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臨期食品這個概念可是有點火,“買一贈一”“低至一折”的這些零食受到了許多年輕人的追捧。白菜價的背後是産品臨近保質期而帶來的身價大縮水,讓人在心動下單的同時又有點猶豫,對于想要薅羊毛的年輕人來說,能否通過這些臨期食品,真正實現自己的“零食自由”?
購買臨期食品的人群中中青年占74.6%
臨期食品,又稱“臨界食品”或“臨界期食品”,一般是指即将到達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内的食品。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食品保質期臨界”标準,像罐頭、餅幹等标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像牛奶、活菌乳飲料等标注保質期少于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
如果食品保質期過去三分之一,一般就無法進入商超流通,而這些被下架的食品會重新入庫,連同其他被拒收的食品一起,積壓在廠家、經銷商等手裡,從此淪為“臨期食品”,流入線下或者線上的臨期食品折扣店。當人們還以為“搶打折牛奶”“買促銷面包”都是專屬于老年人的快樂源泉時,當代年輕人早就找到了自己的省錢秘訣。疫情下,這屆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摳門”了。他們在網絡上沖浪,從各大平台上尋找優惠券和“省錢攻略”;在直播間裡尋尋覓覓,隻為購物時比淘寶旗艦店多些折扣;購買“臨期食品”,對很多人來說,意味着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大牌的産品,更有種“薅到羊毛”的快感。
作為典型的“臨期生活”擁護者,24歲的宋雨菲每周五的超市大選購都會選擇臨期食材。在她看來,這些臨期食品就是打工人平凡生活中的“小确幸”,“雖然購買臨期食品一次可能僅便宜幾塊錢,但一個月去買三四次也能省下不少錢,還能避免食物浪費,可謂是一舉多得。比如說是臨過期五六天的酸奶買回去其實立馬就能喝完,一般都不會放到過期。”
根據艾媒咨詢2021年中國臨期食品用戶畫像可知,購買臨期食品的人群中22-40歲的中青年群體占據壓倒性優勢,達到了74.6%。
吃臨期食品的年輕人 遊走在美味與變質之間
臨近保質期,食品會發生哪些變化呢?年輕的孫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己在某次購買臨期食品的經曆中就不幸中過招。“有一次,我在臨期食品店内買了一袋堅果,結果一打開就有一股油臭味。”陝西省中醫醫院營養師尹薇表示,在購買堅果、食用油以及油脂含量比較高的散裝食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觀察儲存條件是否達标,是否避光保存。否則,它們就有可能在保質期内出現哈喇味以及油脂酸鈣的典型特征。“這個時候就建議消費者在食用這類食品的時候還是需要仔細判别一下口感,如果與以往吃的口感有太大變化的話,就不建議繼續食用了。”
孫先生說,與自己有相同經曆的網友有很多,他們都是熱衷于購買臨期食品的網友,為了找到更加實惠、放心的商品,為此他們還總結出了一套降低踩雷風險的原則:不買雜牌、不買自包裝、不買難儲存。
尹薇說:“人們普遍認為‘買臨期是為了便宜,而犧牲健康’,其實不然。隻要食品在保質期内、符合儲存條件要求的并不用過于擔心。臨期并不等于過期,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食品的營養價值并不會有很大的變動。”以奶制品或豆制品舉例,有的大型超市會将此類臨期産品單獨擺放出來,低價銷售。消費者在購買這類産品時需要注意它的儲存條件是什麼,是否低溫儲存或是避光儲存,這也是消費者在購買所有臨期類食品時最需要關注的信息。
臨期食品畢竟沒有過期,看起來“物美價廉”,但是實際上,年輕消費者們要成功“薅羊毛”,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對很多商家而言,大品牌的臨期商品是用來“引流”的,通過極大的折扣将消費者吸引到店後,再引導消費者購買其他毛利更高、折扣力度一般的商品。購買了一年多臨期食品的宋雨菲表示,近期自己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難占到臨期食品的“便宜”了,“臨期食品肯定不像在超市的選擇那麼多,更多的時候自己都是在一堆有瑕疵的商品裡撿漏,當商家吸引到一定流量之後,就要做好吃雜牌、做商家小白鼠的準備了。”
光靠低價還不夠 未來的出路在哪裡?
9月6日上午,記者在MO-MOPARK負二層的好特賣店内注意到,原價25元466g的奧利奧原味夾心餅幹目前售價19元,于2023年2月過期;原價24.9元的144g江中猴菇朗姆紅提酥性餅幹目前售價7.5元,于2022年11月過期;原價11.9元的星巴克星冰樂咖啡味飲品160ml目前售價6.9元,于2022年12月過期。像這樣的臨期商品的種類不僅包含了食品、飲料,還有玩具、化妝品等。據店員介紹,目前店内銷售數據最好的商品主要以飲料、自熱小火鍋和面包為主,一般都是年輕人來買的會多一些。
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教授郝淵曉表示,年輕人具有追求時尚、個性等消費的行為特點,同時疫情後部分年輕人收入下降也是臨期食品走紅的因素之一,所以當面對降價幅度較大的情況下,對于這類人的吸引力是比較大的。
“食品的生産和流通、消費有一定的時間期限,無論是批量生産還是定制生産,産品積壓或過期,都是不可能完全杜絕,因此‘尾貨市場’是客觀存在的。”郝淵曉認為,盡管這類臨期食品的市場規模不會無限擴大,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作為一種促銷策略,以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未來臨期食品店的經營,無論是網上銷售,還是專賣店連鎖銷售,都需要參考以下三點:一是經營者需要做到理念正确,消除投機心理,了解熟悉食品零售銷售的規律;二是産品質量要有保障,确保食品安全,維護消費者的利益;三是作為消費者,要科學、合理、适度購買和消費,防止“臨期食品”變為“過期食品”,再進一步變為“生活垃圾”。 華商報記者 申伊禾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