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

健康 更新时间:2024-09-12 01:41:35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超1.9億人,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伴随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帕金森病患病人數也迅速增長,給社會和患者家庭帶來了巨大挑戰,也對養老服務能力和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困擾老年群體的帕金森病距離徹底治愈還有多遠

光明日報記者 張亞雄

手抖、動作遲緩、肌肉僵直、肢體震顫、嗅覺減退,這些帕金森病的表現,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嗎?北京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陳海波指出,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很高,但其診治率和識别率卻并不高,特别是早期患者往往被延誤診斷。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有哪些?服藥、手術治療應該如何選擇?治療費用是否高昂?帕金森病有無徹底治愈的可能?目前這一疾病的診療又取得了哪些新進展?針對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手抖,是帕金森病的征兆嗎?

很多人經常把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和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俗稱“老年癡呆症”)混淆起來。其實,這兩種病的病理、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二者雖同為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但具體而言,帕金森病的臨床表現主要集中在運動方面的障礙,而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表現則集中于記憶方面的障礙。

國家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65歲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已經達到了300萬以上。相關藥物應用調查也顯示,我國現在正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帕金森患者約為100萬人。

“也就是說,可能有一半以上,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這是我們很多臨床大夫感到非常不安的。”陳海波表示,到2030年,我國的帕金森病患者将達到500萬,可能會占到全世界帕金森患者的一半以上,龐大的患者人群,會給社會及患者家庭帶來很大的負擔,也給神經科醫生帶來很大的挑戰。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困擾老年群體的帕金森病距離徹底治愈還有多遠)1

航天中心醫院專家團隊在為患者義診。航天中心醫院供圖

“不是所有的手抖都是帕金森。”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尹豐指出,臨床上手抖分為幾種類型:一是生理性手抖,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比如緊張),手不自主地抖動,往往這些因素去除了以後手就不抖了;二是良性震顫,又稱為特發性震顫。這類抖動會在做動作的時候會出現,比如一寫字就手抖、把水杯一端到嘴上就出現抖動;三是靜止性震顫,往往見于帕金森病病人。例如靜止時出現抖動、不自主的震顫等情況,在運動時情況反而可能得到改善。“還有一些疾病例如甲亢、肝髒類疾病,也會相應地産生一些病理性的抖動,出現這些情況後,可以到醫院就診,我們幫助您來判斷它到底屬于哪種類型的抖動。”尹豐說。

據陳海波介紹,臨床中,一些帕金森病患者在運動症狀出現5年、10年甚至20年前,就已出現非運動症狀,包括快速眼動期(也稱“多夢周期”)的睡眠行為障礙、嗅覺喪失、便秘、憂郁、抑郁症等。

“這些非運動症狀的出現,并不意味着一定會得帕金森病,但肯定是高危人群,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比别人高。”陳海波說,建議有這類表現的朋友每天進行适當運動,多用大腦,可能有助于推遲疾病的發生。

“希望這些患者能夠被盡早地識别出來,能夠得到治療,擁有好的生活質量。降低他們的家庭負擔,減輕社會負擔。這是我們廣大神經科大夫的臨床責任。”陳海波說。

花費近二十萬元,手術治療帕金森,有無必要?

對于患者而言,患病之後,少服藥、不手術肯定是最佳選擇。不得不服藥時,更希望吃到價廉、有效的藥物;對醫生而言,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前期,一般會建議患者先服用藥物,若因長期服藥而出現藥效減弱、抗藥性等情況,則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進展情況建議患者進行手術。

藥物治療,一個療程的費用可能在幾十元或幾百元之間,長期服用成本較高,藥物療效也可能逐年遞減;手術治療,安裝腦起搏器等新材料,則可以在藥物治療無效的情況下用于患者,從而改善和提高患者的運動能力,提高生活能力。然而,高達近二十萬元的設備及手術費用,讓不少帕金森病患者望而卻步。

在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萬新華看來,如果能用藥物控制病情,不建議患者進行手術。手術在必然伴随一定風險的同時,帶來的收益也并不可觀。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困擾老年群體的帕金森病距離徹底治愈還有多遠)2

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首鋼園區健康衛生服務展館,工作人員展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它可以輔助醫生進行帕金森、癫痫、腦出血等手術。新華社發

“對所有的病都是一樣,手術肯定在是藥物治療無效且不得已的情況才考慮進行。”萬新華說,“目前治療帕金森病的腦深部電刺激術,肯定不會一上來就考慮使用。業界目前達成的共識,也是最起碼發病四到五年以後的才會考慮做手術的問題。從臨床實踐來看,如果說藥物對患者的症狀改善沒有好的效果,手術的效果也未必就好。”

那麼,怎樣判斷一名帕金森病患者是否需要進行手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病學中心副主任馮濤認為,部分帕金森患者的病程進展到中晚期時,通過藥物治療可能已經很難獲得良好的療效。“這時可以嘗試使用神經調控技術,借腦起搏器幫助患者改善症狀,治療療效非常顯著。”

馮濤表示,到這個階段,患者應該到專科醫院或者到神經科專科找醫生問診,判斷自身症狀是否适合做腦起搏器。“有沒有适應證,在什麼樣的時機下做手術,選擇什麼樣的手術靶點,這些專業的問題還是需要專業醫生的判斷,病人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有的時候還需要神經内科、神經外科、精神科、心理科的醫生一起會診,給患者一個合适且符合其病情的治療方案。”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困擾老年群體的帕金森病距離徹底治愈還有多遠)3

航天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醫生尹豐、趙明明為帕金森病患者做手術。航天中心醫院供圖

“其實在帕金森病全程管理的過程中,患者是起主力作用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神經内科副主任商慧芳表示,盡管帕金森病現在還不能根治,但治療後效果就可能非常好。因此,做好帕金森病的全程管理非常重要。

“帕金森病不可怕。”商慧芳說,盡管它是一個慢性病,甚至可能伴随患者終身,但隻要堅持規範、長期的科學治療,患者的生活質量就能得到保證。因此,樹立信心對患者而言最為重要,患者也要有決心與帕金森病去做鬥争。此外,患者也要相信醫生會給你最好的幫助。

“我們神經内科的醫生一直在不斷地完善自我、更新學習,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希望找到更好的方法,能夠阻止或者是延緩患者疾病的進展。”商慧芳說,在臨床中,醫生也會探索使用一些新療法、新技術來幫助病人。“在整個過程中,包括患者、患者家屬以及醫護人員在内的所有人,其實都是一體的,我們的目标是一緻的。隻要我們堅持規範化全程管理,相信帕金森病就能夠得到良好控制。”

向低齡化蔓延?帕金森病有無可能徹底治愈?

陳海波介紹,作為一種神經内科常見疾病,帕金森病多發于中老年人,50歲後發病率明顯增高,平均發病年齡為60歲左右,40歲以下的青年患者較為少見。

然而,在臨床問診中,不少醫生也曾接診過年紀較小的帕金森病患者。由國内罕見病領域知名專家撰寫的《121種罕見病知識讀本》就介紹了青年型、早發型帕金森病的相關情況。其中,早發型帕金森病定義為發病年齡小于40歲(也有研究以小于50~55歲為界),40歲之前其發病率低于0.5/(10萬·年),而普通人群發病率為13.4/(10萬·年)。我國40歲之前的帕金森病患者僅占9.1%。青年型帕金森病是指21~40歲的發病者,少年型帕金森病則是指發病年齡小于20歲。

那年輕人為何會患帕金森病呢?萬新華表示,目前帕金森病發病機制尚不明确,主要與老化、遺傳和環境因素相關。帕金森病發病的年輕化,主要是遺傳因素影響更大,病因更複雜。

“早發型帕金森病的病程相對于晚發型帕金森病要長,病程進展緩慢,患病則會影響心理情緒、個人形象及工作效率。到晚期會喪失工作能力及緻殘。”陳海波說,因此,有必要加強心理疏導、規範治療,盡可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大多數患者經過規範治療能夠較長階段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和較高的生活質量。”

“帕金森病大部分是年紀大一點的,比如60歲以後的。可能也是跟我專業方向有關系,我在門診确實遇到過年輕患者。”據萬新華回憶,在她所接診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年齡最小的患者隻有十多歲。

“這麼小的年齡就患病的話,大部分都是遺傳的。”萬新華說,“患兒對左旋多巴反應很好,他的哥哥吃不起藥就抽煙,抽煙以後就能活動,要是不抽煙整天就要在床上躺着。我們免費給他們做了基因篩查,最終的結果證實,的确是遺傳了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晚期為什麼能治好(困擾老年群體的帕金森病距離徹底治愈還有多遠)4

航天中心醫院專家團隊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病情。航天中心醫院供圖

“目前帕金森病尚無法治愈,盡管已經有藥物可以控制其發展,延緩疾病進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關鍵要實現早診斷,早治療。”馮濤表示,大多數專家都認為,現階段帕金森病治療效果不太理想,或許與幹預的時機過晚有關。“早發現、早治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熱點。”馮濤說。

馮濤指出,帕金森病需要全面綜合的治療和長期管理,而藥物治療是首選,也是整個治療過程中的主要治療手段。2020年發布的《中國帕金森病治療指南(第四版)》明确提出多巴胺受體激動劑DAs(如普拉克索)對失眠、抑郁症狀等運動并發症有改善效果,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手術治療則是藥物治療的一種有效補充,此外還要配合康複訓練和心理疏導與照料。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已在帕金森病診療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的科研成果表明,外周神經信号收集及電刺激在治療神經相關的疾病(如神經麻痹、癫痫、帕金森氏綜合征及脊髓損傷)方面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

幹細胞移植被也被認為是治療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科學家認為,幹細胞移植有助于通過刺激室管膜下區幹細胞産生更多的神經細胞,以達到治療帕金森病的目的。

中科院上海有機所的相關研究為家族性帕金森病的緻病機理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宇團隊和張麗華團隊發現可用于相變蛋白質标記與成像的新方法。研究人員研發出的新型熒光分子探針,對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有重要意義。

此外,近年來互聯網慢病管理為帕金森病提供了新的診療路徑。“互聯網醫療有效地節約了患者的就診時間,避免了醫療資源的浪費。”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内科主任醫師陳彪說,“我們也希望能夠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個體化醫療模式,使每個個體在帕金森病網絡照料模式中,達到獨特的個體化目标,給患者帶來更精準的信息、更好的照料和更低的成本。”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11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