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2:46:25

南京的曆史和文化與秦淮河是分不開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被秦淮河包繞和貫穿。河流是古代的主要交通運輸渠道,河流通向哪裡,哪裡的商業和經濟就發達。文化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經濟越發達文化也越發達。長幹裡,早1500年前,先秦時期就是繁榮和發達的商業和居民區了。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1

古長幹裡

古代挖掘人工河時,大量的土方形成堤岸,堤岸地勢比較高,既防澇,又取水方便,往往是适合居住的地方。幹,是長條形高地的意思。裡,古代集市的居民通名。所以,長幹裡,這名字簡單樸素,真實再現了當時人們居住的環境。

南京的曆史是從越城開始,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範蠡築城于長幹裡,建造最早的一座城池,史稱“越城”。應該說,長幹裡是南京城市文明的發源地,南京城市的雛形。号稱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其實越城并不大,隻有大概9萬平方米,也就十幾個足球場大。

範蠡之所以選擇在此築越城,就是看到這塊地方物産豐富,交通便利,商業繁榮,人口密集。秦、漢、六朝時期,長幹裡延續着商業和交通的繁華。越城,無論如何繁榮,在公元589年,随着陳朝的滅亡,也徹底被毀滅了,隻剩下一塊平地。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2

六朝時期長幹裡

長幹裡的确切位置,有很多說法,但準确的劃分已沒有多大現實意義。在中華門外,北起内秦淮河,南近雨花台,大概在雨花路及中華路南端兩側。經過千年,長江也不斷西移。原來的長幹裡位于秦淮河的入江口附近,由于長江東岸不斷長出陸洲,長幹裡離長江也越來越遠。“其後洲渚漸生,江去長幹遠”。

從圖上可以看出,現在的南湖、莫愁湖、揚子江大道和奧體中心,當年都在長江江水之中,1千多年陸洲長了二三公裡。曆史的變遷超出我們的想象。在春秋戰國時代,長江是緊靠今南京市區的西側(城西快速通道)流過的。“地擁金陵勢,城回江水流”,“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這些詩句說明了這一點。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3

現在長幹裡與長江的地理關系

長幹裡,之所以能聞名遐迩,千年不衰,與無數名人在這裡居住過并留下許多脍炙人口的詩文有關。這也是長幹裡對南京曆史文化的最大貢獻。

越國謀臣範蠡,東吳謀臣張昭,晉代大文學家陸機陸雲兄弟,都曾住在這裡。唐代李白、杜甫、杜牧、崔颢等大文豪都遊曆過長幹裡,并留下了著名的詩文。許多描寫長幹裡生活、愛情、風土人情的詩詞歌賦至今還在流傳。

唐崔颢有《長幹曲》四首,記述長幹裡船家的生活,其中兩首是:“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幹人,生小不相識。”從詩句可以看出,長幹人在外地的商業活動非常頻繁。

唐李白《長幹行》詩中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之句,描寫童年男女兩小無猜、天真無邪、親昵嬉戲之狀,“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典故即來源于此。中學時代,讀李白的《長幹行》才知道長幹裡和長幹裡的故事。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4

長幹裡:兩小無猜石雕

長幹裡,這個南北1公裡多區域内,集中了六朝古都的曆史文化精粹,有東吳的建初寺遺址、與六朝建康城朱雀浮航一脈相承的長幹橋、南唐禦道中華路、明城牆、大報恩寺遺址等等。逐一看過這些古迹,就基本可以理清南京的曆史脈絡了。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5

長幹橋

今天的長幹裡和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融為一體,古城牆、沿河漫道和綠化、秦淮河和石雕,相互輝映,古色古香,曲折迤逦。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在各種裝飾燈的映照下,秦淮兩岸,更添絢麗色彩。我們在贊美古代長幹裡的榮華和欣賞曆代名人給我們留下的美麗詩篇的同時,應該更加歌頌我們新時代長幹裡居民的幸福生活。

望薊門祖詠古詩原文鑒賞(金陵訪古尋找李白)6

繁華的夫子廟秦淮風光帶

歡迎你留言關注,有系列金陵訪古文章與你分享。(作者:存心處處是風景/李真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