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

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05:56:53

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作者:劉海明 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水滴籌該如何面對)1

水滴籌帶來的積極影響

作者:劉海明 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近日,社交媒體上揭露水滴籌的“職業推廣人”抽成低則50%,最高可達70%。8月21日,水滴籌官博稱:任何高于籌款額3.6%的費用都不是平台收取,而是由部分惡意推廣的第三方商業組織運作。22日,水滴籌稱将對這類現象零容忍。23日,面對公衆的持續質疑,水滴籌CEO沈鵬表示:“我們沒有撇責任,還在繼續努力地打擊黑産,後續會逐步公開進展。”

這并非水滴籌第一次面對輿論質疑。對于一個有多次“輿論前科”的機構而言,無論其如何頻繁應對,不少網友不再輕易相信水滴籌的“眼淚”:“你籌的是善款嗎?分明籌的是病人的血肉和骨髓啊!”“出事情了,被曝光了,鬧大了,上熱搜了,你們才出來說說話,平時都是默許吧。”

水滴籌的官方微博自定義為“一個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台”。不無諷刺意味的是,在官方微博的注冊信息中,居然出現“該企業的資質未經過年審”的标簽。一家沒有經過年審的服務平台,盡管用戶投訴不斷,卻能照常“開門營業”,确實耐人尋味。也許,這樣的“未檢”标簽無法阻止這家機構照常營業,但洶湧的網絡輿論卻使水滴籌真的“一籌莫展”,連續幾天被動應對這場聲勢浩大的輿論危機。

作為一家别着“慈善胸牌”的機構,所作所為應當與這個“胸牌”相吻合。慈善屬于德行的範疇,所有從事慈善活動的人,不僅動機必須端正,而且在行善的過程中還要始終堅持職業道德準則。否則,這樣的慈善活動就可能被人質疑為“僞慈善”,而“僞善者”遲早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以水滴籌遭遇的聲譽危機為例,此前,面對衆多用戶的投訴,通過小範圍的情況說明可以轉危為安。現在,在強大的網絡輿論質疑面前,涉事機構的辯解和表态失靈了。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水滴籌,面對擺在自己面前的“道德拐點”,需要用實際行動回答一個本質問題——到底是真心向善,還是把“慈善”當作标簽欺騙愛心人士的道德情感?

應該承認,根據網絡平台的特點,立足于解決大病患者的燃眉之急,網絡衆籌的創意可圈可點,這樣的衆籌活動的确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困難。從這個角度說,大病求助的網絡平台從開始就站在了道德制高點上,在社會醫療保障和商業醫療保險之外,開辟了道德救助的新渠道。這樣的渠道,原本應該是公益性質而非商業性質的。對于曾經給這類平台捐過款的人而言,這類平台給人的道德直覺喚起了他們的道德情感,促使他們為素不相識的重病患者慷慨解囊。

然而,近年來大病求助互助網絡平台的運營情況表明,這類平台屬于營利性商業機構而非慈善機構。如果牟利取代公益,甚至公益成了幌子,這類平台就可能從道德制高點墜落到道德谷底,一旦把握不住這樣的“道德拐點”,這類頗具創意的大病求助網絡平台很可能被“社死”毀掉。避免慈善“道德拐點”無休止地下墜,需要這些平台用賬單證明自己的清白——網友需要這些平台“把明細公布一下,公開透明才能服衆”,不然,他們直言“信你個鬼”!

個人大病求助互聯網服務平台要把握好這個“道德拐點”,需要真正把求助者的健康當作目的,而不能把求助者當作牟利的手段。機構存在的意義在于對社會有益,一家合乎道德要求的機構,需要從業者不把服務對象當作純粹賺錢的手段,而是把他們的幸福當作首要的目的。這其中,慈善機構更是理應如此。至于如何評價是否把服務對象的幸福當作目的,關鍵在于被服務對象在服務者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水滴籌事件之所以鬧出這麼大的動靜,主要就在于募集來的善款被中介抽取的比例觸目驚心,讓人有充分的理由擔心:獻愛心者和病人是不是被人拿去當作了賺錢的“工具”?

誠實是慈善事業最高的原理。聲稱為大病患者衆籌的機構,既然将自己定義為慈善活動的主體,就必須選擇将誠實當作行動的準則。相反,如果把慈善當作“商機”,就隻能用謊言來維系“僞慈善”。站在“道德十字路口”的水滴籌們,應該正視眼前的“道德拐點”,努力以誠意和誠信來擺脫危機,而不能變着法兒透支慈善的信用,否則隻會産生更嚴重的後果。

來源: 北京青年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