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的傳統?1. 撒蠶花新娘進男家門時,喜娘要向四周撒一些錢币,供衆人拾取,稱為“撒蠶花銅钿”,同時唱民歌《撒蠶花》,後三句是“今年要交蠶花運,蠶花茂盛廿四分,繭子堆來碰屋頂”戴蠶花舊俗流行用紅色彩紙紮成紙花,稱“蠶花”,托言為西施所創婦女戴于頭上或鬓邊,為蠶鄉女子特殊時尚民間有蠶花歌:“蠶花生來像繡球,兩邊分開紅悠悠花開花結籽,萬物有人收嫂嫂接了蠶花去,一瓣蠶花萬瓣收”在雲龍附近的魯王墳清明踏青、廟會等活動中,蠶婦都會佩戴蠶花,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養蠶的傳統?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1. 撒蠶花。新娘進男家門時,喜娘要向四周撒一些錢币,供衆人拾取,稱為“撒蠶花銅钿”,同時唱民歌《撒蠶花》,後三句是“今年要交蠶花運,蠶花茂盛廿四分,繭子堆來碰屋頂”戴蠶花舊俗流行用紅色彩紙紮成紙花,稱“蠶花”,托言為西施所創。婦女戴于頭上或鬓邊,為蠶鄉女子特殊時尚。民間有蠶花歌:“蠶花生來像繡球,兩邊分開紅悠悠。花開花結籽,萬物有人收。嫂嫂接了蠶花去,一瓣蠶花萬瓣收。”在雲龍附近的魯王墳清明踏青、廟會等活動中,蠶婦都會佩戴蠶花。
2. 盤蠶花。人老死舉辦喪葬儀式有“盤蠶花”習俗。成殓開始,先扯蠶花“挨子”(絲綿兜),親屬穿齊孝服,由長子、長媳領先,聯手将絲綿扯成薄絮片,蓋在屍身被單上,其餘親屬親戚依次扯過去,每對扯三隻“挨子”。蠶花“挨子”扯好,由土工整理結爻完畢後,再“盤蠶花”。仍由長子、長媳領頭,手中捧木升籮,升籮中盛米,插上點燃的蠟燭,繞死者棺木三圈;其餘人手執蠟燭,先後跟随,口中說些要死者保佑家中“蠶花茂盛,全家平安,六畜興旺”的話,稱“讨蠶花”。三圈盤好,自家人進内,親戚出外,各自将燭火吹滅,蠟燭頭收好帶回家,稱“蠶花蠟燭”,看蠶時點在蠶房裡,就會蠶花茂盛。
3. 望蠶訊。蠶成熟上了山(蔟),親戚間要來“望蠶訊”,新結親第一年的兒女親家間最為隆重。先由蠶娘婆家帶了少量粽子、一塊熟豬肉、一條魚和白蛋等物品,去為娘家請蠶花五聖,稱為“讨蠶訊”。隔天,娘家便備好相同的供請物品,同時要裹好數量較多的蠶訊粽,一道挑着送到女婿家去,供請蠶神菩薩,稱為“望蠶訊”。送去的蠶訊粽,由女婿家再分送給所有鄰居、親戚。蠶訊粽為箬葉成,呈尖三角形粽内裹有糯米、赤豆和紅棗等,用于供請蠶神的,還要裹成一大一小連在一起的“抱子粽”(也稱“抱娘粽”),煮熟後再在粽箬上系紅絲綿條,顯得慎重和有規矩。這一風俗,至今仍久傳不衰。雲龍村至今每年都有裹蠶訊粽的習俗,時日已提前至春節至清明期間,在蠶事尚未登場之前,早早地乘空閑望了“蠶訊”,已經成了一種預祝蠶繭豐收的習俗。
4. 祛蠶祟。雲龍一帶祈蠶無病無災的習俗:一為畫白虎。即在蠶房牆上用石灰水畫上白虎一隻以辟邪。後演變為按手印即用手掌蘸上石灰在牆壁上按幾個白手印替代白虎。二為用桃枝祛祟辟邪。據說桃木劍能北鬼神,蠶家便用桃枝代替,收蟻時,在蠶匾中放桃葉,在蠶房裡蠶柱上插桃枝。若是從别處買來桑葉飼蠶,在把桑葉挑進蠶房前,也要用桃枝條在葉擔上抽打三下,稱為“拿個長頭鞭三鞭”。三為送羹飯。蠶忙時,家家閉門養蠶,謝絕生人進蠶房。若是有外人不小心進入蠶房,或蠶生了病,蠶娘要避開“四眼”(第二個人),盛一盞冷飯,上放一根鹹菜,插一隻柴結的草雞(稱“柴嘟嘟”),端去倒在三岔路口,稱“送羹飯”。
5. 養蠶禁忌傳。統養蠶,有許多禁忌,一是外人生客,不得亂進蠶房,就連身在蠶房外也不得高聲說話,不得重步走路,以免發出響聲,驚動房内蠶兒。二是蠶家吃食,不吃腥辣味重的魚、羊肉、辣椒等食物,不得在蠶房内外吸煙。三是說話有禁忌,不說“姜、亮、白、爬”等字音,因蠶易得僵蠶、亮頭、白肚(又名爬蠶)等病,應該違忌;喝水不說“吃茶”“茶”與“蛇”方言同音,蠶房裡有蛇為不吉,且蛇會吞吃蠶兒;不說“裡”“外”,因“厮”與“死”同音,要說“裡廂”“外廂”。禁忌甚多,家人得時刻留神,要待采下繭子後,才百無禁忌。
6. 蠶桑占ト。蠶桑生産作為重要而又變化莫測的農事,古人常求助于占蔔以預測豐欠吉兇。雲龍一帶的占ト方式稱“請淘籮頭姑娘”。占ト時,先在桌上放一小匾,匾中撒上糠,然後由兩位女孩将米淘籮擡空,并在一側夾一隻筷子,作筆。一位老人在竈口念咒語。淘籮可針對村中人提的問題,不停地移動,通過筷子在糠上寫出字樣或畫出圖案,老人便視其狀态,預測桑蠶的豐欠。
7. 謝蠶花。蠶繭豐收了,有人以為這是蠶神在保佑,便請來戲班唱戲,謂之“謝蠶花”,意即酬謝蠶花娘娘。演“謝蠶花”的戲班多為木偶戲班和皮影戲班,演的都是蠶農喜愛看的劇目,全村人都看得樂呵呵的。所以,與其說是酬神,不如說是娛人,是對養蠶人三四個月辛勤繁忙的慰勞。有的人家把演出用的紙幕拿回去,待下一個蠶季來臨時,裱糊在蠶匾上,人稱這種紙叫“蠶花紙”,俗信可以發吉兆,以求再獲豐收。
8. 贊蠶花。每年春季養蠶前夕,常有一些民間藝人背着竹簍,簍裡放着一條無毒黃蟒蛇,來到蠶農家門口,口中唱道:“青龍到,蠶花好,去年來了到今朝,看看黃蟒龍蛇到,蠶花廿四分穩牢牢。”一邊唱一邊将黃蟒蛇捉出來放到蠶農家堂屋裡,任其遊走,唱畢再捉回簍中。蠶農則以絲綿或米相謝。此即“ 贊蠶花”,可緻蠶花獲得好收成。
9. 望山頭。當蠶寶寶經過四眠,開始爬上草龍結繭子時( 蠶農稱之為“上山”),新近嫁出過女兒的蠶農家都要準備豬肉、黃魚、軟糕、枇杷等禮品去女兒家探望蠶寶寶上山的情形,俗稱“望山頭”。望山頭源于一個小插曲。有一蠶農家新娶進一個不會養蠶的媳婦,但這個媳婦聰明伶俐,邊學邊養,居然把蠶寶寶養得很好,安全送上了山 。此時,親家來探望女兒,他從沒有養過蠶,沒見過蠶的模樣,就好奇心起,悄悄來到蠶房。一看出了神,出來時忘了關窗戶。蠶家主人回來後,見蠶寶寶吹了風,擔心今年的蠶花要沒戲了。沒想到,采繭子那天打開蠶房一看,隻見滿山一片雪白的繭子,收成比同村任何一家都好。村人總結說,他家蠶花這麼好,是因為親家來探望的緣故。 于是便有了“望山頭”的習俗。
10. 蠶花綿兜。舊時蠶農家中生了小孩,有用蠶花綿兜給小孩翻制棉衣的習俗。蠶花綿兜,即家中老人去世後,晚輩往往要用幾隻綿兜,由夫妻二人扯松後一層層覆蓋在逝者身上,最後留下的一二層綿兜。傳說小孩穿了用這種蠶花綿兜翻制的棉衣,可身體健康,無病無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