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顆真心,傳作文真經。
大家好!這一篇将圍繞作文複習不宜“抓大放小”這個話題來談,聚焦的是基于古詩詞這一文體的“小作文”設計。
以古詩詞教學為例,如何改變傳統的“重理解記憶,輕感悟品讀”的古詩詞教學模式,引導孩子們對古詩詞延展學習,進而讓孩子們從文字走向文化?
我對古詩詞教學進行“小作文”設計,主要采用兩種做法:
第一種:挖掘古詩詞教學資源,引導孩子們積累資料,走進古詩詞背後的故事,增加趣味。
以《題西林壁》教學為例,考慮到“題壁詩”這個知識點孩子們理解有難度。在預設時準備“一帶而過,點到為止”。上課時,一個愛提問的孩子“刷”的一聲站起來,問道:“蘇轼怎麼能在寺廟的牆壁上題詩呢?”(他差一點就說是亂塗亂畫了。)孩子們因此生疑,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孩子們經常在學校等公共場所能看到或聽到諸如“不能亂塗亂畫”等話語。但課堂上再花時間去将這些拓展知識和盤托出,孩子們收獲不大,耗時低效。我因勢利導,讓孩子們利用周末的時間查查“題壁詩”。為了避免資料重複,要求孩子們按小組分“唐代的題壁詩”“宋代的題壁詩”“題壁詩當時為何盛行不衰”三個方面來查閱。最後以《你所不知道的“題壁詩”》班報的形式在班級傳閱交流。
題西林壁
附:《你所不知道的“題壁詩”》班報
〖你所不知道的“題壁詩”〗
#唐代題壁詩(代表人物:寒山、崔颢)
題壁詩始于漢代,盛于唐宋。唐代時,題壁之風大行于世,《全唐詩》裡的大量詩作都注明是随手題寫。據唐人詩集統計,當時題壁詩的作者數以百計,其中以寒山、崔颢等最為著名。
寒山為著名詩僧,據《全唐詩》寒山小傳:“嘗于竹木石壁書詩,并村墅屋壁所寫文句三百餘首,今編詩一卷。”可見寒山之詩大多題于壁。他在一首無題詩中宣稱:“五言五百篇,七字七十九。三字二十一,都來六百首。一例書岩石,自誇雲好手。”他在詩中自道:“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挂心頭。閑于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系舟。”寒山的題壁詩達600首,可惜有一半散失了。
崔颢最有名的題壁詩當數《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後李白登黃鶴樓,詩興頓生,正欲揮毫做詩,忽見崔颢的這首題壁詩,于是擲筆長歎:“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
#宋代題壁詩(代表人物:蘇轼、林升)
宋代題壁詩中,著名的有北宋蘇轼的《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南宋林升的《題臨安驿》:“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當時為什麼題壁詩盛行不衰
題壁詩是古代詩歌中的瑰寶。為什麼唐宋時期題壁成風呢?
第一,唐宋時期,尤其是唐代,詩歌創作臻于極盛。題壁詩之多,正是當時詩歌創作繁榮的具體體現之一。
第二,“題壁”是唐宋時期詩人“發表”作品的途徑之一。唐宋時期雖然已經發明了雕版印刷,但由于當時印刷能力很有限,還有大量詩歌不能刻印出來,“題壁”就成為一種“發表”詩作的最佳方式。題壁簡單易行,隻要把作品寫在牆壁上,天南海北的過往行人見而讀之,就可傳播開來。
第三,唐宋文人喜歡風雅,熱衷于詩詞唱和,題詩之壁呢,就為
他們的創作提供了可互動的平台,這也是唐宋題壁成風的一個重要原因。
題壁
讀者朋友們讀到這裡,可能會産生疑惑:這種查閱整理的資料和“小作文”的學習有什麼關聯呢?
事實上,這是寫作素材的有效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可以進行“小作文”遷移訓練。舉兩個例子:
一.開展情境對話練筆:
在學古詩詞《題西林壁》時,小白同學提出質疑:“大詩人蘇轼怎麼能在寺廟的牆壁上題詩呢?老師不是經常教育我們不能在公共場所亂塗亂畫嗎?”
請你結合相關知識向小白同學釋疑解惑。
二.開展文化遺産材料說明文創作:
【材料】
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衆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
泰山石刻
在有關泰山的文學作品中,詩歌也最為發達。泰山詩歌的作者囊括了:帝王如漢武帝、唐玄宗、康熙、雍正、乾隆等,文人如孔子、司馬相如、曹植、盧照鄰、李白、杜甫、歐陽修、蘇轼等。可以說,泰山詩歌與中國詩史同步發展,成為一部中國詩史的“縮影”。在泰山的石刻中,詩歌是一枝絢麗的奇葩。
泰山詩歌中,影響最為深遠的還是杜甫的《望嶽》詩,顯示出時年二十四歲的杜甫敢于登攀、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其中末句“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雲,決眦入歸鳥。
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
泰山石刻,舉世聞名。名家詩刻,流光溢彩。請你結合上述材料和文化遺産相關課文的學習,收集相關資料,以《登上泰山的古詩》為題寫一篇說明文,着重介紹泰山石刻中的詩作。
學習是沒有止境的。善于學習的人,往往會不滿足于課本,而是會主動在課餘拓展學習相關知識,這樣學習之路走得更寬,行得更遠。但由于這個過程不在課内,孩子們往往沒有落實。怎麼辦?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很重要。以“題壁詩”為例,孩子們查資料,在班級進行交流,就能起到資源共享的作用。這種訓練建議從四年級開始,逐步養成這樣的意識,孩子們到高年級學習古詩詞就會有意識地去查閱資料。
為了達到學以緻用的目标,從這篇文章開始,我将會有選擇地設計“請你也來試”環節:
請你也來試:
示例:
【詩中的杭州】
杭州自古以來就是“江南詩詞之地”,賞美景,品佳作,我在古詩詞中找尋杭州的印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仿佛讓我們看到杭州的“老市長”蘇轼泛舟西湖,飲酒賞景的情景;“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讓我們體會到另一位杭州“老市長”白居易留戀杭州春色,不忍離去的心緒;而宋代詩人徐元傑在《湖上》中寫道“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箫鼓幾船歸。”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夕陽餘晖,鼓聲箫韻之中,人們蕩舟湖上,盡興而歸的畫面。
絕美杭州
美景為佳作帶來靈感,佳作為美景增光添彩。請你參照示例,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為自己喜歡的或者熟悉的地方用上“總分”的結構寫一段話,要引用古詩詞哦。
第二種:對适合進行改寫的古詩詞進行改寫。
變傳統的解釋古詩詞詩句意思為改寫,變被動機械的理解為在理解的基礎上的活學活用。再安排時間交流孩子們的練筆,深化文本學習,掌握言語表達,然後回望古詩詞,和古人“對話”。如果引導得法,孩子們興緻會很高,語言能力也會得以提升。
《遊山西村》改寫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從被貶官後,我回到了闊别已久的故鄉。一想到國家的安危存亡,不免心中煩悶。正是金桂飄香,農民豐收的季節,我就忍不住想出去走走散心解悶。
走着走着,竟來到山西村。那裡的農民十分熱情好客,看到我都遠遠迎了上來,邀請我去他家做客。我來到老鄉家,那戶人家的老者搬出臘月裡釀的酒,家裡的農婦忙裡忙外,殺雞宰豬,置辦了一桌豐盛的酒菜,我看他們如此破費,不禁忐忑不安。老者說:“今年收成好,家裡酒多糧足,你盡管暢飲。來,讓我們邊喝酒邊聊吧。”我欣然同意。雖然臘月釀的酒渾濁,我還是忍不住多喝了幾杯。在一杯又一杯的好酒中,我微微醉了,心中的憂愁一掃而光。
酒足飯飽後,稍稍休息片刻,我要回家了。鄉親送我到村口。我揮别衆人,向前趕路。一路層巒疊翠,曲徑幽深,溪水嘩嘩流過,鮮花争相競放。我不禁深深陶醉其中。走着走着,小路突然消失了。我正疑惑前面是否有路可走,擡頭一看,一個被柳蔭花樹籠罩的村莊突然出現在眼前,讓我又驚又喜。人生在世,有時不必在意眼前,面對困難,隻要堅持向前走,一定會有我的出路!我詩興又起,就寫下了《遊山西村》這首詩。
請你也來試:
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的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懷念。你能參照《遊山西村》的改寫,将《秋思》改寫成記叙文嗎?注意不能隻是古詩的“翻譯版”哦。
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複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為了讓同學們的改寫内容更為豐富,老師給同學們幾點提示:
1.詩人大搜索:詩人張籍的簡介,他的家鄉在哪裡?離寫詩的洛陽城大約相距多遠?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說不定你還有新的收獲哦。
2.抓好改寫“點”:“洛陽城裡見秋風”所描繪的環境可以擴寫;“家書”裡都寫了什麼?發揮想象思考:除了問候家人,表達思鄉思親之情之外,作者可能還在“家書”中寫了别的什麼呢;“說不盡”的又可能是些什麼呢?“行人臨發又開封”一句,詩人和“行人”(這裡可理解為信使)有過怎樣的對話呢?這一句是細節描寫,是整首詩中極為傳神的一筆,你可以采用“慢鏡頭”的方式把這個細節刻畫具體嗎?
3.安排好詳略:哪些部分最能突出原作的要點?這些就詳寫。
4.做好“詩”外的文章:詩人的詩寄出後,他的心緒又是怎樣的?家人收到“家書”後又是怎樣的情景呢?家人回信了嗎?詩人收到回信後又是怎樣一番心情呢?
一句話錦囊:“小作文”也能做出“大文章”。隻要善思考,勤動筆,“小作文”不但能助力“大作文”,也能演繹出别樣的精彩。
緻讀者:你對上述兩種訓練方法,更感興趣的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呢?
緻家長:你認同古詩詞也是很好的寫作訓練資源嗎?
緻孩子:希望你拿起手中的筆參與到“請你也來試”?完成後也可以在這篇文章的評論區私信我哦!讓我們一起來穿越古今,玩轉古詩詞“小作文”吧。
筆尖下的童年,流淌的都是寶貴的
歡迎評論互動!
(說明:圖片源自網絡。文章除引文外均系原創,請尊重原創成果,未經作者允許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在頭條号私信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