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05 09:24:02

在中國數千年的曆史中,官職和官位一直都非常複雜,不同朝代甚至有不同的稱呼和制度。因此即使是曆史專業的學生,也會把一些官位弄混,更何況普通人。比如經常在電視中看到的“縣令”和“知縣”,兩者都是一縣之長,卻為何出現兩個稱呼?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1

“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差地别

想要弄明白“縣令”和“知縣”的不同,就不得不知道我國“縣”這一單位的由來。衆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還在實行封分制,但是遠在邊陲的秦國卻偷偷開始采用一種新的制度。自商鞅變法以來,秦國就改分封為郡縣,在國内推行郡縣制,以郡和縣作為地方單位,每個縣設立一名最高掌管,就叫“縣令”。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2

《職官典·郡縣》:“縣令者,政令之長也,正五品;縣丞者,文教職官也,從五品;縣尉者,軍事長官也,次五品”。

從《職官典》的記載中可以看出,縣令是一個縣的政令之首,在他之下還有縣丞和縣尉,分别管理文教和軍事。而在秦國建立後,對于縣的要求更加明确,規定隻有人口過萬戶的鄉鎮才能稱縣,一縣之内的最高長官稱之為“縣令”。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3

漢朝在這方面繼承了秦朝的制度,推行郡縣的同時也分封宗族,并且沿用縣令這一官職。後面的東漢三國,魏晉隋唐都是如此,隻不過區别在于縣令的等級以及一縣之内的人口要求發生了變化。直到宋朝,“縣令”這一官職發生了變化。

從五代時期開始,州縣的治理權從文官手中改為武将管理,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亂世武夫悍将骁勇,這些藩鎮用自己的親随心腹代替縣令,掌管州縣,幹預縣令行使職權。因此宋朝在建立後,對縣令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改。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4

宋朝為了避免唐朝武将擅權的現象,于是大力削弱的藩鎮勢力,同時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普通的縣長官依舊還稱之為“縣令”,部分重要的大縣,其長官則稱之為“知縣”。意思就是執掌一縣之權,而知縣的權力比普通的縣令要大得多,地位也高許多。

從本質上而言,縣令是地方長官,而知縣卻是中央管理,他們隻是暫管縣事。隻不過後來随着知縣越來越多,逐漸取代了縣令,因此到了明清時期,幾乎沒有縣令,取而代之的都是知縣。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5

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說,知縣出現于宋朝時期,在明清時期達到了鼎盛,而“知縣”無論在權力還是地位上,都遠超“縣令”。但是比起對州縣的控制權,卻不如漢唐時期的縣令,這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知縣與縣令的選舉方式不同。

衆所周知,在科舉制誕生之前,我國采用的選官方式是察舉制,由高官或者名門望族推薦人才。而縣令,一般都是當地名門望族子弟擔任,因此他們對本縣更加了解,也能夠掌握縣内的權力。直到隋唐時期科舉的誕生,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壟斷。但是以五姓七貴為首的世家大族依舊有着巨大影響,因此許多地方的縣令依舊由世家大族擔任。

古時的縣令和知縣有什麼區别(知縣和縣令)6

直到五代十國時期,世家大族被徹底覆滅,宋朝建立後,大力發展科舉制,将寒門子弟和人才送上了官位,其中大部分讀書人都去擔任知縣和縣令。因此宋朝以前的縣令雖然在國家權利和地位上比如知縣,但是在當地就是土皇帝,絕對的說一不二。

反而是知縣,表面上比縣令地位更高,權力更大,實際上卻畏手畏腳,甚至要和當地的勢力做出妥協。遠不如漢唐時期的縣令那樣自由自在,不過不可否認但是,知縣的出現,确實打壓了一部分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統治,這也是為什麼明清時期的皇帝,繼續沿用知縣制度,并且将其發展的登峰造極。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