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5 07:59:52

文丨花欲燃吖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1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張俞《蠶婦》

2008年上映的一部電影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就是星爺的又一經典之作《長江7号》,劇中星爺扮演的是一個單親爸爸,為了讓孩子小狄在貴族學校好好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在工地兢兢業業地幹活,任勞任怨。

兩個人租住在一所廢棄的舊房子裡,爸爸每天拼命的工作,就是為了讓他念好書,将來出人頭地。 可是,即便爸爸如此努力,小狄依然會因為買不起運動鞋而在體育課被老師罰站,為了給小狄一個新玩具,星爺還要從垃圾堆裡翻撿。

關于公平,清代的康有為說:“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是謂大同。”

這是他理想中的新社會,人人地位平等,百姓安居樂業,鄰裡相互照應,大家互幫互助相親相愛,然而理想歸于現實,社會上大多數都是如長江7号裡這般,無數民工手下建起城市的高樓大廈,卻買不起這個城市的一盞微弱的光。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2

有時候我們必須要承認,這個社會沒有絕對的平等。

商人雇傭工人,資本壓榨勞動。

正如詩人張俞寫的這首《蠶婦》:“遍身羅绮者,不是養蠶人。”

曆史上關于詩人張俞的記載不多,所以他寫這首詩詞的創作背景也記錄的不是很詳實。他少年時才華橫溢,曾想像其他男子一樣考取功名建功立業,可惜幾次科舉都無奈落榜,最後經朋友推舉得了一個小官,他不屑與朝廷同流合污,歸于田園,而将官位讓給了父親。

我想這首詩詞除了揭露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體恤百姓疾苦之外,也有一種對當時朝廷科舉制度的一種諷刺,對自身懷才不遇的一種自嘲吧。

本該是廣納賢良的朝廷,卻養了一群欺上瞞下的庸才,本該建功立業的張俞,卻被拒之門外。身着朝廷官服卻做的不是百姓的主,身着錦衣華服的婦人卻不是養蠶織布的勞動者。

全詩短短四句,從過去到未來,從古到今,細細讀來,意味深長。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3

詩首兩句寫蠶婦的傷感。一個位勤勞質樸的農婦,以養蠶為生,婦人昨天第一次進城準備拿蠶絲換一些錢财貼補家用。在熱鬧非凡的集市上,這位單純樸素的婦人也是第一次見到上流社會的生活,吃穿用度大開眼界,可以想象的是,誠如《紅樓夢》中劉姥姥進大觀園一般,驚訝于富人的極緻奢華,而使自己相形見绌。

這種感覺也很好理解,我雖然沒有生活在特别偏遠的地區,但是對于東北這個小城市來說,信息的接收延緩以及城市發展的相對落後,在我幼年時期第一次走進北京,那種興奮和驚訝也是讓我記憶猶新。原來城市的交通可以四通八達,夜是可以燈火通明的。

所以婦人從城裡回來,受到的震撼讓她内心久久不能平靜,“淚滿巾”可以看出蠶婦感情刺激之深

詩人用樸素的語言無聲地揭示了社會的極端不公,通過對一個蠶婦經曆與感受的叙寫,表達了對下層勞動人民處境的深刻同情。其次,婦人所受的刺激,一大部分來源于心理的不平衡,如果一個人長期遭受苦難和壓迫,她會漸漸變得麻木而習以為常,能讓她奮起反抗或者産生抱怨的,一定是來自外界環境的反饋,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當她見識到城裡的婦女是如何花枝招展的生活,那些和她同樣年紀的女人雙手一定比她細嫩柔滑,皮膚一定沒經染風霜,她們楊柳細腰極盡婀娜之态,甚至那些老态龍鐘的婦人也要比她步履更從容,她的内心開始失衡,情緒逐漸走向崩潰。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4

詩中不着一字議論,卻無聲地描繪出了一個以養蠶為生、深居僻鄉的勞動婦女這一形象,“歸來淚滿巾”五個字将婦人的心事寫盡的同時留給讀者猜想的空間。

雖然沒有描繪婦人樣貌神情一字,卻讓讀者在腦中構想出蠶婦的神态、見聞、感受,繪聲繪色,有血有肉,就以這麼一個生活細節,來深刻揭露封建社會階級分化,立意深刻,構思巧妙。

後兩句揭示蠶婦是因為有感于獲而不勞、勞而不獲的不合理社會現實而傷感。

“遍身羅绮者”是蠶婦所看到的人,城裡絲綢服裝的人比比皆是,男男女女在集市上采買遊逛,她們不需要像她一樣辛苦勞作,因為這些人都是有權有勢的富商。富人不需勞動,他們隻需要用金錢去購買勞動者現成的果實即可,他們是權力和金錢的既得利益者,而蠶婦是社會最底層的廉價勞動力。

蠶婦這樣的勞動者,即使養一輩子蠶,日夜不停的缫絲,也是賺不夠一件絲綢的錢,更何況,賣絲所得也僅僅隻能滿足一家人的溫飽而已,甚至僅能果腹而已,就如“心憂炭賤願天寒”的賣炭翁,終其一生也未必住的上一個暖和的屋子,安心的過一個暖冬。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5

詩人用“不是養蠶人”這樣明顯對比的手法概括封建社會階級對立的現實,而這一現象卻遠不止封建社會才有。

近些年來民生問題和社會問題一直是我們關心的熱點,由于社會财富分配的不均等,也引發了諸多社會問題。當下的發展現狀下,社會資源的不均等包括了官與民之間的不公,企業管理人員與普通員工之間的不公,城鄉、腦體、工農商等三大差别的不公、國企民企之間的不公等等。

所謂社會分配不公,主要體現在社會财富分配的不均等,因為這一關鍵,導緻了其他資源的分配失衡。

舉例來說,教育資源的不對等讓各個适齡學生的家長争搶得頭破血流,對口的小學,中學附近的學區房,水漲船高,看似公平的背後實際上助長了不公平的現象。房價的升高間接地将入學門檻提高上來,經濟實力的懸殊最後決定了教育資源上的參差不齊。

教育上落後又引發了後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商人占據了社會上80%的有效資源,富人更富,底層人民生活難上加難,有些人努力一生的終點就是别人的起點。

貧婦人的殘酷現實(蠶婦用遍身羅绮者)6

當然我們說到這,不是告訴人們努力沒有結果,也并非抱怨這個世界原本的不公平,而是想通過這一首詩來告訴大家,不公平古已有之,幾年前的社會形态發展必然有其存在的客觀的條件,我們如果改變不了這個事實,那麼就要學着接受這一現象,并在接受的同時尋找反抗的方向。

一味的抱怨,隻會讓你對現階段的生活爆發出更強烈的不滿,從而帶給自己更消極的生活态度。

人們從幼稚走向成熟,就是逐漸接受這個世界不公平的過程,孩子才會因為分的糖少而大哭大鬧。坦然地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因為生命從來不是公平的,你得到多少,便要靠那個多少做到最好,努力地生活下去。

現今社會的發展要比《蠶婦》的封建時期更開放更寬容,人們可以通過雙手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通過勞作去改變階級。從前的“遍身羅绮者”是權力和腐朽時代結出的果實,而如今的“遍身羅绮者”是奮鬥開出的花朵,他們在享受财富和榮譽的同時也是其他行業的“養蠶人”。

我們在社會之中扮演着雙重的角色,既是消費者又是服務者,不公平是相對的,面對上天的不公平待遇,我們要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要帶着一顆滿懷壯志不甘落後的心去改變現狀。(最後這句不知道是誰說的,覺得有道理所以引用了過來。)

真實故事改編的《天水圍的夜與霧》,撕開婚姻裡難以啟齒的“傷”

《我愛你》:80歲拾荒老人,撕開老年人的“情欲”和“隐痛”

賈平凹《黑氏》:一個醜婦的欲望,女人要的不止是“性”


我是@花欲燃吖,一個18線的情感創作者,點個關注再走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