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亞運會正在如火如荼地舉行着。
這屆亞運會最吸引蝌蚪君的就是加入了電子競技項目,雖說隻是表演賽,并不是正式項目,但至少是對電子競技的一種肯定。
不過肯定有人會不解,“憑啥電子競技可以上亞運會,這不是鼓勵青少年成天“不務正業”打遊戲嗎?”
電子競技憑啥入選亞運會?
1
電子競技是一項運動
先來看下電子競技的定義
電子競技:利用電子設備作為運動器械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對抗運動。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将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
2008年,國家體育總局将電子競技改批為第78個正式體育競賽項。
2017年,國際奧委會,承認電子競技為一項運動。
2
擁有傳統體育項目特征
公平性:公平公正的比賽規則是傳統體育項目的必要條件,在公平公正這點上,電子競技可以說比傳統體育項目更有保障,因為電子競技是由電腦來判定勝負,比人類裁判更加公平公正。
競賽性:競賽性是體育競技的核心,電子競技選手在遊戲中也要進行智力、技術、臨場應變能力的比拼。
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體育賽事的魅力所在,不到最後一刻,你不知道結局會是怎樣。電子競技同樣也是如此,很可能上一秒還置于死地,下一秒就絕地求生。
觀賞性:電子競技的觀賽人數已經超過了很多傳統體育項目,2017年英雄聯盟聯賽(lpl)的總觀賽人次超過了100億。
電子競技和網絡遊戲有什麼不同?
首先,電子競技的本質是一項運動,追求的是勝利。隻不過其器械、比賽環境等等是通過信息技術來實現的。
而網絡遊戲的本質是娛樂活動,追求的是快樂,輸赢不重要,自己玩兒爽了就好。而且一些遊戲隻要肯氪金(充錢)就能變強。
其次,電子競技有明确統一的比賽規則,最大特點是嚴格的時間和回合限制,而網遊缺乏明确統一的比賽規則,沒有時間和回合的限制,容易使人沉迷。
最後,電子競技比賽是運動員之間秉着公正公平的體育精神的競賽,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和體力對抗,決出勝負。
而網絡遊戲主要是人機之間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互動,不一定需要人與人的對抗來評判結果。
電競選手的苦,你想象不到
和其他傳統體育項目一樣,想要做一名合格的職業選手,不僅需要極高的天賦,更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與學習,也要有接受能力與團隊精神,而且還要付出巨大的身體代價。
1.訓練強度大,管理嚴格
一名職業電競選手,每天會訓練10個小時左右,有時候還會根據情況進行加練。由于還要經常在夜裡和國外高水平戰隊打訓練賽,所以電競選手的作息經常是晝夜颠倒的。
而且他們還有極為嚴苛的紀律:不準喝酒抽煙、不準帶女友到基地,每天1小時體育鍛練,每半個月隻放一天假。
2.傷病纏身
雖然沒有激烈的身體對抗,但電競選手身上的傷一點也不少。
由于長時間保持坐姿,以及大量高強度的鼠标鍵盤操作,手腕關節使用過度,不少電競選手的手、腕、腰、背等部位都有着各種傷病。
3.職業生涯短
就大部分體育項目而言,25、6歲是一名運動員的黃金年齡,但對于電競選手來說,這卻是到了他們該退役的時候。
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之前提到的傷病原因,還有反應速度的下降。
我們知道像Dota、英雄聯盟、王者榮耀這類MOBA遊戲(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 多人在線戰術競技遊戲)最考驗的就是一個選手的操作速度,也就是手速。
手速的快慢是由視神經傳導速度、大腦皮層判斷及決策速度、運動神經傳導速度、神經沖動不應期決定。
其中大腦皮層判斷及決策速度、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會受到年齡影響,從25歲(甚至更早的時候)開始走下坡路了。
或許最終的結果隻是慢了幾毫秒,但可能就是因為慢了這幾毫秒導緻一個技能沒放出去、一個走位不到位,從而輸掉整場比賽。
最後,正如白岩松所說,“電競和電子遊戲是兩件事,電子遊戲被孩子和年輕人喜歡,當然有它的道理,不過有度永遠應該是準則。”
蝌蚪君寫這篇文章,是想還電子競技一個“清白”,同時告訴那些熱愛遊戲的年輕人,電競夢不是那麼好實現的。
本文為蝌蚪五線譜原創文章
作者:蝌蚪君
蝌蚪五線譜
專注做權威、有趣、貼近生活的互聯網科學傳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