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2 09:37:53

新華社客戶端重慶11月7日電(邬姜 林泓霏)當“确診病例軌迹圖”“密切接觸者”等詞語逐漸被大衆熟悉,這些詞彙的背後是一項紛繁複雜的工作——流行病學調查(簡稱“流調”),包含着流調人員不為人知的付出和奉獻。

流調怎麼開展,數據怎麼得來?11月5日,記者走進重慶市九龍坡區疾控中心,解讀流調報告背後的故事。

還原“拼圖”

“請問你是否接種過新冠疫苗,最後一針接種是什麼時候?”“請問14天内與患者有無接觸史?”“你能不能回憶下,當時就餐時送菜的服務員有沒有戴口罩?”……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1

↑九龍坡區疾控中心指揮部流調組辦公現場。陳林 攝

11月5日,九龍坡區疾控中心指揮部流調組辦公現場,電話問詢聲此起彼伏,電話流調員王秀華一邊打電話一邊飛快地記錄信息,了解流調對象的行動軌迹……

流調是傳染病防控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流調人員,好比是疫情防控中的“偵察兵”。

“流調就是從諸多碎片化信息中,還原出一幅流調對象行動軌迹的樹狀拼圖。”九龍坡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科副科長鄧春燕打了個比方。流調分為現場流調和電話流調,電話流調是現場流調的補充,兩者相輔相成。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2

↑11月5日淩晨,牆上的時鐘指向1點40分,流調人員繼續在與密切接觸者打電話溝通。陳林 攝

通常,接到了一個需要調查的任務(比如确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後,流調隊員會分成2個組同時進行摸排工作。一組工作人員打電話和流調對象進行聯系交流,以時間線從近往遠調查他發病前的行迹。另外一組人趕去現場流調,和流調對象面對面交流,并進行取樣排查。

鄧春燕補充說,“隻要是确診病例或者無症狀感染者,通常都會進行面對面的調查。”為了保證信息精準,完整地再現确診病例的行動軌迹,每個确診病例的行程軌迹現場流調和電話補充摸排至少耗費一兩個小時以上,那些行程軌迹特别複雜的患者調查會持續七八個小時。

與病毒賽跑

8點40分,現場流調員鄧林趕往密切接觸者在某公共場所周圍三個點排查。

兩個多小時後,流調完成,返回疾控中心後,從蛛絲馬迹中尋找關鍵信息,形成調查報告。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3

↑流調人員周勇随時将部分密切接觸者的動态信息抄寫在公告闆上,供同事們分析研判。陳林 攝

指揮部圓桌的另外一頭,專家組正在對流調小組調查報告的意見進行研判。

“我們的工作就是與時間賽跑,與病毒交鋒。”在九龍坡區疾控中心副主任姚遠的眼裡,通過流調可以追根溯源,降低傳染他人的風險,發現密切接觸者人群後,在這些人群中進行摸排,第一時間進行管控,從而控制病毒在人群中再進一步地傳播蔓延,切斷傳播源頭,“這是作為我們流調工作的一個最主要的意義。”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4

↑時間就是命令,流調組人員正在緊張地工作。陳林 攝

“如果管控速度比不上病毒傳播速度,那感染數将不斷增長。”在九龍坡區疾控中心專家龍前進看來,流調工作做得越深入越細緻,就越能快速有效地找出密切接觸者。

心理疏導

“讓流調對象把你當朋友敞開心扉,是流調人員的技能之一。”鄧春燕告訴記者,為了确保流調軌迹圖線索明晰,鍊條清晰,流調工作通常是從提問開始的。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5

↑11月5日淩晨2點,流調人員正在一條一條地核對密切接觸者信息。陳林 攝

流調對象的近14天的行蹤軌迹都要從事無巨細瑣碎的回答中仔細查找,捕捉瞬間的信息,不放過蛛絲馬迹,并通過各種佐證幫助患者回憶。

如果這次确診患者回憶不完整,流調隊員要不斷地跟進,幫助梳理細節,最終形成完整的軌迹圖。

除此之外,對流調對象的心理疏導也成了流調人員的“必修課”。面對流調對象,如果刨根問底式的詢問,有人緊張,有人不耐煩,有人更會拒絕,流調人員這時候要通過心理疏導,讓對方放下心理負擔,敞開心扉,才能建立更有效的交流。

感染者流調最新情況(揭秘流調如何還原)6

↑11月5日淩晨3點45分,流調人員吳伶俐背後的大屏幕上顯示着幾名确診患者的行動軌迹,通過她們的努力,确診患者的行動軌迹像拼圖般一塊塊拼接起來。陳林 攝

為了及時接收流調信息,流調隊員手機都保持24小時開機狀态,在外工作的隊員也會随身攜帶充電寶。

從11月2号開始啟動第一輪調查之後,流調組整個團隊都“駐紮”在單位,接到任務後,顧不上吃飯便開展流調工作已成為家常便飯。

來源: 新華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