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方言,客家話也是這樣的,雖然是簡簡單單的“昨天、今天、明天”,用客家話說出來就别有一番滋味了,特别是用作于文學的創作,那也是一大的創新。
比如之前在網上有人拍的,小孩用客家話寫作文,寫出來後用客家話配在視頻裡面,這樣的視頻,不僅能夠展現出孩子的稚嫩,還能聽到孩子那純真的鄉音,感覺是特别的親切。
如果是讓小孩用普通話讀,未免就覺得像是在看新聞聯播了。
就像是以前我家裡有長輩過生日的時候,送上的賀詞,用普通話寫出來的賀詞,用普通話讀出來,一股陌生的感覺油然而生,頓時心情已經是非常的茫然了,這是朗誦比賽嗎?怎麼感覺不像是送給長輩的賀詞呢?長輩喜歡聽方言音,不喜歡太過正式的普通話,當今的官話。
于是乎,就有那麼一次機會,讓我演唱了一首改編自《我是一隻小小鳥》的歌曲。
“涯系一隻,小小小小鳥~
想愛飛也飛,又釀變樣也飛唔高~
涯沉沉蜜蜜,沉沉蜜蜜,一個溫暖葛懷抱
安弄葛要求,算唔算,太高~”
結果長輩也跟着一起互動了,“唔算高,唔算高”。
我覺得,這樣好過一些華麗麗的修辭,這種做法反而更加能夠得到更多的感應和反向。
那麼話說回來,我們客家人,是怎麼說昨天、今天、明天的呢?
我們一個字一個字來套一遍:
昨→錯
天→天
今→ging
明→民
那麼就應該叫“錯天(昨天),jing天(今天),民天(明天)”啊。
但是,方言可不是變一下音就形成的,而是一個地區一個群體,集體的一個信仰和文化所造出來的東西。
正确的叫法應該是:
昨天→參不ein
今天→jing不ein
明天→民招ein
其中ein就是日的意思,一般客家人不會稱今天或者是明天,而是會說今日或者是明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