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我們思考問題時,常說我心想。其實,科學研究早已證明大腦才是思維的器官,而心髒則是供血器官。準确的說,應該是用腦思考才對,用心想這是我們的習慣說法。
可能在古人看來,心髒的跳動與生命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心髒不跳動了,那麼生命也就不存在了。相對于對大腦的認識,人們就不那麼清楚了。像腦死亡才是真正的死亡,這恐怕是古人體會不到的。
《封神演義》中因為叔父比幹屢次忠言直谏,觸怒了昏聩的商纣王。纣王一怒之下,命人挖出任少師的叔父比幹的心髒,看看到底是不是七竅。
因為在纣王看來,聖人的心是有七竅的,一代忠臣就此慘死。由這裡我們也可以側面看出,古人認為心與思維的密切關系,也就是所說的心靈手巧。
孟子曾說過: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此天之所與我者。(《孟子·告子上》)明确指明心是人的思考器官,用心思考就會明白事理,不思考就不明白,這是人天生所具有的。《荀子·解蔽》提到:心不使焉,則白黑在前而目不見,雷鼓在側而耳不聞。也談到了心的專注作用。
我國傳統中醫也談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問·靈蘭秘典論》)把心當作思維的工具。所以,傳統的說法都把心作為思考的工具。這一集我們就來說說心與腦。
先來看心字的古文字演變過程:
《說文解字》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為火藏。心其實就是心髒的形象,上面的刻痕,相當于心上面的脈絡。這裡許慎把髒器與流行的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這也是中醫的一種觀念。不過,這其中牽涉到今古文經的不同說法,按照古文經的觀點心屬于土,按照今文經的觀點,心屬于火。
甲骨文思字作
,上部的不是田,而是囟。囟的甲骨文讀作xìn,本是頭頂骨未合縫的地方。《說文解字》:思,容也,從心,囟聲。其實囟也表義,代表大腦,整個字會意用大腦思考。從這個字,我們也看到古人已認識到大腦的思考作用。
息字的本義是氣息。上部的自是鼻子,下部是心。反映了古人認為人的氣息與心髒功能密切相關的特點。
我們再看腦字的古文字演變過程,腦的繁體字作腦:
《說文解字》中對腦的解釋是:腦,頭髓也。從匕;匕,相比著也。象發,囟象腦門形。意思是說小篆
右側象頭上有發之形,右側的匕意為比著,以頭發腦門附着物來代表大腦。也有人認為左則的匕,應為人形,并且應位于
下。後來匕旁演化成了月旁,就是腦字。其實腦有本字
,還有一個
字是腦的異體字。
心思維與腦思維有何區别呢?一時很難說清。我們雖然知道,腦子是思維的器官,但是有時會說“腦子一片空白”,就如同沒有了思維一樣。再比如過玻璃橋吧,盡管有安全保護,知道不可能出事,但還是不免會戰戰兢兢。有些人簡直雙腿發抖,走不動路了。
我們知道在心髒劇烈跳動時,血往上湧,人往往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自然也很那進行理性思考。如此說來,大腦以理性為主,心髒雖無思維但是作為人體的發電機,電量的多少,是會影響思維的。關于心髒與思維的關系仍在探索中,作為人體的兩個重要器官,它們的奧秘還需等待科學為我們進一步解密。
末了我們也要了解一下陽明心學。王陽明曾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他在坎坷的人生磨砺中于龍場悟道,創立陽明心學,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這裡的心是本心,是良知,是天理,本心是自足光明的,不應該受到外物的蒙蔽,成聖成賢本不必外求。他有四句教: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