然後,再看一眼其他的平台。比如QQ、今日頭條、知乎、百家号、美篇、微博、連信等都有哪些新聞與精彩的内容。

許多人在玩微信的同時,也在别的“平台”上大顯身上。比如抖音、喜馬拉雅等。轉個身,就将在這些“平台”上的傑作,又通過微信,發“朋友圈”,跟進“微信群”,讓受衆面盡量地最大化,仿佛不做到全民皆知決不罷休。

每時每刻,隻要是會“看”微信的人,都可以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既有文字的,也有圖片的、音樂的、視頻的,應有盡有。

喜歡在微信上發東西,自然是好事,起碼讓别人知道了某人的存在。問題是,有些人太過煽情,太過瑣碎。

大多數人在微信上發東西,都是發自己的某些經曆。比如,參加了某個活動,旅行到了什麼地方,出席了什麼會議,看到或聽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情等。發個圖片,再寫上一兩句話,表達一下快樂地心情,完成一次有意義的“發布”,差不多有“到此一遊”的收獲。

有些人,幾乎每天都要在微信上發一些東西,若是不發點什麼,就覺得被世人給遺忘了。但是,天天發,哪有那麼多可發的信息呢。要麼,捕風捉影地發些不靠譜的東西;要麼,轉發一下别人發過的東西。真正沒得發了,就發個“微笑”、“問候”等的圖示。

有一位朋友,幾乎每天都會在微信上發送“海量”的信息。早上出門、散步,道邊、巷口的景色要發出去。中午吃飯,在什麼地方,有哪些人,吃什麼菜,甚至送菜服務生的背影等也都占據了微信的一席之地。晚上,看了什麼書,寫下了幾個什麼内容的文字等,都必須“發表”出來。而且,有圖片,甚至有視頻。最關鍵的是,必須配發一張本人的小照。這小照有從前的,有當下的,也一定都是很“帥”的。給人的感覺,除了想出名,還過于自戀。

也有人聰明透頂,看準了微信上的“商機”,發廣告,賺錢呢。問題是,這些廣告大多帶有虛假的成分,坑人。

還有人存心鑽空子,利用微信管理上的漏洞,發一些涉黃的,帶有低級趣味的東西,成為微信上的污染物。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實施詐騙,擾亂社會秩序。

曾經的中國人,都是很“保守”與“内斂”的,不太喜歡宣傳自己,更不做一些太過張揚的事情。但是,信息發達,尤其是微信等“即時服務”的普及,使得人與人之間,原本存在着,或不被人提及的某些“隐私”,則完全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了。

我們享受着“即時服務”,是榮幸與機遇并存的幸福。然而,我依舊認為,“即時”要有度,“服務”要有規。該有的“隐私”還是要有的;該有的法則,也一定不能被破壞了,不能因此而上當受騙。若此,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大衆,都是一種必需的保護!

2022年8月12日寫于合肥翡翠湖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