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水腫是困擾很多人的問題,早上起床,臉部特别是眼部水腫讓人十分“惱火”。
雙眼皮變單眼皮、眼睑浮腫,臉部也呈現各種壓痕,久久不能褪去,整個人顔值瞬間下降,看上去精神也不好。
除此之外,小腿、腳踝和手部也容易出現水腫。夏天容易出汗,排水應該夠順暢,但為什麼夏天這麼容易出現浮腫呢?
水腫是指人體組織間隙有過多的水分積聚而導緻組織腫脹。導緻水腫的原因很多,可能是特發性的,可能是局部性問題,也可能是因疾病而造成的。網上很多“排水”偏方或許可以一時“治标”,但要根據自身情況,注意水腫的發生是否伴随其他“症狀”産生。
水腫的位置、特點不同,提示着不同的原因。那麼,我們就來看看下列水腫暗示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首先來排除一些非病理性的水腫因素。
No.1
生活習慣及飲食造成的水腫
一般情況下水腫通常是由于飲食失調、久坐引起的循環不良,或由生理周期、懷孕或服用藥物等導緻。此外日常生活中,以下幾種情況也會使身體水分運行受阻,産生浮腫現象。
熬夜、用眼過度
由于睡眠時間不足,會導緻淋巴循環效果低下,更易囤積水分及各種廢物,形成眼部浮腫。
喝水太多
夏天容易出汗,汗中的鹽分和電解質令體液中的濃度降低。盡管我們會喝水補充水分,但是,所補充的水分并不含鹽分,水分就會滲到身體其他組織,造成水腫。特别是晚上臨睡前過多飲水,第二天早上會感覺浮腫格外明顯。
飲酒
酒精會降低體内的抗利尿激素而導緻浮腫。
吃得太鹹
腎髒會減少水分排出,以保持身體中鈉與水的平衡。
如排除以上情況仍然出現水腫,且頻繁出現,要當心是其他器官出了問題。
No.2
病理性水腫
病理性水腫通常是由身體疾病導緻的下肢水腫或者是全身水腫。
腎源性水腫
症狀:如果早晨起床照鏡子,突然發現自己有“腫眼泡”,前一天晚上又沒喝太多水,要當心是腎髒出了問題。腎性水腫多為凹陷性水腫,簡單說就是:如果這個地方腫了,按下去就是一個坑,需要一會兒才能恢複。常見于顔面部和下肢,多從臉部(尤其是眼睑)開始,伴随小便量少、尿蛋白高。
病因:常見于腎髒病,如慢性腎炎、腎盂腎炎、糖尿病腎病、腎衰竭等。
心源性水腫
症狀:心源性水腫主要表現為下肢水腫,常從腳踝開始。合并腎髒病時,水腫還可能出現在眼睑、面部。這時多伴有呼吸困難、心慌、一活動就累、肝腫大、頸部靜脈變粗等症狀,檢查心髒可發現有器質性雜音和心髒擴大等病理性改變。
病因:心源性水腫最常見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右心功能不全者多見。心肌病、甲亢性心動過速、冠心病心梗後的心功能不全、心腎綜合征等都可能導緻此問題。
甲減性水腫
症狀:甲減性水腫,常出現在眼睑、面頰、四肢,表現為黏液性水腫,即非凹陷性水腫,這類水腫比較堅實,不易按出明顯的凹陷。
病因: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激素分泌過多、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系統疾病都有可能出現這種症狀。其中,甲減性水腫較多見。
肝源性水腫
症狀:肝髒合成血漿蛋白的能力降低時,會引發下肢凹陷性水腫、腹水,這種水腫還會從下肢向上蔓延,但頭面部、上肢常不會出現水腫。
病因:慢性肝炎、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都可能出現肝源性水腫。
營養不良導緻水腫
症狀:如果水腫前有消瘦、體重減輕等表現,且水腫從腳部開始,逐漸蔓延至全身,很可能是營養不良引起的水腫。
病因:長期腹瀉、進食少、消化功能減退或患有慢性病的人,常會缺乏營養。如果身體長期“入不敷出”,可能因血漿蛋白減少、膠體滲透壓降低,引起水腫。
No.3
特發性水腫
這類水腫往往出現在腳部,主要發生于中年女性,約半數有輕至中度肥胖。患者水腫多随月經周期變化,會在月經前7-14天出現眼睑、踝部及手部輕度水腫,經期後逐漸消退。這類水腫在站立時間較長、勞累後會出現,平卧或休息後,多會逐漸消失。
病因:目前認為可能與神經内分泌代謝功能紊亂、雌激素分泌異常導緻經前期緊張綜合征有關;也有人認為源于長時間站立後,水鈉潴留引起浮腫,平卧後改善。這種水腫對身體影響較小,一般無需服藥治療。
需要提醒的是,水腫的成因非常複雜,除上述因素之外,還可能是過敏等問題導緻。因此須根據患者水腫的部位、程度、伴随其他症狀、既往病史進行綜合判斷,并進行必要的實驗室輔助檢查,水腫的程度并不與疾病的嚴重程度成正比,而針對原發病的病因治療往往比水腫本身的對症處理更為重要。
編輯:李志鳴
校對:耿靜
審核:葉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