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題材的影視劇翻拍的多,但估計很多人不知道,香港tvb也曾翻拍過《西遊記》。Tvb版本的“西遊”之作在引進内地後,《西遊記1》被改作《齊天大聖》(張衛健版);《西遊記2》被改作上下兩部,即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天地争霸美猴王》和《雲海翻騰孫悟空》(陳浩民版)。這三部新《西遊記》均出自一個制作班底,因而風格統一,全新刻畫的師徒四人形象和取經故事也讓人耳目一新。
孫悟空的形象更加活潑,情商智商更加高超。孫悟空是一隻猴子,突出猴性來才能讓觀衆更加認識到角色特性。Tvb“美猴王”裡,無論是孫悟空本領大成之前還是之後,活潑的形象表現到位,比如其和猴子猴孫做遊戲,唱“大笨象會跳舞,小猴子會上樹”兒歌,和學藝的師兄弟們做遊戲等,讓人看着更像是童話故事,很有感染力。
豬八戒的形象更加颠覆,心機更重。原著裡的豬八戒貪吃懶惰,到了tvb這版裡,變得更加有心機,甚至心懷不軌,和大師兄孫悟空矛盾不斷,一心想取而代之。在《齊天大聖》白骨精一難中,豬八戒挑撥是非,被孫悟空察覺狠狠教訓;在“天地争霸,雲海翻騰”裡,豬八戒又四下給打赢了孫悟空的通臂猿猴獻殷勤,還反過來說“唐僧”的不是,簡直無法無天。
唐僧的形象更加飽滿,對取經事業的虔誠之心和對師徒關系的維系更加具體。唐僧形象的飽滿最直接體現是台詞增多,對神仙妖怪的反應中,由唐僧出面調停的次數也多,唐僧的慈悲之心也更加直接表現,且和虔誠之心統一在一起。電視劇裡,師徒四人在破廟裡休息,各自夢到了取經後的情景,都開心的醒了,然後在唐僧的提議下,大家繼續馬不停蹄,快樂趕路。
沙僧的形象改變相對少些,仍然是愚笨的苦力型。沙僧被定義為智慧被剝奪的妖怪,所以願意跟着師父取經,拿回智慧,功德圓滿。沙僧的戲份少,與整體劇情的側重點有關系。
和全新的師徒形象比較,新劇情裡的故事更加有亮點,總的來說,故事裡的角色名字定位都沒有大的改變,主要的不同點體現在叙事方式和邏輯上。在故事風格上,搞笑的基因特别多,無論神仙還是妖怪,自身和對陣,全程深入搞笑情節。仔細品味後,還能發覺,故事邏輯帶有明顯的童話風格。
應該說,這種有特色的劇情,除了故事的創意,再就是靠演員的發揮。實際上,張衛健、陳浩民的孫悟空搞笑颠覆;江華的唐僧沉穩不失幽默;黎耀祥的豬八戒貪威懶惰;麥長青的沙僧和順堅忍,都是實力演技派代表,他們為劇集增色不少。
老周的分享到此結束,聊電影、說故事、講人生百态、品妙語連珠,歡迎關注老周咵天原創公衆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