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6 22:07:17

古埠吳淞,源遠流長
三江交彙,四季皆景
今天,跟着方繼紅老師的文章
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1

古埠臨風

吳淞,地處長江、黃浦江和東吳淞江三江交彙處,黃浦江由吳淞口注入長江,長江由此入海。

沒有梧桐不吳淞。工作在江海之畔的吳淞口,午休時常到江邊散步,四季皆景,最愛夏日。沿着單位門前那條種滿百年梧桐的馬路到濱江岸邊散步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滿抱粗的梧桐挺着腰杆靜默伫立倆倆相對,盛夏繁茂的枝葉貼心地為你撐傘遮陽,深秋斑斓的落葉為你鋪就五色華毯,這些都是生活給予的恩賜。

午後在梧桐道旁江堤臨風憑欄,緩步一路,浮生若歇。三三兩兩的白鷗時而掠過頭頂,在江面上如仙子般起舞,江面上往來輪船的汽笛聲此起彼伏,象是久違的朋友在寒暄。目及海天一線,太陽的光輝跳躍在起伏的波濤上,幻化成金色的鱗甲,江岸邊潮水的味道,仿若是在大海上從甲闆上聞到的一般,心境瞬間如藍天般豁然開朗。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2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詩聖杜甫在《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中提及的“吳淞江”,實際上指是的“蘇州河”,但不影響我對曆史上“吳淞”的詩意閱讀和對現實中吳淞的情感凝聚。清代的兩位文人管同和李行南,分别在《寶山遊記》和《申江竹枝詞》中,細緻生動地描述了吳淞口潮汐風濤和海天旭日的景色。宋朝陳堯佐、元朝任仁發、明代徐元嘏等雅士也曾賦詩撰文盛贊吳淞口江風海韻的美妙景色。

穿過淞濱路,不多會兒便來到吳淞開埠紀念廣場。吳淞的發展,和民族的發展同步。吳淞的記憶,是上海城市的記憶。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3

近代吳淞兩次開埠,奠定了寶山百年開埠、百年工業、百年市政、百年軍事、百年教育的基礎,對吳淞的發展起了一定促進作用,在此期間,先後崛起複旦公學、中國公學、國立同濟大學等多所院校,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大學城雛形。上世紀初,梁實秋、胡适、郭沫若和朱自清先生在吳淞的中國公學講學之餘,也都喜歡到這裡覽勝、抒懷。或許,我散步的這條梧桐大道,也是當年朱自清、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公學講學之餘散步的地方。或許,我聞到的江岸邊潮水的氣息,正是張允和晚年在《溫柔的防浪石堤》裡講述當年在中國公學讀書時與周有光在江岸邊散步時青澀愛情的甜美氣息。

吳淞瀕海滄溟開,舳舻萬裡迎潮來。親水平台旁停憩的那艘沙船,現今已成為上海市徽圖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沙船是中國古代的航海木帆船,平底、多桅杆、方船頭,行駛平穩,載物安全。沙船航運大大促進了百年前吳淞古埠商業的繁榮。沙船圖案納入市标,正是印證了上海依托港口發展的曆史。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4

地處江海水陸要沖的吳淞口,既是上海港的咽喉,又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廣場南部的防汛牆上刻有百米浮雕,镌刻着祖輩先賢的光榮與夢想,在歲月的潮起潮落中激起朵朵浪花,默默向往來的人們叙述着百年吳淞的百折不撓。

東湖綠道聽濤景區夜景(一起感受百年吳淞的獨特風韻)5


會當擊水三千裡,彩雲長在有新天。從吳淞口南望,浦江兩岸新一輪建設已經啟動,吳淞創新城,蕰藻浜親水岸線,将承載起時代之盛。江海天際霞光綿長,不論風雨,前方總有明亮的光,這份力量将是明天寶山向科創、開放、生态、幸福之城進發的源動力。


古埠吳淞,期待你續寫傳奇、華麗蝶變!

來源:上海寶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