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茶
紅茶
紅茶
紅茶
一、神奇的東方樹葉:中國茶中國是茶的故鄉,也是發現野生茶樹最早最多的國家。最早發現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迹,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曆史了。
1.中國的茶祖:神農氏
關于神農氏的文字記載,出現在《史記·五帝本記》中,距今已有近6000年的曆史了。神農氏生于姜水之岸(今寶雞市境内),被稱為 “炎帝”,是我國上古時期的3皇5帝之一,被世人尊稱為:藥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農大帝、地皇、等。他是我國農業、中醫藥、制陶業、等領域的發明者。他遍嘗百草,發現了茶葉,為民治病。他發現了種子,教民墾荒種植糧食。他發明了農具,以木制耒。他還教民制陶、紡織、取火、等技能。
2.簡筆的【茶】字,最早出現在唐朝中期,在此之前都是以【荼】字出現:
據考證:簡筆的【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晖碑》中,時間大約在公元806~820年前後,屬唐朝中期,之後陸羽在《茶經》中,也采用了簡筆的【茶】字。在此之前,古文中全部是用【荼】字表示的。
綠茶
綠茶
綠茶
綠茶
二、茶葉【内含物質】與【口感】的對應關系:
1.茶葉主要的5種口感,分别來自于:
①茶葉的【澀味】→【多酚類】物質
②茶葉的【苦味】→【咖啡堿】物質
③茶葉的【甜味】→【糖類】物質
④茶葉的【鮮味】→【氨基酸類】物質
⑤茶葉的【濃度】→【果膠類】物質
2.茶葉的滋味:是由不同的物質,共同作用後的綜合反映
茶葉中的内含物質非常豐富。到目前為止,茶葉中分離、鑒定、出的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種。茶葉的滋味,是由不同的物質,共同作用後的綜合反映。因此,不同的茶葉,所表現出的滋味也不同。
烏龍茶
烏龍茶
烏龍茶
烏龍茶
三、茶葉中的主要化學物質:1.【水分】:鮮葉中的含水量約為75%~78%
【水分】是一切植物的生命。在制茶的過程中,茶葉的色、香、味、随着水分的變化而變化。茶鮮葉中的含水量一般都在75%~78%之間,因季節不同、鮮葉的老嫩程度不同、茶樹的品種不同、等因素影響,含水量也各不相同。
2.【茶多酚】: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0%~35%
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是區别于其他植物最主要的特性之一,這也是為什麼其他植物不能喝的主要原因之一。茶葉中的【多酚類】物質,是以【兒茶素】為主體的30多種,酚類化合物的總稱。它主要包括:【兒茶素類】、【黃酮及黃酮苷類】、【花青素及花白素類】、【酚酸類及縮酚酸】、等4大酚類化合物。在茶葉的【多酚類】物質中,【兒茶素類】約占70%左右,它是決定茶葉色、香、味、的主要成分。
3.【蛋白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0%~30%
茶葉中的【蛋白質】含量,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0%~30%左右。其中 【水溶性蛋白質】僅占1%~2%左右,是形成茶湯滋味的主要物質之一。
4.【氨基酸】:約占幹物質總量的1%~4%
茶葉中的【氨基酸】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1%~4%。它包括:茶氨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等26種物質。其含量随着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表現為春高、秋低、夏居中、的規律,這也是春茶較為鮮爽的原因所在。茶葉中的【氨基酸】類物質,是茶葉鮮爽的主要來源。它在口感上中和了多酚類、咖啡堿、的苦澀味,同時提供了迷人的香氣,是高端茶葉的突出表現。
5.【生物堿】: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5%
茶葉中的【生物堿】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5%左右。它包括咖啡堿、可可堿、條堿、等。其中以咖啡堿的含量最高,其他含量甚微。咖啡堿味苦、易溶于水、是形成茶葉滋味的主要物質。其含量在茶樹中的分布,以葉中最多、莖梗較少、夏茶含量高、春茶含量低、等特性。
6.【糖類】: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0%~25%
茶葉中的【糖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20%~25%左右。它包括單糖、寡糖、多糖、其他糖類、等。其中:【單糖、雙糖】又稱為【可溶性糖】。它易溶于水、含量約為0.8%~4%左右、是茶葉滋味的主要來源之一。【多糖】則不溶于水、它包括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等物質,含量約為20%以上,是衡量茶葉老嫩程度的主要物質。茶葉的嫩度低,則多糖含量高,茶葉的嫩度高,則多糖含量低。
7.【果膠】:約占幹物質總量的4%
茶葉中的【果膠】類物質,是糖的代謝産物,約占幹物質總量的4%左右。【水溶性果膠】是茶湯厚度、濃度、飽滿度、光澤度、的主要來源。
8.【有機酸】:約占幹物質總量的3%
茶葉中的【有機酸】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3%左右。現已發現的,形成茶葉香氣的【有機酸】種類多達25種。它包括【遊離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琥珀酸、草酸、等。在工藝過程中形成的【有機酸】有:棕榈酸、亞油酸、乙烯酸、等。茶葉中的【有機酸】,是香氣的主要來源之一。有些【有機酸】本身雖無香氣,但經氧化後轉化為香氣物質,如亞油酸等,有些【有機酸】是良好的吸附劑,能夠很好地吸收其他香氣物質,如棕榈酸等。
9.【類脂類】:約占幹物質總量的8%
茶葉中的【類脂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8%左右。它包括:脂肪、磷脂、甘油脂、糖酯、硫酯、等物質。在茶樹體的原生質中,對進入茶樹細胞的物質,起着滲透調節的作用。
10.【茶色素】:約占幹物質總量的1%
茶葉中的【茶色素】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1%左右。它包括: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2部分。
①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等。是形成幹茶色澤、葉底色澤、的主要來源。
②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有黃酮類、花青素、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是形成茶湯色澤的主要來源。
11.【芳香類】:約占鮮葉總量的0.02%
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是茶葉中揮發性物質的總稱。一般鮮葉中約含0.02%左右、綠茶中約含0.005%~0.02%左右、紅茶中約含0.01%~0.03%左右。茶葉中的【芳香類】物質含量雖不多,但其種類卻非常複雜。據統計迄今為止,茶葉中已知的【芳香類】物質有300多種,主要物質成分有:醇、酚、醛、酮、酸、酯、内酯類、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碳氫化合物、氧化物、等10多大類。鮮葉中的【芳香類】物質,以醇類化合物為主,低沸點的青葉醇,具有強烈的青草氣。高沸點的沉香醇、苯乙醇、等具有清香、花香、等特性。
12.【維生素類】:約占幹物質總量的0.6%~1%
茶葉中富含【維生素類】物質,約占幹物質總量的0.6%~1%。它包括:水溶性、脂溶性、2大類:
①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水、有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其中維生素A含量較高。
②水溶性維生素:易溶于水、有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3、維生素B5、維生素B11、維生素P、肌醇、等其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
13.【酶類】:
茶葉中的【酶類】物質,是一種具有活性的蛋白體。在茶樹生長、茶葉加工、等過程中,都會發生因酶促活動,引起的化學反應,故【酶類】物質,又被稱為【生物催化劑】。
①如:綠茶中的【殺青】工藝,是利用高溫,快速去除鮮葉中酶的活性,形成綠茶:清湯綠葉、鮮爽甘醇、的品質特征。
②如:紅茶中的【發酵】工藝,是為了激發鮮葉中酶的活性,促其發生氧化聚合反應,生成茶黃素、茶紅素、等氧化産物,形成紅茶:紅湯紅葉、鮮甜醇爽、的品質特征。
③如:熟普中的【渥堆發酵】,是在水濕、微生物、酶促、3者共同作用下,形成熟普:紅湯褐葉、醇厚爽滑、陳香濃郁、的風格。
14.【無機化合物】:約占幹物質總量的3.5%~7.0%
茶葉中【無機化合物】的總稱為【灰分】。指茶葉經高溫燒灼後,灰化的無機殘留物,約占幹物質總量的3.5%~7.0%。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主要是由:鉀、磷酸、鹽酸、石灰、粗纖維、等構成。【灰分】包括:水溶性、水不溶性、2種。
①水溶性灰分:占總灰分的50%~60%左右。在嫩茶中,【水溶性灰分】含量較高,茶葉品質較好。反之,老茶粗茶中的 【水溶性灰分】含量較低。
②水不溶性灰分:若把茶葉經高溫燒灼後,殘留下來的大部分是 【水不溶性灰分】,其中約50%是鉀、15%是磷酸、其它是石灰、鎂、鐵、錳、蘇打、碳素、等。
一般【灰分】超标,意味着茶葉嫩度不夠,即粗葉老梗過多。【灰分】是茶葉出口質量檢驗的指标之一,要求總灰分含量不超過6.5%。
白茶
白茶
白茶
白茶
四、最後回顧本文的主要内容:1.一片東方樹葉的秘密:茶湯的澀、苦、鮮、甜、濃、是由什麼決定的?
2.神奇的東方樹葉:中國茶。
3.中國的茶祖神農氏、簡筆的【茶】字,最早出現在唐朝中期,在此之前都是以【荼】字出現。
4.茶葉【内含物質】與【口感】的對應關系。
5.茶葉的滋味:是由不同的物質,共同作用後的綜合反映。
6.茶葉中的主要化學物質:約14種。
【感謝關注頭條号:悠然品茶】
黑茶
黑茶
黑茶
黑茶
黑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