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不喜歡與人争辯,你喜歡聽什麼就聽什麼,這是最快樂的事,這個年代有很多不同的聆聽方式,如果你覺得CD好聽就聽CD,喜歡折騰黑膠就聽黑膠,甚至很多人覺得用手機聽歌,幹淨清晰就已經可以了。也有一些人喜歡數碼流的無損播放器,配合那條萬元級發燒耳機線,而達到生冷的聲音,你認為這樣的聲音很滿意的話,這是你的生活方式,我也很尊敬你,但我很可憐你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這不能說誰對誰不對,因為每個人都想法都不同,哪怕大家都是古董器材聲音的愛好者,我們聽的東西都一定不同,所以我不喜歡同大家争辯,我赢了你就是想你認同我的意思一樣,但全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那這個世界真的不好玩了,音響也失去了樂趣。
1980~1982,CD片碟剛出,短短十年間,LP幾乎完全被打趴,隻差沒被打死,整個音樂界幾乎都是CD的天下. 到了2000年中期以後,有些懷念LP的人慢慢讓LP起死回生,并且成為比CD更昂貴欣賞音樂的方式. 到了現在,數位流興起,CD漸衰微(但仍屹立不倒),而LP雖然文藝複興,但也隻占整個音樂媒體的很小部分,以下視頻來源于網絡。
衆多音響玩家得到的體驗是:『便宜監聽的 CD,HI-END 享受的 LP。』。CD 非常容易做到『信号正确』,LP 卻往往得花上高很多的金錢與折騰的調整技術,調整方法才能真正的『信号正确』。
什麼叫做信号正确?從實驗心理學的『信号發覺論』可以知道:即使背景噪音很大,隻要待偵測的信号其絕對的db值(音量值)是存在着,人們就算無法直接正确回報偵測到信号,也可以透過 ROC曲線間接表明這個人實際上已經正确偵測到信号了。
換句話說,音質不佳、音色扭曲......都不是決定音樂認知運作的主要因素,真正重要的是『頻率響應』與『暫态(反應速度)』:前者決定到底能不能正确呈現出信号,後者決定信号的db值夠不夠完整與清晰。(這部份實在太學術化了,常人很難理解)
我認識有很多玩黑膠的骨灰級高手,在他們的聽音室,我體驗到他們調整黑膠的功力,可以讓5萬元的 黑膠系統表現出無與倫比的信号正确性,但是比起 CD隻要花幾千元就性能足夠,還是有一段明顯的入門差距。同樣黑膠的高手們,也可以把幾千元的黑膠盤,利用調整的秘技,去完勝現代萬元級的CD機,留意我說的是現代CD機,現代的器材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不是在賣器材,而是在賣價錢。那幾十萬的唱盤又會是怎樣?抱歉我隻是聽過,沒有本事玩到那個燒壞腦的境界。
因此為什麼很多黑膠玩家往往認為便宜的 LP就可以在『音質』上赢過 CD?經過我自己的實證後,确認這是一種『聽覺心理』的現象。
要讓LP重新成為音樂媒體的主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LP的缺點:
1.轉盤速度很容易受影響
2.唱頭抖動很容易受影響 (傳統唱盤規格有“抖動”這個數字,但CD player 幾“抖動”乎沒人在提)
3.唱片很容易受灰塵以及刮傷的影響
4.訊噪比與動态範圍最高無法超過80dB, 大部分數據是60幾或70幾dB.
5.唱頭唱臂的針壓與角度調整非常麻煩,如果角度稍微有偏差,或針壓稍微不對,音樂出來就失真.
『信号不夠正确』産生失真的美聲: 很多人都說 LP系統高頻無上限而 CD隻能到22K,這是标準的嚴重錯誤!LP 雖高頻無上限,但讀取方式的機械誤差往往早就蓋掉正确的訊号了,因此暫态反應完全跟不上唱頭本身的頻寬,高頻的音樂信号被吃得一幹二淨。 于是在 HI-FI性能不足的 LP系統中,高頻是利用調音去加料的,直接造成的聽感就是:聽這種 LP的人,除非受過 CD訓練,否則非常難正确分辨演奏家的實力;因要分辨演奏家的實力一定需要正确的高頻。
我的間接證據很簡單:比起 CD唱片,LP唱片保存更多偉大的演奏家與藝術級的錄音。結果在 LP玩家之間,反而錯誤錄音與冒牌演奏家更加流行。相對的,追求 HI-FI性能的 LP玩家(例如超低針壓派),反而一下子就可以辨認出真正夠實力的演奏與正确的錄音藝術。可見在一般 HI-FI性能不足的 LP玩家中,信号不夠正确對他們聽感的影響是很大的。
在我的音響系統中,正确無誤地呈現不夠頂級的 LP系統,其高頻是『加料的』之事實,造成很多偉大的錄音之高頻特性被吃掉。當然了,在與其他同好家中,以二十萬元以上等級的 LP系統監聽,這種高頻不正确的缺陷就會小非常多。所以玩 LP 就是要花大錢......幸好超低針壓派把門鑑降低非常多。
至于CD,則幾乎沒有LP的上述缺點(當然震動仍然對雷射頭讀起有所影響,但沒有像LP那麼明顯). 而且訊噪比與動态範圍則達到118dB,所放出來的音樂是"純淨",也因如此,當年絕大部分的人聽慣LP後都被CD音質所驚豔, 認為CD音質較好,所以LP差一點消失了.這點大家需要留意,1982年當時CD機剛發行初代,那些初代的CD機仍是流着純正的模似聲底,由1541解碼芯片開始,CD機越來越成熟普及,但聲音就越來越變異,因為當時人們都追求分析力。
幸好後來聽久了,"純淨"的音質被人嫌為"冷硬",而LP的音質則被某些人覺得自然而溫暖,所以才又慢慢的複甦回來,但是先天唱片摩擦所産生的沙沙聲則是不可能消失的. LP先天上訊噪比較低也是無法超過CD的.所以到底是數位"純淨而訊噪比高"的音質比較好? (現在24/192數位流可高達125dB以上)還是類比"溫暖自然而有沙沙聲"的音質比較好?.這種音質的喜好是極為主觀的,無法說哪一種才好.如果說CD音質較好,或是LP音質較好,總會有另一派的人出來反駁,這個從1980年已經吵到現在,不會有結果的.
現在市面上『好聽』的 CD唱片,往往就是高頻加料;特别是現在發行的所謂HIFI發燒碟,那些口水歌,超級難聽,但也可以賣個不錯的銷量,因為并不是每個人對聲音,錄音有很深的認識,簡單來說是聽得太少,聽得太窄,了解不多,認識膚淺。
很多人放棄 CD最大的優點,當然會反過來比不上 LP,因為味精感讓人無法接受。但如果音響系統本身的高頻鑑聽性就是很差的,這個現象當然無法發現。例如你用手機或無損播放器聆聽,就會有霎那好聽的感覺,但是聽久了就很心煩氣悶,有種壓抑的感覺,長久這樣聆聽,生理反應變得遲鈍.人變得呆呆滞滞.過去曾經很多人誤判 LP赢過 CD,最後發現是擴大機水準不夠、承受不了信号這麼正确的音樂
(唱片)
CD永遠比不上LP的事實,這隻是相位失真較低的訊源造成的心理現象。
CD比LP更容易獲得好聲~所以獲得消費者的青睐傳統上來說~LP要發出好聲大概有幾個簡單的重點,唱盤要穩,唱針要好,唱放要能與唱針匹配,調整技術跟經驗要好唱片品質好不好?洗得夠不夠幹淨?聽之前是否有把靜電給除掉?這些瑣碎的事情都是會影響聲音的重點!正因為太麻煩了所以大家之後就改用CD去了。而最重要一點,我們難得有時間放松去聽音樂,更不想為這些而去折騰自己
CD 的訊号無論是數位上的 JITTER或是 D/A後的低通,通通有相位失真的問題。偏偏 LP 不會有這種問題,于是對于我這種非常強調音響系統必須如臨現場的人,出現一種判斷上的心理偏差。 『........LP 的優勢是『聲音的進行感』,這是很難文字描述的:試想喇叭離你三米,而你的空間定位可以制造深達四米的音場。如果是 CD,你會覺得音樂是從四米的位置『發聲』;如果是 LP,你覺得音樂從四米的位置向你『迎面襲來』。這是我個人對 LP的調整是否登峰造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标準,也是我很久以前認為 CD永遠比不上LP好聽的事實。.....』但是當你不斷的了解過往的曆史,和不斷的嘗試和對比,直到你聆聽了SONY 20017 PHILIPS 1540D的解碼芯片後, 我知道這是相位失真較低的訊源造成的心理現象。
我偏差的是:我誤把這種現象當成『高頻正确』這是大錯特錯!後來以正常針壓重聽每一張同錄音的 LP與 CD,都發現 LP的高頻比 CD『少』很多,偏偏『聲音的進行感』的現象還是存在。後來LP經驗更豐富後,進而發現這種『聲音的進行感』也意味着『樂器的浮凸感』,性能不足的音響很容易把這現象誤判成音量變大的錯覺。
這種現象有一種嚴重的聽覺心理偏差,『中頻突出』将會強烈突顯這個優點;你會覺得 LP比 CD 更活生、更包圍、更充滿在空間;但這往往是中頻突出的假象,也就是說,不由自主地把 LP 系統調整的隻有中頻沒有高低頻。滿足于這種聲音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中頻突出造成高低頻不正确的 LP系統,保證徹底傷害音樂欣賞的原始旨趣。很多人都喜歡HIFI的中頻,喜歡聽人聲嘛,我也很喜歡,但是我前一段文字,已經說過,中頻準,就可以了,如果你要刻意追求一個頻段,那是很容易的事,但聲音很變得很沒味道,很不自然。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注意到 LP 的高頻不夠正确,那麼很可能像我以前一樣,隻注意到『聲音的進行感』産生的舞台空間感與音樂的能量感;這樣子不但很容易誤判 LP與 CD的比較結果,更容易造成分辨不出演奏家水準的嚴重問題。 隻要 LP調校頗佳,再加上音響系統無法正确監聽高頻,或者聽者忘了注意這個事實,那麼 LP『相位失真較低』的優點将會明顯大勝 CD,造成 LP的音樂量感赢過CD、空間感赢過CD、音質赢過CD......其實,隻要音響系統的高頻是正确的、母帶錄音的高頻也是正确的,就會發現 CD的高頻正确性遠勝 LP。
當然,非常多 CD唱片為了制作 LP聽感而主動修飾高頻,造成這種 CD的高頻正确性遠低于 LP;最标準的例子就是 DG的大花版CD與 EMI的 GROC版 CD,這種 CD 被 LP 打敗,完全轉錄問題而不是兩種唱片的不同。還有,我會被超低針壓派說服,就是因為他們的确找到一條『增強 LP 的暫态反應,之高頻正确的路』。
錄音(轉錄)還是決定一切:
CD盛行之後,有一部分人懷念黑膠溫暖有韻味的聲音,有少部分人繼續支持黑膠但是現實世界,錄音方式一直在改變黑膠盛行時代都是類比錄音(磁帶),當時時直接類比到類比,刻盤壓制CD的錄音可能是AAD、ADD、DDD等等,到後期都是DDD了,現在也沒有人再用類比錄音了SACD最好是源頭就用DSD錄音,DSD一路到SACD片到擴大機推動喇叭;10年前也有用原始母帶,把1960年黃金類比錄音年代的錄音,重新用DSD轉數位,發行SACD;聲音也是令人驚喜
對于常見的 LP系統,若是僅滿足于這種 LP的『好聽』,其實要小心喪失辨認正确的聲音訊号的能力,當然直接影響到音樂的素養。 所以從音樂欣賞的立場,欣賞音樂為主而不是玩音響為主的人,相對便宜許多的 CD 就非常夠用了(當然還是得找到信号夠正确的 CD唱盤與唱片!),非 LP 不可就得努力防止相關問題了,還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像我隻是把音樂當"背景"的人,黑膠就算了吧!!!,我的唱盤在機架上吃灰的時間比使用的要多,我還是樂于享用CD player 。
CD 與 LP的差異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還是錄音水準與轉錄水準;演奏水準固然重要,錄音藝術卻可以決定你到底能不能聽出演奏家真正的水準。若是真心想要學習欣賞古典音樂,CD 是一定夠用的。問題隻是在于,願意花多少錢在HIFI音響這個興趣上;然後,面對錄音(轉錄)藝術決定一切的巨大挑戰。
OK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如果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請你點個贊,如果值得你品味細看的話請點擊“收藏”,當你遇到HIFI問題的時候可以找出來閱讀參考。分享給别人是喜悅的“點擊”轉發讓更多喜歡聽HIFI 有興趣聽音樂的朋友得到實用的幫助。判斷你是否喜歡我們的風格,最簡單方法,是你的點贊和關注,如果您不滿意,請離開我們的頁面,您不會喜歡我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